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6345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4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第七册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教学重点: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这几天,我发现,一路从家来到学校,一摸,满脸灰尘,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太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怎么能改善一下状况呢?下面就是某小学植树绿化情况的统计表。2.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1:同学们植树绿化校园,下面是三年级和四年级各班植树棵数统计表(单位:棵) 一班二班三班合计三年级121212四年级1515问:上面的统计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1中的两个问题: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三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要求学生喜欢哪个问题就做哪个。找学生出示自己所列的算式并说出自己的根据。问:谁还有不同的解法?板书:(12+15)2+12=66(棵) (12+15)3-15=66(棵) 12(2+3)+(15-12)2=66(棵) 15(2+3)-(15-12)3=66(棵) (2)出示课件2我能行菜店卖出4筐西红柿,每筐重25千克,卖出7筐黄瓜,每筐重30千克,卖出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菜店卖出4筐西红柿,7筐黄瓜,每筐都重30千克,卖出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共重多少千克?学生笔答。展示算式。要求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题提示学生可以用多种解法(3)出示课件3学校买来6张桌子,花了438元;还买来9把椅子,花了225元,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学生笔答。展示。(4)出示课件4思维训练大众影院有35排座椅,每排38个座位。要扩建成40排,每排45个座位。选择以上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3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一、 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例题的教学中,学生习惯性思维就是先求三年级植树多少棵,再求四年级植树多少棵,最后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在这里,我启发学生看统计表,把条件进行组合、联想,从而学生又列出了8种解题方法,后面的练习也出现了多种解法。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二评价学生恰到好处人人提倡激励性评语,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我觉得这节课我把握的很好,很适度,没有失真和滥用。三新的教学手段不是我的束缚 现在的课,离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步走有什么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教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的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在本节课中,我合理有效的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件跟着自己的教学需要随意调动,发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让现代化为我的教学服务。例如,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提出问题,我就随他们打出问题,由他们做主,他们解决,使他们觉得自己主宰着本课,在玩中学,玩中练。附送:1.长江之歌2.五彩池3.七 月 的 天 山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5 、山海关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综合学习一6、穷人7最美好的礼物8有月亮的晚上9成全一棵树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链接爱 的 絮 语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11 心的翅膀教学设计12 百合花开世界边沿在哪儿14、壮哉,少年游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阅读链接 学会乐观综合学习、三姚振函简介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17. 相片18 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20.地球万岁不能忘却的圆明园综合学习四2019-2020年冀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轻轻翻开这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课本,我们便开始了一次远行。随着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我们纵情于山水之间,领略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山水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文化的传承与博大,让大自然的神奇尽显风姿。留连于山光水色、亭台楼阁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滋养,眼界得到开阔,胸怀变得博大,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吧!长江之歌将让我们领略到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母亲河,走近那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感受她穿越古今、亘古不变的豪迈情怀,触摸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母亲情愫。让我们用无限的赞美与最真诚的祝福歌颂她吧!五彩池则把我们带到了四川省松潘县藏龙山上,让我们亲身感受那“世外桃源”般的神奇。水池形状千姿百态,池水颜色五彩斑斓,再加上水池周围色彩绚烂的花朵,这幅浑然天成的美景怎不让人感到如入仙境呢?七月的天山这则游记让我们置身于一种抛却喧闹之后的寂静、远离酷暑之中的清爽、洗尽雕琢之余的纯朴之美中,这样一次旅行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接受了一次洗礼。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乡优美的画卷。徜徉其中,我们被绍兴水乡的精灵乌篷船,深深吸引,流连其间,我们为那五千座姿态万千的桥而叹服,心底深深地羡慕绍兴孩子能够坐在桥上听故事的经历。油然而生一种感慨:绍兴,真美!山海关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雄伟壮观、地势险要的关口,展示了它千年雄关的巍峨气势。随着作者抚今追昔,我们也不禁为那些捍卫国土的英雄而肃然起敬。阅读链接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楼文化,让我们走近中国名楼,来感受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吧!这一次旅行,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相信这趟旅行也将为你的人生打下另一番底色,抑或开启了你的心智。这不过是一个开始!1.