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05805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学习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B. 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C. 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D. 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学者在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都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并纠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B. 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C. 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D. 文章运用因果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B.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C.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D. 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只是列举了儒学的特质,说能解决当今世界所有的问题过于绝对。B项,“比更有影响力”错,原文是说儒学向道家等学说学习,才位居百家第一;D项,“都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并纠正”错误,表述绝对,原文是“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旨在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错误,原文: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文章引用王充论衡相关的观点,旨在说明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特性。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原文中是目的关系,“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选项曲解为“因为把积极进取所以汉武帝”因果关系。故选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周 萍 周 冲 (同时)爸。 周 冲 客走了? 周朴园 (点头,转向蘩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蘩 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 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在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 周 冲 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家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 蘩 漪 (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 周朴园 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成问题。 周 冲 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 周朴园 谁是鲁大海? 周 冲 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 周朴园 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 周 冲 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 周朴园 哼,现在一般年青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周 冲 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周朴园 (眼翻上来)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 周 冲 (被压制下去,然而)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周朴园 (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向蘩漪)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看钟)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嗯,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 冲 (犹豫地)爸爸。 周朴园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周 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 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 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 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 蘩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4.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这一片段的戏剧冲突集中体现在周朴园的家庭内部,即蘩漪周冲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B. 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是第一次。这次冲突表现出了蘩漪积极主动有力的反抗性。C. 节选部分刻画了周朴园作为资产阶级专制家庭里家长的专横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侧面。D. 周冲和周萍有非常大的性格差异:周冲内心有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想象,并据此表现出对父亲的质疑和反抗。周萍则有胆小懦弱的一面,更多地屈服妥协于这个家庭的专制秩序。5. 阅读节选文字,品味关于蘩漪的舞台说明,说说她的心理变化过程。6. 周朴园为什么认为蘩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答案】4. B 5. 舞台说明揭示了蘩漪痛苦、反抗、无奈的复杂的内心变化过程。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她仍然“忍顺”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显示她不愿屈从于丈夫的努力,在周朴园“怒视”的逼迫之下,内心的桀骜不训使她表现得很激烈,“忽然”让四凤拿走,“忽而又放下”,不愿喝下。但最终,面对周朴园叫周萍下跪,强忍屈辱,无奈地“一气喝下”。 6. 蘩漪是个要求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的女子,这与周朴园维持的封建家庭伦理秩序格格不入。为了逼其就范,所以周朴园给蘩漪安上神经不正常的病名,要对家庭的叛逆进行压迫教化。【解析】【4题详解】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细心将文本的意思与选项进行对应。B项,从文中蘩漪关心周朴园矿上的事,所以选项说“积极主动有力的反抗”理解有误。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戏剧的舞台说明分析人物的心理,概括人物的形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樊漪的舞台说明,认真分析和观察其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形象。例如从樊漪“顺忍着”“声颤”“恳求”可以看出樊漪的无奈与无言的心理,从他望着周萍下跪而选择喝药,这更显示出樊漪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痛苦与无奈,这种痛苦和无奈都在其无言的抵抗中升温,并使得戏剧达到高潮。【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戏剧的情节内容分析类试题,题干问的是:周朴园为什么认为蘩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这个问题考生要从戏剧的情节内容的分析入手,周朴园是封建社会大家庭的家长的典型人物,所以一切的判定都体现了其封建的权威性,所以考生要从家庭的特殊构成上分析。樊漪是自由、开放、不受拘束的女性形象,所以周朴园为了控制她,总是说她有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戏剧)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材料二xx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7.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B. “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C. “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D.