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06042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他们能拉多重 想一想他们能挑多重 1 什么使人的运输能力有了这么大的提高 运输工具 2 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靠的是什么 靠创新 科技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 在运输工具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劳动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一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 创新 影响 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三要素 探究一 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 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 相当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纳米材料是把普通物质变成纳米级的颗粒后形成的材料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 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 出现特殊性能 如五颜六色的金属 包括黄金和白金 如果被切割成纳米微粒后 就成了 黑金 可以吸收可见光 是制造隐形飞机的最好材料 玻璃透明度好但份量重 用纳米改进它 使它变轻 使这种材料不仅有力学性能 而且还能反射各种紫外线 红外线 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带来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问题情境 分析上述材料 思考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二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 我国现代在理论 制度上的创新事例 一国两制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等重要思想的提出 说一说 探究二 问题情境 深圳的昨天和今天问题探究 深圳几十年以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探究二 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大发展 还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 都需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 归根到底是有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三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 千手观音 是取材于佛教造型的舞蹈作品 是善的化身 是福的象征 和谐与爱是 千手观音 的精神内涵 特别是好在她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大的精神激励 同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舞蹈号称 艺术之母 千手观音 却让舞蹈界为之震撼 因为她能让观众感受到美及美的升华 她是 最美的语言 是人类精神的体现 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永结同心的灵魂 不屈的灵魂 2 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你还能举出哪些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创新事例 从小洋房到摩天大厦 电影从无声黑白到彩色立体再到高清数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思考 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的角度思考 唯物论依据 创新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 不断创新 反对因循守旧 思想僵化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认识论依据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好和永恒的使命 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 还要立足于实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要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关于 创新 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第一 认为 创新 就是否定一切 理解 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第二 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理解 创新的结果必然是新事物的产生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新出现的事物并不都是新事物 第三 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理解 要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须创新 但创新仅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主观条件 创新的作用 1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1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1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2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1 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 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经济角度 政治角度 文化角度 小结 从哲学上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只有提倡不断创新 扶持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生事物 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创新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一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认识 培养创新意识 第三 按客观规律办事 正确而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第四 防止孤立 绝对静止 片面的倾向 坚持唯物辩证法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从哲学上思考 我国青少年一代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1 唯物辩证法 2 形而上学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发展的原因 内因和外因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二者缺一不可 探究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原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既要看到内因 又要看到外因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 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在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 B C D 2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 理论创新B 制度创新C 科技创新D 文化创新 A A 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 关键在于能否 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不断推陈出新 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深入群众 贴近生活 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面貌 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 中国人民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 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这段话说明了理论创新 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能够知道人们的行动 决定着实践的发展 是领袖人物的事情 一般人望尘莫及 是时代的引擎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虽然近代以来我们落伍了 但是中华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的民族之一 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 无条件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检测案 1 A2 A3 A4 B5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只有提倡不断创新 扶持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新生事物 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创新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扩展和向前推移自己的认识 培养创新精神 按客观规律办事 正确而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防止孤立 静止 片面的倾向 坚持唯物辩证法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