长江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激情导入听长江之歌这首歌及放映有关长江资料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师:同学们,当我们口中吟唱起“长江之歌”时,你一定会难抑激动的心情,现在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初读感悟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检查认读 个别指导纠正 预设: 师:通过诵读诗歌,谁愿意把自己的感觉说给大家听? 生: 体会到了祖国长江的壮观、磅礴、伟大我感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幸福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凝练 我为母爱所折服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为长江母亲而自豪师:同学们的感受和我一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别样的心情再次走入这首诗歌。3、品读领悟 出示中心话题,“作者为什么把长江比做母亲来赞美?”默读课文,请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句,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并体会着读一读。学生自学 小组进行合作、探讨。预设点: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生:“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生:“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师:你可知道长江两岸有着多少中华儿女,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生:我知道有三亿人口生活在长江两岸。生:我可以体会到长江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生:长江长度6211.31公里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由此我知道了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师:不但如此,长江两岸还有着秀美无比的自然风光,哪位同学想谈谈呢?长江两岸多名山大泽,风光秀丽,有许多游览胜地。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国”,下游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师: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 师: 因为长江以自己蓬勃的生命力,灌溉着祖国国土,也哺育着各族儿女。长江以自己的温婉、博大,绘制出了山青水秀的锦绣画卷。所以作者会把长江比做母亲。 师:指导朗读 生:反复诵读 品读 使感情升华预设点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生:“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师:指导朗读这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谁又知道长江对我们新时代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举例说明 生:长江至1990年止,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装机共1170万千瓦以上,其中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规划中的三峡水电站装机1768万千瓦。其他可供开发的较大型水电站有金沙江向家坝(460万千瓦),雅砻江的锦屏(300万千瓦),大渡河的瀑布沟(280万千瓦)等。生:我知道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些都是长江在新时代所起的推动作用。指导朗读预设点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我们为什么要赞美长江?为什么会依恋长江?长江到底孕育了什么? 生: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地方。一般的大江大河岸边都是人类的发源地,像印度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等。在中国就是长江黄河。这些河边有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还有充足的灌溉水和饮用水,所以人类最早居住被称为母亲河。所以我们赞美它,依恋它,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不就是长江所孕育的吗?师:本诗歌用这两句话把上下两个小节贯穿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为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巨大贡献融为一体,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情升华:练习朗读全诗。师: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生: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歌颂长江,保护长江吧!练习朗读。4.拓展延伸:师: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请大家拉起手来,共同为我们共有的家园而努力!5.作业:学唱歌曲。 练写生字 新词背诵课文把长江的有关图象资料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帮助学生积淀情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五彩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摘录、积累描写水池形状、色彩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品赏具体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五彩池之美、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写景部分,体会景象的美与奇。 2.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观及池水显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一处景点。她,小巧秀丽,玲珑多姿,颜色艳丽多彩,它就坐落在四川松潘县的藏龙山上。你们说说这是哪儿?生:五彩池。师:想不想去看一看?生: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 大家打开第2课五彩池,自己认真读一读,注意读准、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听大家读的特别好,我们来展示一下如何?(一人一段开火车)在这一过程中纠正学生读错的字。如:松潘 (pn)县、矗(ch)立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整体感知师:听到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也特别想读。你可以闭上眼,看脑海里都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配乐教师范读)师: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五彩池特别美!师:你喜欢它哪的美?生:我喜欢池水的颜色,。生:我喜欢五彩池的形状。生:2、学生精读,探究学习师:看来五彩池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书中哪一部分看出来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画一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交流,组长汇报)预设点:(1)水池(a)“这里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也数不清,大大小小足有好几千个使学生体会水池数量的多。