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263301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消化酶 抗体 维生素 血浆蛋白 SO42- O2 血红蛋白 神经递质 糖原 性激素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错误;血浆中含有的抗体、维生素、血浆蛋白、无机盐(SO42-等)、O2、性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糖原存在于细胞内,因此血红蛋白与糖原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均错误,C正确。【点睛】疑难辨析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胃等消化道、膀胱、输卵管、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2.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而不是组织液,A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被淋巴液回收,C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处静脉端,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是血浆、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所在的端为静脉端,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3.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pH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K+的浓度偏低C.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加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处的渗透压下降,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K+的浓度偏低,B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进而引起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引起(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处的渗透压下降,由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处的渗透压也会下降,D错误。【点睛】从题图中提取信息,依据题意和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准确定位图中数字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以此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4.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m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2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属于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D.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表格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分析表中信息可知: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此属于细胞内液,A正确;中Na的含量明显高于,说明为细胞外液,又因为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据此可推知:属于血浆,为组织液,血浆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终产物,因此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B正确;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扩散到(血浆)至少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1层肝细胞膜、2层组成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膜,计5层生物膜,而每层生物膜是由1层磷脂双分子层组成,所以需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因此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细胞外Na+的含量高于细胞内,细胞内K+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据此准确定位表中所指代的体液的名称,进而分析各选项。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 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而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的范畴,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错误;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涉及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需借助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间隙中有构成内环境的组织液,C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机理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所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6.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B.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C. 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D. 是产热的主要器官,是散热的主要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准确明辨:为肺,是小肠,为肾脏,是皮肤,表示消化吸收,为重吸收。【详解】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当血糖浓度下降时,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可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即葡萄糖也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将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器官为肾脏,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细胞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C正确;呼吸系统具有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其主要器官是所示的肺,而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是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之一,D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脉络;此外还需要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内涵,并与体温调节的知识建立联系。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B. 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C. 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或大脑皮层D. 手接触冰水感到冷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组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存在突触,所以,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也是单向的,A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属于高级中枢,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但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除了位于脊髓或大脑皮层外,还可位于下丘脑等部位,如体温调节中枢就位于下丘脑,C错误;手接触冰水感到冷,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产生的冷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点睛】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中可将反射划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得的后天性反射,后者中枢位于皮层以下(如小脑、脑干、脊髓等),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8.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A.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C.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D. 骨骼肌在下丘脑的控制下强烈收缩产生大量热量【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以“打篮球”这一运动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打篮球的过程中,因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A正确;运动过程中因出汗增多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瞄准篮筐并投篮,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打篮球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通过调控脊髓的活动,引起骨骼肌收缩,D错误。【点睛】理清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不消耗ATP,A错误;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错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成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构成突触,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通过突触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正确;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除了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外,还有言语中枢,D错误。【点睛】此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判断的切入点应从盲人“阅读”盲文时的动作和感觉以及思维过程入手。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手指的运动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盲人根据盲文的刺激产生的感觉与言语中枢发生联系,从而能辨认出盲文中的文字及这些文字的含意。10.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B. Na+大量内流发生在bc段C. a至b段为动作电位D. 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答案】C【解析】C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A正确、C错误;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B正确;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1.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1 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 图2 处K通道开放;处Na通道开放C. 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D. 图2 处膜内为正电位,神经元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据此分析图1信息可知: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由图2标注可知: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膜处于状态,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为由动作电位逐渐回归静息电位,因此膜处于时,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B错误;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错误;图2中的处,动作电位达到峰值,此时膜内为正电位,神经元膜外的Na浓度大于膜内,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注:绿色的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红色的弯箭头表示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 12.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 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 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为突触后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速度慢,所以刺激C处,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A错误;刺激D处,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达肌肉和F,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突出间隙,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的会融合是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完成,D正确。