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原理经济学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4159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PT 页数:243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哲学原理经济学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经济学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马克思哲学原理经济学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的含义 古汉语中 经济 指 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 指治理国家 拯救庶民 经济 源于希腊文oikonomia 意指 家务管理 英文 economy 由此演变而来 西方文献中 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在其 经济论 一书中使用 指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 19世纪后半期 日本学者将西方著作中的economy译作现代含义的 经济 20世纪初 我国从日本引进这一概念 经济论 经济 家庭管理 现代 经济 一词的含义 1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2 物质资料生产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 分配 消费等生产再生产活动3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4 指节约 精打细算之意 经济学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各种经济活动 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 经济运行进行理论的 应用的 历史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 随着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 经济学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众多的体系 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经济计量分析和计量方法学科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 一词最初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1615年出版了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表明他论述的经济问题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但其只限于流通领域个别经济现象的研究 没能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英法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把研究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才逐渐产生 进而发展成理论经济学 安 德 蒙克莱田 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以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 限于流通领域 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史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学派当代学派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要求 本章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说明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相关理论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结构体系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马克思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者的转化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实质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利用国家力量进行殖民扩张 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是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 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不断发展成熟 要求上层建筑彻底变革 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 英国和法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实现了产业革命 最终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 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前提和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所有者 根本条件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用来交换 劳动产品 商品 w 1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 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1 2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20小时 20小时 价值 交换价值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 形式 基础 价值是凝结 或物化 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体力 脑力耗费 凝结 价值是凝结 或物化 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特征 交换 生产羊的劳动 生产斧子的劳动 羊的生产者 斧子的生产者 研究顺序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具体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永久性 体力 脑力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有历史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统一性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立性 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 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私人劳动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 它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 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 商品价值量及其决定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时间 量 量 价值 劳动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 二者成正比关系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 甲 多盈利 10小时 乙 12小时 丙 个别劳动时间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 甲 10小时 乙 12小时 丙 个别劳动时间 正常补偿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 甲 10小时 乙 12小时 丙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比较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时 应将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2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件 小时 30分钟 件 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 商品多少 劳动生产率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 4件 小时 8 1 1 8 2 1 1 2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四 货币的本质 职能 交换 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叫价值形式 交换价值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1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 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 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 起着不同的作用 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三点 通过斧子表现其价值 表现价值的材料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主动 被动 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 即w w 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 起着不同的作用 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三点 W W W 商品价值的表现是不充分的 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 即w w 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 起着不同的作用 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三点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指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 1只绵羊 2把斧子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1分黄金 其它商品 1只羊 2把斧子 1分黄金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 1 1 1 2 1 3 1 20 一般价值形式 指一切商品价值都通过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出来 1只绵羊 2把斧子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1分黄金 其它商品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 待交换物 一般等价物 物与物直接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 因时因地而不同 2把斧子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1分黄金 其它商品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 货币形式 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示 2把斧子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1分黄金 其它商品 1只绵羊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出现后 商品的内在矛盾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W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 2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是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标准也称 价格标度 是指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等分部分 中国货币 元 角 分 美国货币 美元 美分 英国货币 英镑 便士 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4300元 650元 4元 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商品价值 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 劳动时间 价值尺度 商品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1匹绸价格 1匹绸价值 100小时 1两金 1两金价值 100小时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尺度 2两金 提高 商品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尺度 1匹绸价格 1匹绸价值 100小时 1两金价值 50小时 1匹绸价值 50小时 下降 0 5两金 1匹绸价格 1两金价值 100小时 商品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尺度 商品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1匹绸价值 50小时 1两金价值 50小时 不变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尺度 1匹绸价格 1两金 商品价格的变化 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例 而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 货币 商品 W G W 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金银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铸币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金银 纸币 铸币 金银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贵金属货币400亿元 发行纸币 400亿元 1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 2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 800亿元 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电子货币 纸币 铸币 金银 电子货币 是用电子化 数字化交易替代商品交换中的物 是在许多个人和组织间交付和传递而保持其价值不变的一种通货 电子货币的优点 其一 体积小 电子货币就是存在信用卡大小的塑料智能卡中的加密的数据 而这种智能卡又可以放到手掌大小的电子钱包中 其二 方便 你甚至可以在家里 下载 属于你的电子现金 把它暂时存在硬盘中 你可以通过电话使用这些智能卡 直接通过电话支付 你可以随时用你的电子钱包检查商店是否从你手中取走了你应该支付的钱数 现金将退化为一个 数字 一个你可能永远也不会见到的加密的数字化信息 其三 位流 在几乎所有这样的交易中 已经不存在 物理的 货币交换了 你大概永远不会看到 由北京建行拆借给工商行的1000万人民币被汽车载着穿过长安街 以完成这样一笔交易 事实上 这些交易都已经通过 位流 以电子方式完成了 其四 节约 在美国 每年就需要花费600亿美元运输 保存和处理现金货币 电子货币的缺陷 易受攻击的电子货币体系将导致可怕的经济大混乱 让我们大胆想象一下吧 网络黑客们利用他们长时间在Internet练就的攻击本领 哄骗了电子货币系统 从而建立了一个 桌面造币厂 其结果是产生大量的恶意位流 伪造的电子现金将象洪水一样冲垮世界金融体系 产生了全球性的极度通货膨胀 结局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W 物物交换 买卖结合 W W G 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卖 买 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供大于需 平衡 流入 货币贮藏 流出 供小于需 平衡 货币贮藏的蓄水池 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 既是排水渠 又是引水渠 因此 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 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 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 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本票 汇票 支票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甲 丙 乙 100 100 100 甲有偿还能力 100 100 100 甲 丙 乙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甲无力偿还 100 100 