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水池数量多的?生:“数也数不清”、“好几千个”(指导朗读)(b)水池的大小不一,“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一丈;小的呢,比饭桌上的菜碟还小,水也更浅,用小拇指就可以摸到它的底部。”这里通过对比展示出了水池的大小不同,深浅也不一样。师:读了这儿,你有一种什么感觉?生:我感觉这儿太有趣了,小的比饭碟还小,小拇指就可以触到它的底部。(指导朗读)(c)水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圆圆的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还有月牙形的、马蹄状的、豆角样的.”师:还有哪些形状呢?(学生发言指导朗读)师: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五彩池的水池魅力无穷,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五彩池更美了呢?生:(写作方法)用词准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抓住特点来描写;分类来写:数量、大小、形状。师: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五彩池的美吧!边读边想象。(2)池水师:除了水池这么玲珑多姿,五彩池还有哪很美?生:池水。师:池水又美在哪儿?生:(a)池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 的、黄的、绿的、白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b)每一个池子里还有不同的颜色,“有的上面是咖啡色,下面却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是蓝色,右边却又成了橄榄绿;有的全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池子又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都舀起来看,却又跟普通的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这里使学生体会池水的美丽神奇。 师:你是从哪体会出池水的神奇的?生:池水上下颜色不同,“有的上面是咖啡色,下面却成了柠檬黄。”体会出池水很奇特。生:池水左右颜色不同,“有的左边是蓝色,右边却又成了橄榄绿。”体会出池水很奇特。(3 (3)形成原因师: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那这样的美景又是如何形成的?生:(a)“池里生着许多石笋,它们的形状有的像刚刚出土的竹笋,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的珊瑚。这些石笋的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形成了一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b)关键还要有阳光的照射,只要阳光射到池底时,这些反光镜才会显出各种美丽鲜艳的颜色。师:是啊,美丽的五彩池加上艳丽多彩的池水,构成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特有的迷人风光,其实五彩池周围的景色也很迷人,你能想象那幅画面吗?带着想象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发言,指名朗读)(4)第七段生:看到这美好的自然风光,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原来,五彩池不在天上啊!”师: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上的五彩池”,你是怎样的理解的呢?生:这句话照应了开头祖母讲的五彩池 的故事。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说这么美的五彩池不在天上,是赞美现实中的五彩池,赞美了大自然。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第七段)3整体回味师:从大家的脸上,老师已感受到了你们对五彩池的喜爱与留恋,我们一起配着音乐,再次走进那美丽的五彩池吧。生:(配乐自由读)四分享感受,延伸体验师:今天我们同作者一同游览了四川省松潘县藏龙山上的五彩池,感受了它的美丽和神奇,让我们试着为这处美景写一段广告语,为它吸引四海宾朋吧。 学生做小练笔5、 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2、 五彩池 数量众多 水池 大小不一 美丽 形状各异 池水 颜色多样 神奇 变化多端 形成原因 石笋、石粉 阳光照射在课的导入阶段,以谈话的方式,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课文,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认读过程定要扎实,为后面的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检查学生认读情况。通过教师语言,调动生活积累等各种途径,给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通过研读本段重点词句特点,分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所读出美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不要只浮于表面。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这样学生对五彩池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这里不作为重点,学生只要把形成的原因找出即可。在课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在文本与情感上的积淀,丰厚其情感与文化的底蕴。学生领略了五彩池的美景之后谈感受,说启发,此时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从而激起其对自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通过小本本的运用,不但使学生的所感有所言,有所抒,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学生观察生活,抒真情,写真言,不断提高写作能力。3.七 月 的 天 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文章的内容,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天山的美丽奇特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流利。2、开火车读课文,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出示易错的字词,指名领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出示中心话题: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读一读课文,看看七月的天山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请找出有关的词句画一画、说一说。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指导感情朗读。我想你们的眼前已经浮现出这蓝天映衬白云的美景,那我们就带着感受读一读。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学生自由感情朗读)指导感情朗读。形象生动的比喻吧我们带入了七月的天山,用你生动的朗读把这美景表达出来。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指导感情朗读。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指导感情朗读。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大花园。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看看两种说法一什么不同?