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55-2008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0938 上传时间:2017-04-1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52-55-2008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DBJ52-55-2008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DBJ52-55-2008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地方标准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 of 规 程 编 制 组 二七年十二月 前 言 根据贵州省建设厅文件黔建科标通 2006467 号“关于下达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要求, 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进行广泛调 查研究,总结应用经验,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对技术关键进行验证试验,并在应用基础上制订的。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 录 A:防止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附录 B: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附录 C: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 本规程由 贵州省建设厅 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 函寄解释单位。 本规程主编单位: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 266号,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 ,邮编: 55000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100013;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本规程参编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任 仁、梅世龙、冷发光、丁 威、凌建明、康厚荣、费小申、余崇俊、陈才琳、彭运动、周 平、汪金育、阮有力、田冠飞、孙会元、张仁瑜、韦庆东、吴大 鸿、周永祥、石连富、严 敏 - 1 - 目 录 l 总则 . 3 2 术语和符号 . 4 术语 . 4 符号 . 5 3 基本规定 . 7 4 原材料 . 8 一般要求 . 8 水泥 . 8 机制砂 . 9 粗骨料 . 11 外加剂 . 13 矿物掺合料 . 13 水 . 15 5 混凝土技术性能 . 16 拌合物性能 . 16 力学性能 . 16 长期性能 . 17 耐久性能 . 18 6 配合比设计 . 19 基本要求 . 19 配制强度的确定 . 20 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 . 20 配合比计算 . 21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 . 21 - 2 - 7 施工 . 24 一般规定 . 24 拌合物的拌制 . 24 拌合物的运输 . 25 浇筑 . 26 振捣 . 27 养护 . 28 拆模 . 29 8 混凝土质量检验和验收 . 30 一般规定 . 30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 30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 . 31 混凝土工程验收 . 31 附录 A 预防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 . 32 技术措施 . 32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 32 工程管理 . 33 附录 B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 34 附录 C 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 . 36 原材料试验方法 . 36 混凝土试验方法 . 36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8 条文说明 . 39 - 3 - l 总则 促进和规范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在贵州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符合质量优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规程适用于贵州高速公路用 制砂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有关技术指标可供设计和施工时采用。 本规程可 供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参考使用 制砂高强混凝土除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 4 -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制砂 (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 岩石(不包括软质岩和风化岩)颗粒。 制砂高强混凝土 (用水泥、机制砂、碎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配制而成的强度等级大于 混凝土。本规程特指 制砂混凝土。 粉含量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 颗粒含量 物掺合料 (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并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 本规程特指粉煤灰、 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和 磨细 粒化电炉磷渣粉(简称磷渣粉)。 泥混合材 (简称混 合材,指水泥制备过程中,掺入水泥熟料并与熟料共同磨细的 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的活性矿物材料。 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物掺合料掺量 (of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有的质量百分比。 加剂掺量 (of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中外加剂用量占有的质量百分比。 - 5 - 胶比 (混凝土拌合物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比。 固量 (液体外加剂中的固体含量。 离子含量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凝土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包括外界渗入的碱)与骨料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损毁的现象。包括碱 碳酸盐反 应。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一种,特指混凝土中的碱(包括外界渗入的碱)与骨料中活性 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损毁的现象。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一种,特指混凝土中的碱(包括外界渗入的碱)与活性白云质骨料中白云石晶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损毁的现象。 活性 (骨料在混凝土中与碱发生 膨胀反应的特性。 