100 甲 丙 乙 100 100 100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条件下 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价格总额 相互抵销的价格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次数 世界货币 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职能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购买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转移到别国 世界货币 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 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两种货币现象 一 通货膨胀二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需求量 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地大幅度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的形式有 温和式的通胀 快速通胀 恶性通胀 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通胀 成本推进通胀 供求混合型通胀 结构性通胀等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有关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一些资料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了 法币改革 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 以伪中央 中国 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 法币 一九三六年又增加了伪中国农民银行 从1942年7月1日起 法币的发行权统一于伪中央银行 并宣布所有白银和银元的持有人 应即将其缴存政府 照面额换领法币 从法币改革到抗日战争前夕 法币的发行额增加到三倍以上 截至1936年6月为止 搜刮人民的白银就达二亿二千五百万元 抗日战争期间 法币的发行额迅速增长起来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 法币的发行额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时的三百四十余倍 同一时期的物价至少上涨了二千倍左右 抗日结束后 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反人民的国内战争 这就不能不更加大量地增发纸币 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 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四百九十二万七千倍 大量发行的结果 法币急剧地贬值 1948年8月法币的购买力只有战前币值的五百分之一 1937年 1949年一百元伪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可买黄牛二头 1938年可买黄牛一头 1939年可买猪一口 1941年可买面粉一袋 1943年可买鸡一只 1945年可买鸡蛋二个 1946年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可买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0 002416两 按每斤六两算 1949年五月可买大米0 000000000185两 即一粒大米的千分之二四 五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 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 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物价持续下跌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 三是经济全面衰退 通货紧缩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五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即等价交换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 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现象 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价格 价值 价格的波动没有脱离价值 价格波动并未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的波动没有脱离价值 价值 从一个较长时期或全社会看 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仍然相等 价格 价值 增加生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减少生产 价格 价值 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有一些消极的后果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案例 华西乳业倒牛奶事件 成都华西乳业公司牛奶加工车间里 工人拧开巨大奶罐的阀门 白花花的牛奶喷涌而出 散发着香气的牛奶在车间里四处流动 上面白晰细腻的泡沫像是一层质地考究的地毯 但牛奶的去处竟是下水道 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 知识 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总体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过程考察 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商品生产过程考察 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则是非生产劳动 生产关系角度考察 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否则是非生产劳动现代社会的特点 生产性劳动有缩小的趋势 非生产性劳动有扩大的趋势 总体劳动 一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包括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管理劳动 服务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研究劳动等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一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二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三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四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二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三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一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商品流通公式 商品 货币 商品 W G W 1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 商品 货币 G W G 流通的形式不同 W G W 卖 买 G W G 买 卖 流通的形式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 W G W 为买而卖 取得使用价值 G W G 为卖而买 取得价值 流通的形式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 流通的限度不同 W G W 获得使用价值后流通即结束 G W G 为追求价值增殖运动无止境 流通的目的不同 流通的限度不同 流通的内容不同 流通的形式不同 W G W 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G W G 同质异量的价值 G m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从形式上看 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这一公式概括了一切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通常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既贱买又贵卖 贱买 贵卖 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流通流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 G W G G W G G W G W G G W G G Pm W W A 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2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A成为W 条件 劳动者有完全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劳动力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A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A的价值 生产和再生产A所花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恢复 保持和延续 A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 其一 有一个最低限度 其二 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其三 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引申问题之一 人力资本 概念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 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 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 质与量 质 教育与培训 量 劳动力人数 特点 与物质资本相比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有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来配置 引申问题之二 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 1 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 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 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 2 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 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 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的工资工资的本质 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 因为 如果劳动是商品 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把劳动看成商品 不是违背价值规律 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 但是 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 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 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 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 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 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主要形式 计时工资 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 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 其他形式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 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奖金 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 津贴 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 联产承包计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 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A本身的价值 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 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商品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创造 使用价值 转移 旧价值 形成 价值 1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具体劳动 创造 转移 使用价值 旧价值 再生产 抽象劳动 创造 A价值 剩余价值 某工厂生产10斤棉纱 生产资料价值24元 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 工人劳动6小时 Pm价值24元 A价值6元 工人劳动6小时 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24元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6元 投入30元 收回30元 m 0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 某工厂生产20斤棉纱 生产资料价值48元 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 工人劳动12小时 Pm价值48元 A价值6元 工人劳动12小时 具体劳动转移Pm价值48元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12元 投入54元 收回60元 m 60 54 6元 价值增殖值过程 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工作日 小时 价值增殖过程 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apital 资本表现为物 厂房 机器 原材料 辅助材料 资本的本质 资本表现为物 厂房 机器 原材料 辅助材料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体现着生产关系 资本的一般属性 垫支性 运动性 增殖性 社会性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 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资本的本质 资本 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v 以厂房 机器 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m的唯一源泉 资本 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 v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m 剩余价值率 m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v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因而又叫剥削率 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作日 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6小时 6小时 100 0 6 6 3 15 12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m 9小时 6小时 150 限制劳动日延长的因素 生理因素 0 24 家庭生活 社会活动时间 吃饭 睡觉 休息时间 社会道德因素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整个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作日 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0 4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8小时 4小时 200 m 6小时 6小时 100 形成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价值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前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 60元 48c 6v 6m 3元 3元 0 108元 96c 6v 6m 3元 2 7元 