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绘出了天山之夏的独特风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写作顺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课后仿照 七月的天山,写一篇游记,来表达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品读课文,感受天山美景。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备注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图片资料,通过学生小组互助学习,互换交流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绍兴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说出绍兴船和桥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水乡绍兴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出示:远望一个圈,半个湿来半个干。(如果学生猜不出来再出示:驼背老公公,趴在河当中。背上有人走,腹下也可通。)对这说的就是桥。说到桥,我们不得不说绍兴,绍兴是中外闻名的桥乡、桥都。同学们,在我们一起浏览了宏伟壮观的长江,美丽神奇的五彩池,风光秀丽的天山之后,今天我们一起去被誉为“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绍兴去浏览一番,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间检查认读把读错,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4、生词检查(1)出示: 矩形 嘎吱 腋下 黝黑 蚕茧 推推搡搡 萤火虫 干燥 粗糙 潺潺 把柄 船舵组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可以纠正读音,加深印象。互动的学习。巩固生字的认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2)指导书写:潺、腋、燥(可以用形近字躁来对比记)三、整体感知师:我们熟读了课文,对绍兴有初步的认识,有人说绍兴城就像是飘浮在水面上的陆地。但是它却是中国位置最稳定的古都。在两千五百年历史中,不曾稍有移动。那你读完文章之后绍兴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预设:生:船特别。(桥多,水多)师:那一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师:上节课同学们说到了绍兴的船与桥,出示中心话题: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各是怎样的?它们和绍兴孩子和生活有怎样的关系?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说一说。预设1:(第2段)、从第二段“上了绍兴特有的乌篷船要脱鞋,现不许动这是规矩”。 师:那文中提到的“乌篷船”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多媒体展示:乌篷船的图片(教师可补充解说:乌篷船的船篷用竹编成,中间夹着竹箬,呈半圆形,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绍兴方言叫“黑”为“乌”)师:“轻舟八尺,低篷三尺”诗人陆游笔下的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特有的交通工具。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流动的生命,是水乡独特的风景.。(指导朗读)师:除了样子与众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与平时我们见到的船不同呢?预设2、(第四段)中“瞧,他那粗糙的大手,杂技演员。”你看划船他不仅用手,还用脚。而且,技术娴熟悉。出示这一自然段。生:划船的方式。师:咱们一起一边读一边想像船夫是怎样划船的呢?(再这之后,出示一段划乌篷船的视频资料。)师:那这位船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从哪能感受到。预设3:生:一定是技术非常高超的人。从“款款”“熟练”可以看出来。生:他一定在船上工作了很多年,“粗糙的大手”“两只黝黑黝黑、脚底长满老茧的脚”可以看出。这几个笔画较多,特别是“燥”与“躁”特别易混淆所以用对比的方式来记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与把握。中心话题的提出能涵概文章内容,引导孩子们去读,去悟,去思考。只有深入到文本才能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真切的看到划船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师: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给我们描述的一位技术高超的船夫。那坐在这样的船上会欣赏到怎样的山光水色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4(第三段):生:可以看到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河面,而且水非常的清,风中还带着香气。可以看出人们很悠闲。我从“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船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这感受到的。师:那你体会着读读这一句好吗?(指导朗读)师:谁也能像他一样来带着体会读一读。(指两名学生来读)师:谁还能从这一段中其他句子感受到他的美吗?生:“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我想河的两边一定生长着许多倒垂的杨柳。师:那你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读吧!生:朗读师:从这一句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生:静(如果学生想像不到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师:这真是“船底江声篷背雨,旅人听得最分明。”呀!因为周围静谧安详才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师:这一段中还有让你感受到美的地方吗?生:“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粉红色的花瓣漂在水面上,那河岸两旁一定有许多的桃花。多美呀!师:带着你感受读读吧!生:朗读。出示第三段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船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师: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绍兴的水光山色呢?生:比喻、设问。 师: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下下面两段话有何不同?出示:1、篷顶上簌簌响的是什么?那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什么?那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2、篷顶上簌簌响的是挂向水面的柳条。江面上片片粉红色的是随水漂走的桃花瓣儿预设:生:第1句好像更生动一些,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生:第1句读起来好像是诗歌一样优美。(学生谈完后让学生仔细品读)师: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优美画卷。乌篷船的确给了大家别样的享受。师:除了可以让孩子享受水乡的美景与悠闲,船还给水乡孩子带来了什么呢?预设5(第4段):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我是从这感受到的“潺潺潺潺,这是船在走动。嘎吱嘎吱,这是船夫在划桨。”听着这声音一定心情特别好。师:听你说的好像是挺快乐的,很有道理。那你能体会着读一读吗?(生朗读)师:谁还从别的地方体会快乐吗?预设6第1段生:我从这也能感受到“我们当然懂,不动就是。让我们瞧一瞧一路上的山光水色。”师:看来船不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休闲的方式。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水乡的美景。