含量 (特指混凝土中等当量 量,以 kg/;当量 符号 B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 ; b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 ; - 6 - b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 ( %) ; c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 ; g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 ; s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 (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 ; w/B 水胶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 ( ; s 砂率 ( %) ; c,t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 ( kg/; c,c 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 ( kg/;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 7 - 3 基本规定 计部门在采用本规程时,应按 附录 则和附录 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于施工难度大的重要结构部位,宜进行模拟施工试验。 际使用的混凝土方量可按施工图纸的结构外围尺寸进行体积核算。对于特殊情况发生的混凝土方量的核算,应提供确切的依据。 - 8 - 4 原材料 一般要求 材料入场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和批量出厂检验报告。 材料入场后,应实施原材料入场检验。 工程进行过程中,应实施原材料质量抽检。 材料取样规则应为: 1同批次或连续供应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情况下,散装水泥每 500t(袋装水泥每 200t)检验一次;粉煤灰、磷渣粉或磨细矿渣粉每 200t 检验一次;砂、石骨料每 400验一次;外加剂每 50t 检验一次 。 2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材料,又不足 款规定的 批量情况下,按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一次。 材料技术要求按不同原材料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有关标准执行。 进行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试验,确认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可以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后,方可采用。 水泥 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道路硅酸盐水泥 ( 的规定。 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不得采用立窑生产的水泥。 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宜采用 P 水泥, 28d 胶砂强度不宜低于 50可采用 P 水泥 。 泥碱含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规定 。 - 9 - 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产混凝土 时, 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50,不得高于 65 。 于 桥梁工程,同一工程使用的水泥的颜色应一致。 应商应具有保证供应的能力。 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水泥尚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30) 和 中关于特重、重交通路面的规定。 机制砂 制砂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碱活性、级配、 细度模数、 泥块含量、亚甲蓝法试验 、石粉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和有害物质含量等,试验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2) 的规定 执行。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可按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 93)的规定 执行 , 碱 性 试验方法应按 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的规定执行 。 得采用具有 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的机制砂,并按附录 规定执行 。 制砂的 级配应符合表 表 高强混凝土用机制砂级配 方孔筛筛孔 边长尺寸 (计筛余 (%) 区 0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区 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混区 0 100 3715 6037 7552 8563 10085 注: 区和 区表中除 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 10 - 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 5%; 优先选用 区砂。 制砂的 细度模数宜 控制在 围之内。 制砂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规定; 机制砂经亚甲蓝法试验 判定后,其石粉含量应符合表 表 机制砂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的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55、 55、 凝材料用量 470kg/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 粉含量 (按质量计, %) B 制砂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 5 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8%。对同一产源的机制砂,在类似的环境下使用已有可靠的经验和技术资料时 ,可不进行坚固性检验。 于制作 机制砂 的岩石强度宜与制作 粗骨料 的岩石强度一致; 机制砂的压碎值指标应小于 30%。 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其含量应符合表 表 机制砂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值 项 目 含 量 限 值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 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 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折算成 质量计, %) 机物含量 (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按水泥 胶砂强度试验方法,对原状砂和洗除有机物的砂进行胶砂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 - 11 - 注: 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 1%; 砂中如含有颗粒状 硫酸盐或硫化物,则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 面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0) 中级以上(含级)砂的规定。 粗骨料 骨料应采用碎石, 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碱活性、岩石强度、级配、压碎值指标、含泥量、泥块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 量、 坚固性等,试验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2) 的规定 执行。