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非选择题特训6变异与育种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7970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非选择题特训6变异与育种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非选择题特训6变异与育种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非选择题特训6变异与育种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训6变异与育种问题分析1(2018河北五校第二次联考)豌豆腋生花对顶生花(花的位置性状)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甲:顶生红花高茎(aaBBDD),乙:腋生白花高茎(AAbbDD),丙:腋生红花矮茎(AABBdd)。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让甲乙,乙丙分别得到F1,再让F1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2)如果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利用上述三个品系培育出顶生白花矮茎品种,写出你的育种方案。要求:操作简单;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可以结合适当文字说明,只需要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不需要写比例)。答案(1)不合理,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b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2)选择上述F2中表现型为顶生白花高茎和顶生红花矮茎的植株继续杂交,获得F1后自交获得F2,其中表现型为顶生白花矮茎的植株即为所育纯种。解析(1)甲、乙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该结果能说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同理,乙、丙杂交后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得出B、b和D、d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A、a和D、d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还要用甲、丙杂交后的子一代自交,观察其F2性状表现及比例才能推断。(2)分析如下关键点:育种目标培育出顶生白花矮茎品种;育种材料甲、乙、丙三种纯合植株;育种要求操作简单;表示方法遗传图解文字说明(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不需要写比例)。方法一:可按答案给出的方法。方法二:用其中的两种品系杂交,子一代与另一品系杂交,子二代再自交,得到的子三代中种植后可选出顶生白花矮茎品种。方法三:可使甲、乙杂交,同时使乙与丙杂交,得到的两种子一代再杂交,子二代自交,将子三代种植后可选择出顶生白花矮茎品种。2(2018济南模拟)红薯是杂合子,生产中通常使用薯块繁殖,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即杂种优势。现要尽快选育出抗病(Aa)抗盐(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请完成下列问题:(1)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2)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红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的程序。答案(1)aaBb和Aabb(2)遗传图解如下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红薯是杂合子,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实验的目的是选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说明原有红薯是单杂合子,因此选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选育后代中的双显性个体即可。(2)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其遗传图解见答案。3(2018成都第二次诊断)某雌雄同株植物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类型,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都开红花,F1自交所得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下面两种假说。假说一: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正常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假说二: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正常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M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是_。(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B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_;突变体M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3)请利用突变体M和正常白花植株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对假说一和假说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思路:_。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则假说一成立;若_,则假说二成立。答案(1)A和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1/16(2)抑制A基因的表达AABB或AABb(3)实验思路: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实验结果及结论:F2不出现红花植株F2出现红花植株解析(1)突变体M的基因型为AA,突变体M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和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根据假说一可知:PAA(突变体M)aa(正常白花植株)F11/2Aa(红花)、1/2Aa(白花) 自由交配 雄配子 F2雌配子1/4A1/4A1/2a1/4A1/16AA(红花)1/16AA(白花)1/8Aa(红花)1/4A1/16AA(白花)1/16AA(白花)1/8Aa(白花)1/2a1/8Aa(红花)1/8Aa(白花)1/4aa(白花)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是11/16。(2)根据题干信息,若假说二成立,突变基因不是A的等位基因,对其不具有显隐性,则只能是抑制了基因A的表达,则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M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AABb(白花)、AAbb(红花)。(3)为验证假说一成立还是假说二成立,可将突变体M与正常的白花植株杂交,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若假说一成立,则F1中的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为AA(白花)、Aa(白花)、aa(白花),即F2都为白花。若假说二成立,则F1中的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中有红花和白花。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若F2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F2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4黑麦为二倍体,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二倍体黑麦中共有7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三种类型。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请回答问题:(1)鉴别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2)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两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配子,比例是_。(3)已知黑麦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若某纯合品种黑麦表现为抗病,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植株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为_,则该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为_,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后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_。答案(1)显微镜观察(2)11 (3)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抗病类型 (4)31解析(1)1个染色体组中的7条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2)单体在减数分裂时,由于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的两种配子数量相等。(3)若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产生含有抗病基因和不含抗病基因的两种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若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为抗病纯合子,后代均为抗病类型。(4)若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后代中二倍体和单体均表现为抗病,缺体表现为不抗病,则后代中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31。5(2018广州毕业班测试)秀丽线虫的性别只有雄性(常染色体数目为10条,性染色体只有1条X,表示为XO)和雌雄同体(常染色体数目为10条,性染色体为XX)两种类型。雄性可使雌雄同体受精,雌雄同体可自体受精,但雌雄同体之间不能杂交。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用秀丽线虫研究其A基因和Z基因对肌细胞抽搐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可知,A基因突变会使抽搐的频率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_(填组别)的结果证明了Z基因的存在能降低抽搐的频率。(2)秀丽线虫某性状的野生型(由基因D控制)对突变型(由基因d控制)为显性。科研人员将雌雄同体(XdXd)与雄性个体(XDO)混合培养,F1的基因型是_,选出其中表现为野生型的个体另行培养,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1)增加2、4和5(2)XDXd、XdXd和XdO野生型雌雄同体突变型雌雄同体31解析(1)对比分析2组与1组可知,A基因突变后秀丽线虫的抽搐频率增加。对比分析2组和4组可知,2组含正常Z基因,4组含突变Z基因,2组的抽搐频率低于4组;对比分析4组和5组可知,当5组转入Z基因后,其抽搐频率低于4组,说明Z基因的存在能降低抽搐频率。(2)据题干信息可知,雌雄同体与雄性混合培养,二者可进行交配,XdXdXDOXDXd、XdO,此外还存在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其后代基因型为XdXd。选出F1中野生型个体(XDX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后代表现型及基因型为:3/4野生型雌雄同体(1XDXD、2XDXd)、1/4突变型雌雄同体(1XdXd)。6(2018云南毕业班联考)科研小组用某种昆虫的野生型雌性(XAXa)和雄性(XAY)个体杂交,子代中偶然出现一只雌性的突变型个体,若该突变个体的出现有三种可能性(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同变异类型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种可能性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且是由于染色体片段_引起的。(2)若甲情况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基因突变发生于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的减数分裂过程。(3)若是乙情况则是_(填“父本”或“母本”)的减数第_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1)丙缺失(2)父本(3)母本二解析(1)雌性(XAXa)和雄性(XAY)个体杂交,子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甲、乙、丙属于突变个体,如题图所示,甲中两条染色体正常,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图乙中有2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中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正常情况下,子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和XAXa,这两条X染色体应该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父方提供的染色体是XA,而此时甲的基因型是XaXa,所以基因突变发生在父本的减数分裂过程中。(3)乙多了一条X染色体,该染色体上携带的是a基因,所以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同一极而形成了XaXa的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