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体会设问的妙用。知道船和孩子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从文章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三课时一、出示中心话题:出示中心话题:绍兴的船和绍兴的桥各是怎样的?它们和绍兴孩子和生活有怎样的关系?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说一说。师:绍兴被称为飘浮在水面上的陆地,可见当地的水非常多,有水则有桥,那绍兴桥有什么特点呢?预设1:(第5段)生:我觉得绍兴的桥特别多。师:你从哪感受到的。生:从“如果你是在上长到可以念三年级了。”出示:“如果你是在上长到可以念三年级了。”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你看要是坐船穿过五千座桥要三年的时间,要是从桥上走过来,而且是不要东张张西望望得两年如果东张西望的话肯定走的时间更长。师:那你给大家读读吗 ?指导朗读师:这一段话,你还有不同的感受吗?生:我感他们好像一出门就要过桥,坐船,桥和船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联。师:带着你的理解读读吧!师:其他同学从哪能感受到桥多呢?预设2:第六段,“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大河小河,横横竖竖,恰如棋盘上的线。有了河总得有桥,这五千座桥就这样造起来了。”河像渔网上的丝,像棋盘上的线,有河当然就有桥,所以河多桥也就多了。多媒体出示:通过分析知道桥多了解桥和当地孩子的关系。同时也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认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大河小河,纵横交错,好像渔网上的丝;大河小河,横横竖竖,恰如棋盘上的线。师:那你能带着自己的想像给大家读读吗?生:朗读(多指几名学生来读)师:这比喻非常的形象,而且大家看这两句话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像诗歌一样。师:这一段中还有哪能看出桥多呢?预设3、生:“两岸的小朋友虽然能见面能说话,但想要在一起跳绳、拍球,就只好绕上几里路了。”他们能看到对岸的朋友,而且能说话说明离的不远,可是要想一起玩,就要过好多桥,要绕上几里路了。可以看出桥多。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的确是这样,鉴湖水到了绍兴城形成纵横交错的水巷,所以有家家临水,户户行船之说。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绍兴被称为“桥乡”“桥都”有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它们与绍兴的小朋友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桥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乐趣呢?预设4(第5段)生:很快乐“暗下来了,暗下来了,这是进桥孔了;亮起来了,亮起来了,这是出桥孔了。”坐船很高兴,坐着船一会儿进桥洞一会儿出桥洞肯定很好玩。师:那你体会着读读吧!预设4(第7段)生:小朋友感到很幸福。我从第七段看出来的。他们一吃完钣就在桥头乘凉,听故事。多好呀!师:他们听故事,我们也听故事的经历呀,和我们的经历有不同吗?生:他们是坐在凉风习习的河边,而我们都在屋子里。师:清凉的傍晚,既可享受夏日难得的清凉又可欣赏美丽的景色,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生:“天渐渐地灰暗下来,这时,阔阔的江面上腾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河面上习习的凉风赶散了一天的燥热。”(找几名学生读,之后让每个学生体会着想像着读)师:作者用优美的笔触,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温馨画面。师总结:桥在绍兴不只是人们出行的通道,也是一种文化,一道风景这里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桥的人文内涵也就特别丰富,几乎每座桥都有它的一段历史,一段佳话。他已溶入了绍兴人们的生命里。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师:本文的作者文字给我们展示出的水乡绍兴船和桥的独特魅力。也可我们展示了“人家尽枕河” 枕河人家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在下面这幅短篇中结束本节课。多媒体课件展示绍兴的风景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基本上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式。让学生体会水乡孩子的乐趣。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真实的看到当地的风景体会大自然的美。设计意图二、 拓展练习:课下请同学们搜集绍兴名桥的故事。可以更能充分了解绍兴的桥文化。5 、山海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2.有感情的朗读本课。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图片、资料,学生交流、思考、朗读,领悟文章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山海关之雄伟壮观,还要体悟其“忠贞”的灵魂。【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作用。【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 山海关,板书课文题目。2、初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容易读错的字:铮铮响、大扁额、雉墙的垛口、脖颈儿、屏藩要塞、烽台烟墩、广袤无垠、逶迤翻腾、身披盔甲、金戈、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抵御、捍卫3、品读领悟中心话题: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自渎合作、探讨、交流。预设点1结合4、5自然段和资料,你看到什么?摘出重要的字词,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这段中着重抓住“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这时让同学交流感受。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 “脖颈”“咽喉”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追问:你读那里这几段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点2结合6、7、8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摘出有关的句子,再一次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进行讨论。学生会从“我真想”“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等句段中感受作者的思绪。通过“我还想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身披盔甲,手持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我全身。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侵略,捍卫着神圣的国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油然而生的慷慨情怀。 生:作者思如泉涌,尽情宣泄。 生:作者的想象不至于此,甚至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上”,不难发现,作者写雄伟的山海关,是因为“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有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疆土。 师:对。