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7516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回顾 1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 位置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 2 范围 包括A B C 佛山 江门 东莞 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 肇庆两市的部分县 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 和F 广州 深圳 珠海 香港 澳门 知识链接 珠三角 大珠三角 与 泛珠三角 的区别 1 珠三角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江门 东莞 中山 惠州市和肇庆市 2 大珠三角 珠三角 香港 澳门 3 泛珠三角 广东 香港 澳门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八省 即 9 2 9个省 2个特区 2 珠江三角洲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 区位 对外 3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小城镇 广州 深 圳 城乡一体化 核心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劳动 外资 和技术 质量 效益 轻型 知识链接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1 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2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 经济腹地较小 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5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非农产业 观念 生活方式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 2018 郑州模拟 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 回答 1 2 题 1 图示时间段后期 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主要是 A 农业B 工业C 第三产业D 采矿业 2 目前 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 最重要的原因 是 A 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B 郊区环境优美C 市区劳动力短缺D 郊区地价较低 透析图文抓题眼 抓关键 尝试作答 1 C 2 D 直接 郊区 上升 先升后降 解题技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如典例1中 前期 中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2 工业化不是城市化的唯一推动力 因为商业 旅游等第三产业也会促进城市化 如典例1中 后期工业化比率下降 但城市化比率上升 说明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高考模拟精练 2018 衡水模拟 改革开放后 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北京市 上海市 广州市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为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2017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下图为2010年北京市 上海市 广州市三个城市外来人口统计图 读图 完成1 2题 导学号08620070 1 图示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 A 大多数来自西部省份B 均来自内陆省份C 均来自经济落后省份D 来自其邻近省份的较多 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粤港澳港口群是世界上通航能力最大 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群 优惠的国家政策 人口最多 人口红利丰厚 便捷的交通 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建立A B C D 解析 1选D 2选B 第1题 读图可知 北京市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河北 河南等邻近省份 上海市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和江苏 广州市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湖南 广西 也均来自邻近省份 并非大多为西部省份和内陆 江苏经济不落后 第2题 随着现代化快捷交通的发展 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更加便捷 加之国家优惠的政策 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2018 武汉模拟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回答3 5题 3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 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 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C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 且以金融业为主D 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 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4 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 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矿产资源贫乏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工业比重小A B C D 5 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 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 吸引大量民工涌入B 城市化速度非常快 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 工业发展迅速 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D 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 3选A 4选B 5选B 第3题 图示反映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 资金密集型转变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15 以旅游 商贸 金融等为主 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 第4题 1990年以前 外商投资规模小 以低端产业 劳动力 密集型产业 为主 所以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 第5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 所以城市化速度非常快 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加固训练 2018 嘉兴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 被誉为 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 近些年来 嘉兴在一无能源 二无资源的情况下 形成了 皮革之都 海宁 羊毛衫市场 桐乡 木业大县 嘉善 服装中心 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 结合材料 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 改革开放初期 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 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 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 根据材料可知 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 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经济发展较慢 针对上述问题 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行污染治理 调整产业结构等 第 2 题 当地原有乡村 集镇发展为城市 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 城市病 提升了区域 整体发展水平 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城市层次不高 答案 1 问题 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资源消耗 交通运输要求高 技术含量低 环境污染严重 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低污染 高附加值的产业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 有利影响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乡村地区得到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 污染等问题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 不利影响 县级城市重复建设 投入高 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 考点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 对外资吸引力下降 2 缺乏合理的 产业基础 市场腹地 规划与管理 知识链接 珠三角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与 长三角 相比 珠三角 在以下方面处于劣势 1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2 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3 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2 问题与解决措施 知识链接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带来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 合理布局城镇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 防止城市过度膨胀 使人口 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 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4 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 以中小城市为重点 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分布图 图2为 长三角 地区苏州 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图 1 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 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填写序号 国际金融 机械制造 服装制造 石油化工 文化创意 进出口贸易 2 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 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 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 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需采取的措施是 透析图文抓题眼 抓关键 辐射带动 三 高 快 尝试作答 1 2 差异 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 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原因 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基础 与周边城市联系 交通条件 通达性 3 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 减少行政壁垒 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题技法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归纳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带来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和城镇规划 合理布局城镇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如典例2 长三角 地区大中小城市合理协调发展 2 分散城市职能和控制规模 使人口 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如典例2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 3 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4 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耗能大 成本高 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如典例2上海市重点发展金融 文化 进出口贸易等高端服务业 高考模拟精练 浙江小商品生产曾经是推动工业化 城市化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变化 劳动力成本上升 环境压力增大等困扰着小商品生产的发展 2014年浙江启动 特色小镇 建设 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下图是 杭州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 回答1 3题 1 从杭州特色小镇发展中可以看到 这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 A 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B 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C 第一产业比重增加D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 该地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有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科技发达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A B C D 3 特色小镇 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正确的说法有 促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合作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 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 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A B C D 解析 1选A 2选B 3选D 第1题 从图中可看出特色小镇的产业有智能设备制造 金融服务 电子商务 服装珠宝设计等 可知产业发展方向是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 第2题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要求科技发达 交通便利 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3题 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小城镇或乡村 不会促进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 2018 巴中模拟 经济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的点 目前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 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变化显著 图1示意1979 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 图2示意1979 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分布 据此完成4 5题 导学号08620071 4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区域经济 A 南北差异变化比东西大B 差距仍在持续扩大C 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D 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 5 关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合理的是 A 继续巩固 珠三角 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B 扶持北部地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C 优先完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D 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区域间的相互竞争 解析 4选C 5选A 第4题 由于北部和西部经济的崛起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缩小 但是可以看出广东省经济重心仍然位于区域的东南部 说明广东省东部和南部的经济比重仍然较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仍然显著 第5题 广东省经济重心的位置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因此应优先巩固珠 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而提升广东省整体经济实力 广东省北部地区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 主要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固训练 2018 洛阳模拟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A 能源和矿产B 市场和腹地C 人口和技术D 城市和交通 2 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 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C 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D 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解析 1 选A 2 选D 第 1 题 甲省为我国辽宁省 该省多为矿业城市 是在当地丰富的煤 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 2 题 对于该省城市来说 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 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 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金榜原创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吉林省会长春的汽车产业以 一汽集团 为主体 以汽车研究所 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为依托 以240多家为第一汽车集团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工业体系 形成了一大批与汽车工业发展相关的企业群 是我国著名 汽车城 近年来部分汽车配套零 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 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下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材料二区域经济的现代化过程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过程 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了优质要素和广阔的市场 下图为长春市1990 2004年工业化和城市化指数变化图 1 试分析长春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 简述长春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 结合材料二 指出图中反映的长春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简述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素养链接 尝试作答 1 产业基础雄厚 发展历史悠久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靠近钢铁工业基地 原料充足 能源丰富 消费市场广阔 相关企业集聚 协作条件好 2 利用各自优势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 延长产业链 增加劳动力就业 提高收入 缩小区域差异 3 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 长春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与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相比 吸纳的劳动力不足 城市公共设施 市场 服务聚集的场所不足 不能吸纳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众多劳动力 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城市化发展滞后 不能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