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1.掌声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3829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1.掌声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1.掌声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1.掌声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1.掌声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还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情感。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主动关心别人。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掌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 她非常自卑,从“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可以看出她很少接近同学,很少与同学一起活动。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英怎样的心理?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因为小英一条腿有残疾,非常自卑。演讲:对听众讲述某一方面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的见解。这是故事的起因。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英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显得忧郁而自卑。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讲故事。这句话起什么作用?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 “一齐投向”说明同学们对小英很关注,对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说明小英很自卑,缺乏自信心。调,这里读dio。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段导读:新老师不了解小英的情况。小英犹豫(y)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犹豫”和“慢吞吞”说明小英内心很矛盾不知该不该上台。小英因身体有患残疾而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不愿意上台演讲,虽然她还是站了起来,但她的自尊心还是受到了伤害,因此眼圈儿红了。句导读:小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上台演讲。“犹豫”“慢吞吞”说明了什么?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小英为什么眼圈儿红了?段导读:在同学们的目光中,小英“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终于”说明她还是鼓足了勇气,走上讲台准备演讲。“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掌声代表着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同学们的掌声是对小英上台演讲的鼓励和赞扬,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里感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她感动得流泪了。这掌声代表着什么?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小英为什么感动得流泪了?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句导读: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演讲成功的肯定和战胜自我的鼓励。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明小英对同学们的鼓励非常感激;“微笑着走下讲台”说明同学们的鼓励使她感到很欣慰,她变得自信了,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小英的“鞠躬”“微笑”说明了什么?段导读: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小英的演讲获得了成功。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演讲课上,刚调来的老师不了解小英的情况,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演讲获得了成功。 重点句解析:那次“掌声”给了她很大的鼓励,让她走出了阴影,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y),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段导读:在演讲后,小英变化很大。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因为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处,这里读ch。小英为什么忘不了这掌声?段导读:小英感谢那次掌声。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小英不再忧郁和自卑,变得活泼开朗了,是同学们的掌声使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 这段话在文末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人人都需要关心和鼓励,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从别人的掌声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给别人以关心和鼓励。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人人都需要掌声,我们应当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不要忘记把掌声献给别人。这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指导书写生字。生字词卡,幻灯片。一导入新课,质疑1.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为什么给别人鼓掌?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板书:掌声)3.读了课文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小组合作学习。(1)布置任务。(出示幻灯片)请每位同学轮流读文章,组长记录。21掌声多音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不懂的词语:记录人:记录时间:学习本课的生字,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能解答吗?(2)组内学习。2.交流反馈。(1)多音字组词。(2)看一看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时候愿意持久结束残疾犹豫讲述镇定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舞蹈慢吞吞珍惜结束(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如:愿=原+心(4)完成组词练习。(5)读完课文,谁能回答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给小英鼓掌。因为小英身患残疾却能勇敢地走上讲台,而且她讲的故事十分动听,普通话也很好,所以同学们给她掌声。小英得到掌声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忧郁。三再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课堂上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假设我们初次相识,你们会以什么形式欢迎我?于是,学生很配合地以鼓掌的方式向教师表示欢迎,然后教师趁机引出课题掌声。教师这样导课,一方面缩短了和学生的距离,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进入了学习的主题。这比直接说主题,效果更好。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2.学生描红并书写生字。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鼓励。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整体感知,了解线索读课文,了解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身患残疾的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演讲,大家为她鼓起掌来。小英的演讲很精彩,普通话也很好,小英再次获得了掌声。从此小英不再忧郁。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掌声可以使一个人发生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2.汇报,全文共有六处。3.分小组讨论:从小英神态、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4.