“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字字动人心魄,足以说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雄关所发生的巨大作用。 生: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在这里作者既在议论又在抒情。 师: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为了捍卫国土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他们身上散发着爱国情怀,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预设点3结合9、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议论和抒情,看到作者这么强烈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充分理解与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恰当、及时的评价。生:山海关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它永远刻在人们心中。师: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山海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者在文中把抒情同记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染。4、再次朗读课文5、作业 搜集关于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这里生字较多,且很生僻,所以要多读。 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思考,并联系自己体会。 充分讨论,谈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本中对楼的介绍的知识,搜集中国名楼的资料。2、欣赏楼的建筑之美。3、品味楼的人文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阅读链接内容以及与课外搜集的资料相结合,运用、讨论、交流、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楼有更深入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楼的建筑之美和人文内涵。【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名楼的资料,师生共同整理。【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古乐)【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领略了长江的磅礴气势、五彩池的神奇、秀美,天山的迷人风采,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中国名楼。二、赏名楼建筑之美,悟名楼人文内涵 活动说明:由学生担当导游来解说的方式开展学习。(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座名楼的解说任务,组员围绕楼的来历、建筑特点、人文内涵三方面来共同商议写好解说词,解说词要条理清楚、突出特色。然后小组选出自己的解说员,选好自己使用的图片资料。)学生自读文本,组织语言。小组学习。 解说员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名楼展馆。楼,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后来成为风景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多在临水的地方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经常登楼一游,或约会宾朋,高谈阔论,或饮酒做诗,低吟浅唱,抒发情怀。因此,历代名楼都有名诗佳句千古传唱。名楼能够享誉海内外是和文人墨客的文化活动分不开的。解说员2:现在大家看到是黄鹤楼。它耸立于现在武汉市蛇山的山顶,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当时东吴的孙权为军事目的而建。这座楼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它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取四面八方的意思。整座楼的高大雄浑又不失精巧,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名楼多传说,它的得名来自于这样的一个故事: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个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诉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这里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又回来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这个地方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解说员3:大家好。这座高大、雄浑的楼宇就是岳阳楼。它屹立在湖南洞庭湖畔,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把百里洞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代。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它为纯木结构,金碧辉煌远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承托在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上,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 ,而且还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如今岳阳楼楼堂正面悬挂着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由十二块紫檀木板组成。岳阳楼三楼所嵌雕屛是毛泽东所书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浓郁的艺术氛围更增添了岳阳楼魅力。 解说员4: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鹳雀楼。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始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在上面而得名。 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历史名楼。 从现有文献资料记载中分析,鹳雀楼是古代边塞战场上的瞭望楼,全楼高台重檐,楼体十分壮观,加之地理位置很好,前看有秀丽的中条山,俯看是黄河滚滚,远望是山河美景。层楼之雄伟,风景之秀美,使鹳雀楼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中原大地登高览胜的一个好去处,声名远扬。历代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登高望远,咏诵出不少壮丽而不朽的著名诗篇。,最为传世的佳作首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我们吟诵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相信大家都会被诗中雄阔的美景所吸引,被诗中不断进取的精神所激励,都会对这座历史名楼无限向往。三、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赏中国名楼学习活动,大家一定对楼的由来有了了解,在领略了楼的建筑之精美后,一定会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由衷敬佩,一定会为文人墨客的才华所折服,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中国名楼的资料,例如:位于山东的“蓬莱阁”、广西容县境内的“真武阁”、安徽马鞍山的“太白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