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13522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习题1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2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生产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5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因素无关( )A光合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6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7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密闭生态系统内,要使物质循环能长期进行下去,必须提供( )A氧气 B水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8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9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 。(2)图中分解者通过 和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中的碳放回到大气中。(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常通过 回到大气中。(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状态进行循环的,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进行。10根据右面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2)岩石圈中的碳以形式贮存,所以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3)由图可知,碳循环带有性质,属于型循环。(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表示的是关系;表示。(5)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和。(6)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11右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构成生物群落,第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气体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除过程吸收外,还有部分转化成其他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并以方式被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2)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限制我国西北地区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为此,国家正在实施工程,以确保西部可持续发展。完成过程的能量来源是。若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经过程供能的比例为,则按能量的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12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自然界中,大气中的氮素主要通过作用进入生物群落,这一过程能顺利进行,是因为。(2)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是从植物体的等物质中获得氮素,该元素经吸收进入人体后,又是通过作用,将这部分物质转换成代谢废物排放到自然界中去的。(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能进行过程的生物属于,该过程称。能进行过程的生物属于。生物进行过程的外界条件是。参考答案:15DAACD 6-8BDC9.(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CO2(4)CO2;能量流动10(1)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性;气态型(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6)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11.(1)叶;主动运输;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2)水;南水北调;太阳能;y=100a-90ax12. (1)生物固氮;固氮生物具有固氮酶(2)蛋白质;脱氨基(3)生产者;化能合成作用;分解者;缺乏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