13.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答案】C【解析】【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详解】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右后肢会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也会收缩。而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神经中枢没受破坏。刺激左后肢,不单左后肢不收缩,连右后肢也不收缩了,根据题干“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感受器,则不会出现刺激右后肢而左后肢不收缩的现象,A错误;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则不会出现刺激右后肢不收缩的现象,B错误;若破坏的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则符合两个刺激结果,C正确;若破坏左后肢的效应器,不会出现刺激左后肢,而右后肢不收缩的现象,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说明右后肢没有遭到破坏。14.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答案】B【解析】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综上分析,B选项正确。15.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 若该器官为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可能是胰液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性激素【答案】C【解析】如果代表的是骨骼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糖原后分解的葡萄糖不会到达血液中,A错误。如果表示的是胰腺,可能是促胰液素,但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的,而不到血液中,B错误。如果表示的是下丘脑,其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过高时又抑制下丘脑激素的分泌,所以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如果表示的是性腺,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16.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处理方法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X生理盐水灌胃时间饲养14天Y1次/天,共14天1次/天,共14天A. 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B.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C.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D.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部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详解】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所以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灌胃,A错误;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耗氧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131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正确。【点睛】以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即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和表中信息明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因变量是耗氧量。在此基础上围绕“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判断各选项。17.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激素的内涵与产生部位及其调节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酶的产生部位与化学本质及特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错误;激素和酶都是有机物,但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但一氧化氮不是有机物,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误认为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而导致对D选项的误判。识记常见的神经递质的种类是判断的关键。18.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不同B. 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C. 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D. 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血糖的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曲线ab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吸收,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A正确;当血糖偏低时,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升高,B正确;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曲线bc段血糖下降的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导致葡萄糖氧化分解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应逐渐下降,所以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血糖的平衡调节”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上的区段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19.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手术切除a,则c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分泌的激素会减少B. 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C. c为体温调节中枢,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D. a可通过b分泌的激素从而调节c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a是内分泌的枢纽【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a为垂体,b表示甲状腺,c是下丘脑。若手术切除a垂体,则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进而引起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A正确;过程可表示c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关激素调控a垂体的活动、a垂体通过分泌相关激素调控b甲状腺的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血液中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过高时,对c下丘脑和a垂体所进行的反馈调节,B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c下丘脑,抗利尿激素是由c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正确;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图为分级调节基本模型,其中的虚线为负反馈调节),能够结合图示判断各器官的名称,并结合下丘脑的功能分析判断各选项。20.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B.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C. 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答案】B【解析】高血压患者因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高血压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高,A项正确;已知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只能说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而不能说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人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的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控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D项正确。【点睛】本题设置了新的情境,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进行分析判断。21.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部位,现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知下表。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乙229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C. 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也是下丘脑D. 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答案】B【解析】给甲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与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发挥作用,甲的垂体发生病变;给甲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后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明显上升,说明原来缺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的下丘脑发生病变。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22.在下列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A:皮肤血流量,B:体温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都可以【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模型:A对B是促进作用,而B对A是抑制作用。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详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符合题意;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模型,考查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以神经调节为主B. 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C.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以神经调节为主,A正确;大部分内分泌腺本身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换言之,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正确;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正确;动物的性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24. 如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解:当TH增多时抑制TSH分泌使TSH减少,TH减少时反馈作用弱,TSH量增多故选:D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5.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 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 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答案】C【解析】抗利尿激素是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是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故A错误。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故B错误。如果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说明是该激素作用异常,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故D错误。【考点定位】水平衡的调节【名师点睛】水平衡的调节26.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如果X代表C0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B. 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C. 