反馈交流,指导朗读。(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所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讨论: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讨论:体会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小英感动得流泪了。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讨论:体会到小英深鞠一躬是在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6)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讨论: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勇气与动力,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练习朗读。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至第六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6.幻灯片显示: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的?“身处困境”指的是有困难的时候。“掌声”指的是对别人的鼓励与期待。7.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1掌声珍惜掌声,献出掌声1.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从板书入手,提出问题:小英以前为什么那么忧郁、自卑?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阅读了课文。然后教师又引出“小英为什么犹豫?”“文中的老师知道她的情况吗?”“两次掌声有什么含义?”等问题。环环相扣,使一个一个的问题在教师的引读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比较学习带有“一摇一晃”的两个句子,来体会小英走上讲台时沉重的脚步和走下讲台时愉悦的心情。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而且指导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2.品读课文,拓展思维。首先,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英从自卑、忧郁到后来自信、开朗,文中的哪些内容写出了她的变化?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出下文,让学生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对比分析重点段,延伸扩充重点句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领悟人物的内心变化,在朗读中拓展思维。教师始终把学生放置到课文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1.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朗读课文。1.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本文作者以掌声为题,从表层上看是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其实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提倡一种精神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鼓励。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文章具有深深的感染力。例如写我们的父母,他们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从一些小事就可体会到父母的伟大:雨天给你送伞,做你爱吃的饭菜2.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记叙文是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对小学生来说,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呢?掌声一文就是很好的范例。首先,文中关于事情发生的时间(在“我”上学的时候)、地点(教室)、人物(小英)以及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再加上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所以文章表达的意思让人一看就明白。其次,课文注意用事实说话,不用空洞的语句作概括,下结论。文章抓住两次“掌声”这一事实,进行细致描写,水到渠成地表达出了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写也很重要,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小英的变化:不愿上台演讲成功改变自我点明中心,条理非常清楚。同学们如果能做到这三点,通过练习,相信在今后写作文时也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附送: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22.金子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金子 淘金: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他们尽管挖了很多大坑想找到金子,但最终一无所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句导读:“听说”指听来的话,不一定可靠;“无意”是无心为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句暗示淘金者缺乏理智,盲目随从,难免导致不幸的结局。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淘金者有什么“收获”?段导读:淘金者扫兴离去。彼得弗(f)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 埋头:不声不响地下工夫。一丁点儿:一点儿,数量极少。句导读:“不甘心”说明彼得是一个性格固执的人,“默默地挖掘着”告诉我们他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你觉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彼得没有轻易放弃。“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分别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了彼得付出了别人无法比的努力,但结果仍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这印证了传说的不可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面对着坑坑洼(w)洼的土地,他失望了。段导读:彼得为淘金付出了很多,最后却失望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淘金的人都没有成功。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段导读:彼得为了生存下去,准备离开这里。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 彼得惊奇地发现雨水冲刷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rn)茸的小草。句导读:“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从这句可以看出彼得是个有心人。朗读时要用惊奇的语气。彼得的新发现是什么?段导读:彼得在离去前,有了新发现。“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 肥沃:土地中养分多,水分足。这里没有金子,但土地很肥沃,种花同样可以致富。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彼得的新打算是什么?段导读:彼得有了新的打算。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 彼得的梦想是淘“金”。他首先淘的“金”是萨文河畔上的金子,尽管他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挖到一丁点儿金子,但是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后来他淘的是“真金”,成功地在原先挖金子的地方种出鲜花,用花换来了巨大的财富,这是他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成果。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段导读:彼得培育了鲜花。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就在彼得准备离去时,一场大雨使他发现土地上长出了绿茸茸的小草。这个发现使他决定留下来种花,果然种出了美丽的鲜花。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彼得的梦想指的是什么?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句导读:“不无骄傲”表现了彼得勤劳致富后喜悦和得意的心情。