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可按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 ( 93) 的规定 执行 , 碱 碎值指标 试验方法应按 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规定执行 。 得采用具有 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的 粗骨料 ,并按附录 规定执行 。 骨料应为连续级配,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表 粗骨料级配范围 方孔筛筛孔 累计筛余 (%) 边长尺寸 (公称粒径( 25 95 100 90 100 - 30 70 - 0 5 0 0 55 100 90 100 70 90 - 15 45 - 0 5 0 注: 路面混凝土用粗骨料 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30) 的规定。 - 12 - 采用 两个或三个粒级的 粗骨料 混合 配制连续级配粗骨料,但混合前的 粗骨料 级配应符合表 规定; 混合后的 粗骨料 级配应符合表 表 粗骨料级配范围 方孔筛筛孔 累计筛余 (%) 边长尺寸 (公称粒径( 10 95 100 80 100 0 15 0 - - - - 516 95 100 85 100 30 60 0 10 0 - - - 1020 - 95 100 85 100 - 0 15 0 - - 16 95 100 85 100 - - 0 10 0 择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时,应进行岩石强度的检验,该岩石强度应比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 50%以上;工程中,可采用压碎指标进行粗骨料强度的质量控制,压碎值指标不应大于 12%。 骨料中含泥量 不应大于 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 表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限值 施工方式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 泵送 泵送 粗骨料中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折算成 质量计)不应大于1%, 如含有颗粒状 硫酸盐或硫化物,则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 骨料的 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 5 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5%。对同一产源的 粗骨料 ,在类似的环境下使用已有可靠的- 13 - 经验和技术资料时,可不进行坚固性检验。 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应符合公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30) 中级以上(含级)碎石的规定。 外加剂 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 (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3)和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的规定。外加剂用于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尚应符合混凝土 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 的规定。 制砂高强混凝土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 18%的高效减水剂, 制砂高强混凝土采用的高效减水剂 应具有保证混凝土 1h 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大于 30能力。 加剂应与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该适应性可采用混凝土 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 8077) 中 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采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以确定,适应性试验结果应满足工程的要求。 采用具有规模合成外加剂母料能力的生产厂生产的 外加剂 ,不得采用仅有复配能力的生产厂生产的 外加剂 。 加剂供应商应提供针对具体工程调整外加剂应用性能的服务。 矿物掺合料 制砂高强混凝土用矿 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和粒化电炉磷渣粉(简称磷渣粉)。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 1596) 的规定 ,磨细粉煤灰应符合 高强- 14 - 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 18736) 中 规定; 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 18046) 的规定 ;磷渣粉应符合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 ) 中 的规定。 矿物掺合料还应符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规定。 矿物掺合料用于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尚应符合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 ) 的规定。 物掺合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矿物掺合料 颜色应满足工程要求; 2 同一工程宜采用同一产源的矿物掺合料。 煤灰(包括磨细粉煤灰)在符合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工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采用年发电 50 万 上电厂产出的粉煤灰。 2宜 采用 级粉煤灰,如达不到,仅应允许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三项指标中有一项为 级粉煤灰指标,除此之外,不允许采用其它情况的 级粉煤灰和 级粉煤灰。 3 应采用 F 类粉煤灰,不得采用 C 类粉煤灰。 4氯离子含量小 于 渣粉和磷渣粉在符合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工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比表面积不小于 3500g。 2 28d 活性指数:矿渣 粉 不小于 75%; 磷渣粉 不小于 70%。 3流动度比不小于 95%。 4 含水量不大于 5氯离子含量小于 采用矿渣粉或磷渣粉时,宜与粉煤灰混掺复合使用,复合比例应经试验确定。 - 15 - 对矿物掺合料进行放射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矿物掺合料应用范围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 566) 的规定。 水 制砂高强混凝土 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的 应大于 制砂高强混凝土 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还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 的规定。 - 16 - 5 混凝土技术性能 拌合物性能 合物性能主要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抗离析泌水等,试验方法应按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30) 和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 50080)的规定 执行 。 