12元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相对比较长期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是个别企业资本家获得的 它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区别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全体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途径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联系 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内容 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 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 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 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 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 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三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1 利润和利润率 1 成本价格概念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用K表示 公式 K C V商品价值转化为W K m意义 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 竞争胜败的关键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 2 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 m转化为p 关系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率 概念 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公式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关系 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 区别质 前者反映剥削程度 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 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量 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 影响利润率因素 m 高低 C V高低 n快慢 C节省 资本有机构成 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 资本的技术构成 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通常用c 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反映着生产中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方面同样时间内加工的劳动对象增加 使生产资本中c的比例提高 从而c v比例提高 另一方面生产中使用技术更先进从而价格更昂贵的机器 也会使生产资本中c的比例提高 2 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间的分配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不同 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 引起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 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投入等量的资本 得到不等量的利润 30 20 10 30 20 10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食品工业 70c 30v 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 机械工业 90c 10v 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 资本流入 资本流入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生产缩减 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提高 平均利润率 30 20 10 不同部门利润率不同 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竞争 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投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这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客观要求 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 20 20 20 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之和除以全社会的资本之和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总资本 100 平均利润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小结 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其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不一致 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概念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区别 与价值 质 同资本有联系 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 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生产价格形成后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 生产价格的变动 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生产价格形成后 并不否定价值规律 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从全社会看 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商品价值总额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 20 20 20 130 120 110 120 120 120 10 0 10 0 300 60 60 360 360 360 360 60 60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要取得自身的解放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3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 分配社会劳动 调节资源配置 促进企业改革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调节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分配 生产价格规律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发生作用 4 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原因 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结果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 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现象 不意味利润量绝对减少 还可能增加 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 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和表现 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M 提高 C价值降低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对外贸易发展 3 剩余价值在其他资本间的分配 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形成和作用概念 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 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形成 必要性 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 增加生产资本 要求有专门从事销售的商业资本存在 可能性 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 条件 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 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 作用 扩大效率 节省流通资本 增加生产资本 加速资本周转 发展分工生产 商业利润的质和量概念 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 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公式变化 W k p 产业利润 h 商业利润 P M 产业资本总额 商业资本总额 利息 借贷资本及其特点概念 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生息资本 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来源不同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 高利贷资本 区别 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 形成来源特点 利息与企业利润 概念 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实质 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 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表现特点 资本商品的价格 利息率 概念 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按年计算 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 公式 利息率 利息量 借贷资本量 利率的界限 最高界限 平均利润率 最低界限 零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借贷资本供求习惯 法律和传统因素平均利息率 是把不同时点上的利息率加以平均 作用 调节资本供求 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 股份资本及其性质股份制 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 萌芽 古罗马确立与发展 15世纪末至19世纪高潮期 19世纪下半叶 信用 现代股份制 19世纪末 垄断 原因 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催化剂 信用竞争形式 股份无限股份有限股份两合有限责任 股息 形成 4 地租 rental 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反映着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 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级差地租 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 都绝对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劳动生产率高 个别生产价格低 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超额利润 劳动生产率低 个别生产价格高 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原因和来源 级差地租 优等地中等地 劣等地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 120 120 120 30 24 20 30 30 30 120 150 180 30 60 形成的条件 土地的肥沃程度 距离市场远近的程度不同形成的原因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来源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原因和来源 级差地租 第 形态 第 形态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级差地租 由等量资本投入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块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级差地租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的形成 20 40 20 20 120 140 120 120 20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原因和源泉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原因和源泉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进 一 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 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三个阶段 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形成第一次科技革命是 机械化 革命 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一系列变化 1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基础 2 工业和农业完全分离 建立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 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最终形成 4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形成 5 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电气化 为标志的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一次发生变化 1 资本主义经济真正进入工业时代 2 产业结构升级 3 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4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 5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信息化 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变化 1 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全面现代化 2 产业结构再次转型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 4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和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是垄断资本在国内发展的更高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 国家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内容 规范市场经济活动调节宏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调控政策是随现实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 满足社会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推动科学技术巨大发展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一定范围和程度调节其生产关系消极作用 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未改变它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自我扬弃 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新特点2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 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单的商品经济扩大的商品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 二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1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联系2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