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人体内的C0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如果X代表C02,cd时段CO2浓度逐渐增大,说明有氧呼吸强度增加,A正确;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如果X代表胰岛素,bc时段,随着胰岛素浓度的降低,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作用减弱,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B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如果X代表血糖,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作用所致,C错误;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随着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D正确。【点睛】认真读图,理解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围绕“有氧呼吸、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27.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若MP大于PQ的一半,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 不偏转,向左偏转B. 偏转,向左偏转C. 不偏转,不偏转D. 不偏转,发生两次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神经纤维的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邻近的两侧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由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据此结合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刺激O点,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P、Q两点,P、Q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当MPPQ的一半时,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则O点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P、Q两点,而M点和O点产生的兴奋在M点与P点之间相遇后抵消,导致M点产生的兴奋无法到达P点,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知道电表指针发生的偏转是由电表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所致,而且指针的偏转方向是由正电位偏向负电位。在此基础上,依题意并围绕“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判断各选项。28.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 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 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 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激素调节的特点、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分析图甲可知,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B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A正确;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调节作用,而非定向运送,B错误;人体内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其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C正确;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D正确。【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图甲所示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图乙所示的信息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质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节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过程,进而调节细胞代谢。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选项。29.下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产生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B. 若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则c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 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只c可能是垂体D. 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答案】A【解析】如果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那么a应是下丘脑,b是其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c是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其作用于腺体,而不是全身的细胞,A错误。如果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长期记忆需要短期记忆反复重复,而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所以c可能就是此区域,B正确。如果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a应是下丘脑,c应是垂体,e应是肾小管集合管,C正确。该图可以用来表示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D正确。点睛:激素的分级调节最典型的是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腺体,腺体会分泌相应激素,一般的分级调节还会存在负反馈调节,即腺体分泌的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30.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A. 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B. 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C. 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D. 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答案】C【解析】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则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不足,进而出现多尿现象,B正确;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垂体细胞大量损伤,不会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障碍,C错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具有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因此垂体细胞大量损伤会导致第二性征表现异常,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如下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31.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 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故选:D32.2022年冬奥会将在张家口举行,延庆作为冬奥会的一个赛区已经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许多学生亲身体验了冰雪课程的魅力。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对此过程正确的表述是()A.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B. 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 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D. 机体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二者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至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B错误;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神经调节发挥了主要作用,C错误;机体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体内失水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D正确。【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并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33.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1)模式中,神经细胞兴奋,使其末梢释放_进入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兴奋,同时的状态分别是:_,_。(2)模式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_调节机制。(3)模式中,若兴奋会导致兴奋;但若兴奋后再兴奋,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_。(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_。【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突触间隙 (3). (特异性)受体 (4). 兴奋 (5). 抑制 (6). (负)反馈 (7). 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释放递质 (8). 【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模式中,神经细胞兴奋,通过胞吐作用使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再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兴奋;因为抑制性神经元,所以接受传来的兴奋后,导致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产生抑制。(2) 模式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3) 模式中,为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后再兴奋,因兴奋后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释放递质,因而不能产生兴奋。(4) 模式是同时进行的相互拮抗的不同调节。在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式。【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兴奋性神经元兴奋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和图示中的“箭头指向”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4.如图某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结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有关结构。研究发现,当兴奋传导到达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小体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进而引起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请据图作答:(1)图中_(填图中的标号)等结构共同构成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兴奋经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2)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当其与Ach结合时,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通道开放,Na+进入肌细胞,从而引起终板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随即Ach被胆碱酯酶分解。(3)Mg2+可阻断Ca2+内流入轴突末梢。用适宜浓度的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后,再刺激感受器,则肌肉表现为_(选填“肌肉痉挛”或“肌无力”,下同)。毒扁豆碱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该酶失活,则毒扁豆碱中毒患者的肌肉表现为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答案】 (1). (2).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糖蛋白(或蛋白质) (4). 负电位正电位(由负变为正) (5). 肌无力 (6). 肌肉痉挛 (7).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分析】本题以“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当兴奋传至所示的轴突末梢时,囊泡内的Ach(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其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可见,兴奋经神经-肌肉接头(突触)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如果引起Na+进入肌细胞,则引起兴奋,从而引起终板膜内的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负电位变化为兴奋时的正电位。(3) Ca2+可触发囊泡内的乙酰胆碱(ACh)被释放到接头间隙中,而Mg2+可阻断Ca2+内流入轴突末梢,所以用适宜浓度的Mg2+处理神经肌肉接头后,再刺激感受器,则不会引起ACh的释放,兴奋无法传递到肌肉,肌肉表现为肌无力。胆碱酯酶可催化Ach分解,而毒扁豆碱可与胆碱酯酶结合,使该酶失活,则毒扁豆碱中毒患者的肌肉表现为肌肉痉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