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8. 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A. 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B.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能力。C. 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D. 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9.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答案】7. C 8. B 9. (1)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思考不断深入,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2)“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说法过于宽泛,缺乏限定性的词语。原文: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B项,“中文房间”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D项, 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选项的说法有误。从原文看: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所以希尔勒认为机器是没有智能的。【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根据文本的理解,所谓的“异化”是人类不经过大脑的思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的天性。所以根据理解只有选项B 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能力。是属于不经过思考的“异化”现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从文本中筛选答案。题干是这样问的: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根据对题干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考生要注意把握几个认识的节点:一是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二是希尔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三是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B.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C.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D.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11. 下列对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B.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及教育机构。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C. 古时记月法中用到的“朔”“望”“晦”“既望”中的“既望”是指每个月十五后的某一天。D. “质”有抵押的意思。相关的词语还有质库(当铺);质鬻(典押出卖);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B. 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C. 夫妇两人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D. 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2)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 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2) 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本人揩完涂改,不再像过去那样随便很不在意了。这真是想求得舒心,反遭致了恐慌不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这句话的含义是“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根据理解“不得已”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选项。根据理解“与身俱存亡”单独成句,所以可以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C项,“每个月十五后的某一天”错误,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故选C。【12题详解】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从原文看:收书既成,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题中C项,“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错误”,文中“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故选C。【13题详解】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译出“素”向来,“朔望”每月初一、十五,”谒告” 请假,“市”购买。(2)译出“少”一点,“向时”像过去那样,“适意”舒心,“憭栗”恐慌不安。【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才嫁给赵氏。当时我死去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明诚的父亲是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家。二人相对,欣赏玩味,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天涯海角,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明诚虽是贵家子弟,但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但找不到筹钱的办法,又把画还给了他。夫妻俩面对面惋惜惆怅了好几天。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批评上面的毛病。每晚品评,以烧完一枝蜡烛为标准。因此所收藏的古籍,都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真甘心在这个环境中过一辈子!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有时把书籍损坏或弄脏了一点,定要给以批评,并责令本人揩完涂改,不再像过去那样随便很不在意了。这真是想求得舒心,反遭致了恐慌不安。我性子实在忍耐不住,就想办法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绣有文采的衣裳,头上没有明珠翡翠的首饰,室内没有镀金刺绣的家具。遇到诸子百家的书籍,只要字不残缺、版本不假的,就马上买下,储存起来作为副本。于是罗列在几案上,堆积在枕席间,我们意会心谋,目往神授,这种乐趣远远超过那些追逐歌舞女色斗狗走马的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我们虽然处在穷困之中,可是志趣却不改变。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四顾茫然,只见满箱满笼都是书籍,一边恋恋不舍,一边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奔丧南来。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又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乙酉年夏五月,到池阳,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池阳,他一人奉旨入朝。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行人因为战乱,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B. 下片写行人想象思妇登楼远望的情形,但行人远在春山之外,望而不见,更添愁情。C.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D. “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层层深入,增强了震撼力量。15.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4. A 15.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无穷的愁比作具体的迢迢不断的春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离愁无穷无尽,绵延不断的特点,让人更容易感受抒情主人公的的愁情。