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163761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8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 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信息的获取 传输 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以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工作与学习方式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 分析 处理 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 写 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同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的精神 道德 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 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二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三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五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六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原则七 信息技术教育组织与实施 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 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 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 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 与他人沟通 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 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B 初中阶段 1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在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 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 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完成各种任务 4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相关性 5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 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C 高中阶段 1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 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 社会的影响 2 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 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学会获取 传输 处理 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 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探讨的能力 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 通过与他人协作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 综合 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 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相关性 8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 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三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 只要求学生会 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 容器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 信息技术 不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先进理念的技术支持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得以使教学上的先进理念有了技术支持 例如 以 学生为中心 的指导思想 如果能以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就能更好地得到贯彻 2 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 例如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 3 先进技术的学习 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 4 思想教育中新形式 新问题 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 好的形式 但也有不少问题 因此 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表现形式指的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种形式以及必备条件 如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 而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则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需的设备 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 不宜学科化太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一门培训性课程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 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 1 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 硬环境 和 软环境 两部分 在 硬环境 上 首先要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 教师在机上要安装网络教室管理软件 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 更重要的是把 广播教学 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 舞台 在 软环境 上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因此在教学中 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要为 技术 找个 载体 为学生创设一个 练兵 的机会 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 2 任务驱动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采用 任务驱动 的教学法 在学生完成 任务 过程中 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 小组学习等方式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习网络的搜索引擎时 可让学生做一个导游 把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别人 也可以小组合作做一个关于家乡的专题报告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部分又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整合 一方面 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中安排一个信息技术教师 当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有技术需求时 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顾问 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 另一方面 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来源于各学科课程与生活的主题学习活动 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方法与策略 主题化教学是一种在学习资源环境下的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中 可以制作一些主题学习活动网站 以此为学习阵地 让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一种学习实践的环境 四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 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 带 号 各地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A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 如计算机 雷达 电视 电话等 2 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 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 认识多媒体 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 汉字输入 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 目录 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 绘图工具的使用 2 图形的制作 3 图形的着色 4 图形的修改 复制 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 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 文章的编辑 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 学会用创览器收集材料 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 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 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B 初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 信息与信息社会 2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 汉字输入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 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和文件夹 目录 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 文本的编辑 修改 2 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 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 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数据的表格处理 4 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 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 对览及下载 4 电子邮件的使用 5 网页制作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多媒体介绍 2 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 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 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 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 计算机安全 5 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 计算机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C 高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 信息与信息处理 2 信息技术的应用 3 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2 汉字的输入 3 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 文件夹 目录 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 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6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l 文本的编辑 2 其他对象的插入 3 特殊效果的处理 4 版式设计 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 网络通信基础 2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 创览和下载 4 电子邮件的使用 5 因特网上其他应用 6 网页制作 模块五数据库初步 1 数据库基本概念 2 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 3 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 1 问题的算法表示 2 算法的程序实现 3 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2 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3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4 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1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2 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软件系统简介 4 计算机的安全 5 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6 计算机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 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 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 一般为70 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五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必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环境 空间和氛围 促进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技术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时机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事业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 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必将带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通过国家 社会 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 多层次的努力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必将得到一个跨越式发展 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等设备必将走入教室 硬件设备的提高必将产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 从而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 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意识准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促进了硬件设备的建设 同时也促进了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面对大量的信息技术媒体 如何应用就成为关键 这样广大教师必将学习教育技术理论 探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的学习情景 从而有利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内动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促进了硬件建设 调动了广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紧迫感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内动力 促使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 迎接时代挑战 转变观念 真正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努力 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发展 总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必将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各种条件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必将有利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二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 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 开发 使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 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显示它的巨大生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必将促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真正地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目标 1 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展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因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必须体现这个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 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 学生自主探究 主动学习 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景 如何建构这样的学习情景 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习环境的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 积极性与创造性自主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的设计 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建构有效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学媒体都有其独特之处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建构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现代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作用 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层面 必须考虑在其他课程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革新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各种能力与素质 但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在当前形式下 课程整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但是若想真正实现课程整合 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因为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上 而是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 考虑学生特点和媒体特性 以实现课程的最优化实施为最大目的 这些内容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与范畴 因此必须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来指导我们的课程整合 那样我们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其真正地在一定情景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从而真正让技术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 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 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 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 3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就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 如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不够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不会得到全面的实现 因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 网络相关内容将占据很大的部分 但是光有网络硬件 而没有网上资源 那么等于没有网络 同时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中 其他课程也必须建立网上资源 没有相应的网上教学资源 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没有网上教学资源 就根本不能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 也就根本谈不上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如何建设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 这就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当前的重点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的任务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有效地开发教育信息资源 包括媒体素材的开发和网络课程的开发 这两个内容将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未来工作重点 媒体素材的开发和网络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 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最终目标 那样才能真正开发出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来 从而促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 六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原则 1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要鼓励学生创新 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高级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时 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2 教材编写原则 1 实行 多纲多本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 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 3 教材体系应以 模块化 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4 教材内容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注意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方式 使学生不但 知其然 还要 知其所以然 5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 任务 为主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应从完成提出的某一 任务 着手 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 任务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七 信息技术教育组织与实施 教育部提出要用5 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着手 一 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二 全面启动 校校通 工程 一 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1 实施规划 1 全国普通高级中学最迟于2001年底前在高中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2 全国初级中学 大中城市 2001学年 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2003学年 其他地区 2005学年 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3 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最迟于2005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其他地区的小学最迟于2010学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2000年 已经首次将信息技术列为必修课 占到必修学科课时比重的3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 方法和评价手段 具体来说 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 进行信息获取 分析和综合 对教师则要求 除了自己运用技术外 还要指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运用技术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 具体来说 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学习效果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也学习了信息技术 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 进行信息获取 分析和综合 对教师则要求 除了自己运用技术外 还要指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使学生知识重新建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 全面启动 校校通 工程 用5 10年时间 使全国90 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 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 工程是一项包括资源开发 传播 使用及教学管理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 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 是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校校通 是让90 以上的中小学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 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 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广播 电视 因特网 卫星通讯等多种方式实施 校校通 工程 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 天罗地网 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 有些地区可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接收和下载信息 还可以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室和光盘 VCD 教学片 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 校校通 不等于 校校网 校校通 的目标并非是要每所学校都建起庞大的校园网 在配置设备上不要求大 求高 要因地制宜 根据需要建设好用 够用 适用的 校园网 在选择设备上要考虑能持续发展 与未来的技术发展相衔接 在一个地区要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使设备得到充分应用 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 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 这种开放式教育网的建立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 为社会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充分利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 为各类教育提供数字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通道 充分利用互联网 提供实时 非实时交互方式教学的环境 为众多教学单位和部门及个人快速获取教育资源提供便捷的途径 谢谢大家 欢迎访问谌业锋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