“唯一”从数量的角度突出彼得是在众多淘金者中唯一成功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重点句解析:经历一番艰辛之后,彼得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我们不要满世界去找那些所谓贵重金属,“真金”就在你的脚下,只要踏踏实实地劳动,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彼得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3.掌握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课后的词语。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小组合作学习。(1)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出示幻灯片)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同时写好记录卡。22金子多音字、轻声字:不认识的字或读错的字:哪个句子读得不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记录人:记录时间:学习本课的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2)组内学习。2.交流反馈学习效果。(1)多音字。(2)轻声字。如金子(jn zi)的“子”。(3)易读错的音。结(ji)果埋(mi)头谋(mu)生倾(qng)盆大雨即(j)将绿茸(rng)茸附(f)近(4)出示词语(电脑显示),请你读一读。扫兴即将买卖装扮蜂拥而至坑坑洼洼谋生唯一松软失望一无所获倾盆大雨若有所悟希望(5)把你不懂的词语与同学交流。淘金:用水洗的方法从沙子里选出沙金。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到了。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得到。谋生: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若有所悟:好像感悟到了什么。(6)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教师指导。附(f):形声字。用歌谣记忆字形。买卖:买帽戴头上,卖帽十元钱。(7)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附 盆二再读课文1.学生先听课文录音。2.再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初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将彼得和成群结队的淘金者混为一谈,认为他也很想发财。确实,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虽然这个理解超出“标准”,教师没有否认。于是,教师马上引导孩子将彼得和淘金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彼得虽然也是抱着发财的目标而来,但他更是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人。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真实的思想认识,又巧妙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真实。1.独立完成本课的生字、词语的书写。2.把课文读通顺。1.凭借课文的语言,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挂图。一释题1.讲述:大家都见过金子,能说说你见过的金子是什么样的吗?(指名说出)板书:金子2.激趣。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子。你们想了解什么?文中的金子是什么样的?彼得弗雷特是怎样面对一无所获的结果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吧!二学习课文,感悟人生哲理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讨论。为什么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呢?大多数人想从地下得到金子的希望落空了,只好扫兴离去了。(2)你能读出“扫兴离去”的人的心情吗?2.指名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分三部分理解课文的内容)(1)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彼得弗雷特开始是怎么面对的?板书:失望(2)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六个月后,彼得弗雷特是怎样面对的?小组讨论。板书:若有所悟彼得弗雷特发现地上长出了小草,悟出了一条寻找真金的路。他为此付出了全部的精力,结果获得了劳动成果。(3)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彼得的梦想实现了,那么他的梦想是什么?小组讨论。总结。(彼得的梦想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读一读彼得的话,并且说出自己的理解。板书:真金不无骄傲从彼得不无骄傲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彼得的“金子”找到了。他的“金子”就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财富。这种“金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有什么梦想呢?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同学们自由发言。)22金子真金失望若有所悟不无骄傲1.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言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让学生对彼得说的话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脉络。2.理解“真金”一词。彼得最后说的这句话是耐人寻味的,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如果生硬地来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只会有部分学生能理解到位,所以在设计时教师充分考虑学情,创设记者采访彼得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彼得来回顾他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从“若有所悟”的“悟”字中理解真金的含义。这种从整体入手回归整体,领悟文本核心的方法确实很有效,在课堂上,学生明白了真金的含义,他们也一定能把他们悟到的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1.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文章在描写彼得弗雷特这个人物时采用了众多的对比描写,展现了他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一是用绝大多数“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的淘金者和“不甘心落空”“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的彼得弗雷特进行对比,体现出他不甘心失败的个性特征。二是用“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的艰辛劳动和“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的结局相对比,写出彼得弗雷特失望的心情。三是用彼得弗雷特心情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他付出巨大的劳动而一无所获,“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此刻他的心情是沮丧的;后来他留了下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的心情又是无比自豪的。对比是一种最常用的写作方法,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大胆地使用,如写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学生给老人让座和周围的社会青年视而不见形成对比,这样就能突出这个小学生的高尚品质。2.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算会读书。那么,怎样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呢?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拿金子这篇课文来说吧,读到“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时,你会心有所思。“梦想”指什么呢?这时你就要联系前面的描写来思考:他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往后读,其中写道:“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时,你就会明白,“梦想”是指找到了“金子”,可是,“金子”在这儿又指什么呢?我们还要联系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彼得把“自己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所以,地里才长满了鲜花,这样一联系,你就会感悟到,“真金”在这里是指勤劳、吃苦的精神。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说明阅读有了一定的收获。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收获就更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