合物性能 (出机时 )宜符合表 要求。 表 拌合物性能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泵送 非泵送 路面工程 商品搅拌站 现场预拌站 坍落度 (200 230 90150 5090 1060 扩展度 (500 - - - 坍落度经时损失值 (mm/h) 30 - - - 凝结时间 (h) 满足工程要求 离析、泌水、粘稠性 无离析和泌水,不粘底。 注: 对于泵送高度较低者,坍落度宜接近范围下限;对于泵送高度较高者,坍落度宜接近范围上限; 商品搅拌站 生产包括搅拌罐车运送过程 。 对于水泥混凝土 路面工程,坍落度尚应 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30) 款的规定。 力学性能 制砂高强混凝土 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 150立方体试体,在 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压强- 17 - 度值(以 )。 本规程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 强度等级划分为: 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62)50、 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的规定适用于本规程的机制砂高强混凝土。 程中主要控制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弯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 ),试验方法按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30) 执行 。 压强度应按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第1款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 的规定 评定为合格, 满足设计要求。 性 模量应经试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长期性能 期性能包括干燥收缩和徐变,试验方法应按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30) 和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的规定 执行 。 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干缩率和徐变系数试验值宜满足表 要求。 表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的干缩率和徐变系数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55 60d 干缩率( 10 60d 徐变系数( 28d 加载) 18 - 耐久性能 久性能主要包括:碱骨料反应、抗裂、碳化、 抗硫酸盐 、抗渗、抗冻和氯离子渗透等,试验方法应按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30) 和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执行 。 久性能应符合表 表 耐久性能技术要求 耐久性项目 技术要求 碱骨料反应 无危险 早期抗裂 (单位开裂面积, 不宜大于 700 碳化深度 ( 10 抗硫酸盐 (5% 150 次 抗渗 离子渗透 (库仑电量, C) 2000 抗冻 :避免 碱骨料反应的 技术要求见本规程 和附录 A 的规定 。 于表 对设计提出要求的耐久性项目进行检验,设计未提出要求的耐久性项目可不检验。 耐久性能控制有关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粉煤灰取代水泥量、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等应符合本规程 - 19 - 6 配合比设计 基本要求 制砂高强混凝 土 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的规定, 满足设计和施工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水泥为原则。 于水泥混凝土 路面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 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30) 于 机制砂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的 配合比基本 要求 应符合表 配合比基本要求 贵州环境 类别 环境条件 最 大 水胶比 最小水泥用量(kg/矿物掺合 料最大 掺量 (%) 最大氯离子含量 (%) 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 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30 25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 最小水泥用量不包括矿物掺合料;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应保证矿物掺合料与水泥中混合材用量之和不得超过该种水泥规定的最大混合材掺量。 制砂高强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宜大于 3kg/ 程配合比应 经试配和调整,对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验证后,方可确定。 - 20 - 程配合比确定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调整,均应填写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报主管部门批准。 配制强度的确定 制砂高强混凝土 的施工配制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 制砂高强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参数可按表 结合表 表 配合比设计参数表 强度等级 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 (kg/矿物掺合料 掺量 (%) 砂率 (%) 外加剂掺量 (%) 20500 25 3745 试验最佳掺量 40500 60520 注: 胶凝材料用量加上骨料中石粉含量,总量不宜超过 550kg/ 矿物 掺合料与水泥中混合材用量之和不应超过该种水泥规定的最大混合材掺量。 水胶比中的水,应包括液体外加剂中的水。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取值宜略高,非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取值宜略低。 外加剂掺量宜根据外加剂品种,结 合材料试验确定的最佳掺量进行选择。 - 21 - 配合比计算 合比计算宜采用重量法,即按质量进行计算。 配合比计算中骨料应以干燥状态质量为基准。干燥状态骨料系指机制砂含水率小于 粗骨料含水率小于 凝土用水量 w( 应 包括液体外加剂扣除含固量后的水,并 应 按下式计算: w = Bw/B ( 式中: B 每 凝土 胶凝材料用量,可按表 w/B 水胶比,可 按表 凝土水泥用量 c( 应 按下式计算: c = B(1 - b) ( 式中: b 每 凝土 矿物掺合料掺量,可按表 凝土 矿物掺合料 用量 b( 应 按下式计算: b = B b ( 凝土 机制砂 用量 s( 和粗骨料 用量 g( 应 按下列公 式计算: c+ b + s+ g + w = ( ( 式中: s 砂率, 可按表 每 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 ,其值 可 取 2450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 合比 的试配 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每盘混凝土试配方量不应小于 20L。 - 22 - 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 拌合物调试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表 应给出的参数 计算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调 试, 使拌合物性能满足 表 易性和流动性要求,初步调出相应合适的砂率、外加剂掺量。 