【解析】【14题详解】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上片写行人因为战乱,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所见所感。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因为战乱”说法没有依据,根据对上片的理解,作者是因为“离愁”。故选A。【15题详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考生要注意结合对“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理解,准确判定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内心的愁苦比作不断的春水。然后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手法的效果的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最后要认真结合对诗歌的注释的理解,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两句把楚国比喻成奔跑的马车,诗人引路在前,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既是全诗主题句,也是千古名句。(3)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想象宫阙尚在,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答案】 (1). (1)乘骐骥以驰骋兮, (2). 来吾道夫先路 (3). (2)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3)雕阑(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骐骥”“沦落”“阑”。【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B.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C.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答案】17. A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所给的语段和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和分析。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根据对语段的理解,指动物的迁徙,所以用“波澜壮阔”较为符合语义和语境。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根据对语段中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理解,用“随遇而安”更符合顺应环境。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根据对语段中科学家工作态度的理解,此处用“全力以赴”较为合适。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语段中说的是风景环境的美,所以此处用“引人入胜”。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平时做题的典型病句,病句主要是:句式杂糅、搭配不到、成分残缺、不合逻辑等。原文中的病句: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通过 作为”句式杂糅,将“通过”改为“以”。“获得”用词不当,应该用“辨别”。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选句子填空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根据文本上下文文意的理解,准确分析句子间的必然关系。根据理解文段中填空的前后内容是在说动物迁徙的遗传因素,根据理解,所给填空内容前文有主语所以可以排除选项C,根据语境是动物迁徙,所以综合看从AB两个选项中选出答案,根据进一步的理解选项A“被遗传”不对,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20.在边城红楼梦雷雨巴黎圣母院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写一则文艺短评,表达出你对这一个或几个人物性格或人性方面的评价与思考。要求:有观点,分析,结论(不少于50字)。【答案】合乎题意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和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题干中所给的名著中选出一个自己较为熟悉的作品,从熟悉的作品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人物,进行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赏析和评价,例如可以从红楼梦中选取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典型人物,从人性角度赏析和评价人物,比如贾宝玉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的纨绔子弟,混世魔王的形象,最后贾家的败落,人物前后的悲惨命运的对比,也可以是考生评价和分析的角度,总之言之成理合乎题意即可。21.下面是上海合作组织会徽,请将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补充完整。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1)_和(2)_组成,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的(3)_和(4)_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5)_ 【答案】 (1). (1)左右环抱的橄榄枝 (2). (2)两条飘带 (3). (3)和平与发展 (4). (4)广阔的合作领域 (5). (5)巨大的发展前景。【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橄榄枝”“飘带”的寓意,橄榄枝寓意着和平发展,飘带代表着广泛的合作与巨大的发展前景。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848年,剑桥规则问世。11人足球比赛制确立。野蛮混乱的踢球场面被大大控制。1930年,第1届世界杯开始使用越位规则。1970年世界杯,红黄牌制度正式启用,同时推行换人制度(最初只能换两人)。 黄牌红牌,指令明晰,有权威性,可以克服语言障碍、警告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1978年世界杯,点球大战制度(适用于加时赛仍为平局时)正式启用。其发明者德国前裁判瓦尔德就说:“ 点球大战也并非是完美的规则,总有它退役的一天,会有更合理的规则取代点球决胜。”1990年世界杯,原越位规则“平行也算越位”“只要有人越位,进球就无效”两大条被推翻,有力推动攻势足球的发展,增强了足球运动的流畅性,观赏性。1998年世界杯,启用3个名额的换人制度。xx巴西世界杯“绿茵神器-人墙定位泡沫”的使用,更有利于裁判员精确执法,让比赛顺畅公平地进行。xx俄罗斯世界杯,允许在加时赛中使用第4个换人名额。更多换人名额积极有效地保护了球员身体安全。更重要的是,这届世界杯赛场首次投入使用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这显然是科技对足球运动公平竞赛的又一大推动。 回顾历史,如果有VAR技术,世界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冤假错案,都会有明确的答案。以上一系列规则的引入与变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足球运动的进步,更是法规的健全和审美的引领。体育精神,尤其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各个领域的精神有相通与相同之处。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不准通篇演绎材料或通篇不引用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立利益,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树立规则意识 900字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六十六道弯,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细细品读这本书,使我感触良多。书中写道,有三个乡村男孩,共同攒钱买了一副滑板,通过勤学苦练,他们都掌握了高超的滑板技巧。一天,他们看到一群城里的孩子在进行滑板练习赛,他们通过“手心手背”的方式,选出其中的一个去和城里的孩子暗暗较量,并最终获得了第二名。一个偶然的原因,获得第二名的那个男孩得到了一个去城里学校免费上学的机会。这是多少乡村孩子梦寐以求的机会啊!可是,那个男孩没有欣然前往,他认为,他们三个都滑得很好,因为赢了那次“手心手背”的游戏,他得到了跟城里的孩子们比赛的机会;现在,面对唯一一个去城里上学的机会,他们也要通过“手心手背”的方式来抉择。用“手心手背”的方式决出胜者,是三个乡村男孩之间永远的约定,是他们一直共同遵守的规则。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不管遇到多好的机会,他们从未反悔过。规则意识已深深扎根在三个孩子的心中,这是一种多么平凡而可贵的品质!规则就是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所学校,都是有规则的。国家的规则就是法律法规;学校的规则就是校规和学生守则。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