表 拌合物调试设计参数表 强度 等级 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kg/矿物掺合料 掺量 (%) 砂率 (%) 高效减水剂 掺量 (%) 70 500 25 先取 41, 逐步调整 试验确定 70 500 90 520 注:对于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起始可先取偏高于厂家推荐掺量,逐步调整。 2 试配组合 结合前一步拌合物调试出的 砂率和外加剂掺量, 按表 应给出的 参数进行试配组合,各组配合比的砂率和外加剂掺量根据参数的不同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表 混凝土试配设计参数表 强度等级 水胶比 胶凝材料用量(kg/矿物掺合料掺量 (%) 砂率 (%) 外加剂掺量 (%) 必要时加 40、 470、 500 有必要时加 420 25 进一步 调整 进一步 调整 必要时加 40、 470、 500 必要时加 70、 500、 520 注: 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组合共 9 组试验;在已有实际工程经验和技术资料等依据的情况下,可简化选择参数计算配合比的组数。 对于 度等级的 胶比,可免去 440kg/凝材料用量 1组试验;对于 度等级的 胶比,可免去 470kg/3 - 料用量 1 组试验。 3 配合比调整 对试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取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28d 抗压强度和经济性俱佳的配合比,再经进一步调整,作为基本配合比。 4 配合比 校正 对于基本配合比,应对 每 材料用量进行校正。首先 应 按 公 式( 算校正系数 ,然后将 配合比中 每项 原材料用量均乘以 ,作为 基本配合比最终材料用量。 ,( 式中:,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 ; , 混凝土表 观密度计算值 ,, c+ b + s+ g + w 。 5 28d 抗压强度复验 应对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进行复验:采用基本配合比配制 3 盘混凝土,每盘制作 3 组混凝土试件,其 9 组试件的 28d 抗压强度平均值应大于试配强度,最低值应大于 试配强度。 6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性能检验 在进行 28d 抗压强度复验同时,应进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和其它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7试生产和确定施工配合比 结合搅拌站试生产,对基本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最终 确定施工配合比。 - 24 - 7 施工 一般规定 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都应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验,具体要求见本规程第 8 章。 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单位双方认可、现场浇筑制作、并由第三方监督养护和抗压试验的混凝土试件,可作为混凝土交接质量的依据。 送施工前,应进行试泵。 制砂高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质量控制,除了符合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有关规定。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0)的规定。 拌合物的拌制 制砂高强 混凝土的拌制不得使用自落式搅拌机,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可控制在 6090s,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可取上限范围。 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 1%;化学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或其它化学添加剂)1%;粗、细骨料 2%;拌合用水 1%。 拌混凝土 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每工作班抽测 2 次含水量,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 25 - 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宜 在骨料堆场搭设遮 雨 棚 ,避免雨水导致骨料堆内外含水差异过大。 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延长时间不宜少于 30s。 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砂子用量 10%,并保持水灰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挂浆。 季 施工时,应 保证混凝土 拌合物 入模温度 不低于 5 。 热 夏季施工 时, 可采取 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或在 晚间 搅拌混凝土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 不高于 30 。 拌合物的运输 了 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 应选用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 送 混凝土。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 送 混凝土。 保持 运输道路平坦畅通, 并加强调度,减少运输时间 。 混凝土出机至浇筑入模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 75 对运输 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 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搅拌罐高速旋转 2030s, 再 将混凝土拌合物 卸出 。 如 混凝土拌合物 因稠度原因出罐困难,可适当加入减水剂(应对加减水剂的情况做好记录),并 使搅拌罐高速旋转 90s 后, 将混凝土拌合物 卸出 。 混凝土 拌合物的 运输 和浇筑 过程中 , 严禁向混凝土 拌合物中 加水。 - 26 - 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10) 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 符合以下规定 : 1 泵送混凝土的 出泵 坍落度 不宜大于 20 2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宜小于 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采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 3大高程泵送时,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之间,应选用曲率半径大的弯管过渡; 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 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 4应保持混凝土连续泵送,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 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 15每隔 45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 转两个 冲程 ,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 45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 清洗泵机 。 浇筑 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