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5 兰亭集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58722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5 兰亭集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5 兰亭集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5 兰亭集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5 兰亭集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2、过程和方法: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 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3. 序的体裁特点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 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 则如说明文, 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 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 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4.文化常识(1)纪年法:A干支纪年(岁在癸丑)B帝王年号(宣德间)C王公纪年(赵惠文王16年) D年号干支并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2)暮春(孟春、仲春、季春)(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梳理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 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3.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贤,形容词作名词,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意为“喝酒”)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4.少长咸集(少长,形容词作名词,意为“少者”“长者”)5.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形容词作名词,意为“热闹的场面”)6.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2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4.所以兴怀(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怀抱: 古义:胸怀换负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 6.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 1 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2 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禊事也(做,从事)3 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2、状语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抵债地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3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合作探究: 1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明确: (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2分析文章第一段:(1)问题: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 明确: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2) 课文第一段 紧扣“乐”字行文,作者为何而“乐”?明确:良辰、美景、乐事、赏心(四美并具) 3、分析第二自然段。(1)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说人应该有两种情感,那么是哪两种情感呢?明确“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第一种是?(高兴的)情感,是说当人 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就会陶醉其中,忘乎所以,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变老了。提问这种快乐的情感缘何而来呢?我们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快乐的方式,在不同的人身上,快乐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作者在此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哪两种?明确“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第一种是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这让人想起了陋室之中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不俗;第二种是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这让人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的自在自得。这两种表现方式迥然不同,但却都是人们追求欢乐的方式,都是一种“形”,是外在的东西,究其实质,是人们在追求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2)但是人也有悲伤的情感啊,悲伤的情感又缘何而起呢?明确“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快乐不会是永恒的,快乐过去后,留给人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短暂的停顿)明确 只能是感慨,甚至痛苦,空虚!正因为人生有乐有苦,乐又非常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原本使人感到无比高兴的这些事物,转眼间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人们对此不能不发出感慨。那么,事物的逝去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的生命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从根本上说,人的生命不论长短,终有尽时。有生之时,你可以去追寻快乐,享受人生,做你喜欢的事情;生命一旦结束,即使你有再多的遗憾,再多的抱负,都无法去补救,去实现了。作者想到这儿 ,突然记起古人的一句话 ,什么话?明确 死生亦大矣(板书) 提问 什么意思?明确 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是孔子的话,也是王羲之的体会。没有生,什么人生理想,自我价值都谈不上了。因此,作者的感慨也油然而生,什么感慨?明确 岂不痛哉 提问 我们来推测一下,作者痛的是什么呢?又为什么痛呢?明确 快乐易逝,生命短暂。因为生命中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做的,没把握住的事情,留下了许多遗憾,随着生命的终结,这些遗憾都将会成为永远的遗憾。所以作者痛。4.分析第三段:(1)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这种情感从何而来?明确:由“痛”转为“悲”。为此而悲:(1)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若合一契 (死生亦大矣); (2)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崇尚虚无(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 所以作者悲为古人、为时人、亦为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补充提示: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作者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情真意切。这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 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 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 ,生就是死。6、第三自然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参考: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 宜空谈玄理之意。 表达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执着。检测清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虚诞(dn) 癸丑(ku) 趣舍万殊(sh) 峻岭(jn)B齐彭殇(shn) 会稽(j) 形骸(hi) 晤面(w)C嗟悼(do) 修禊(x) 骋怀(chn) 符契(q)D嗟叹(ji) 流觞(shn) 激湍(tun) 曲水(q)1【解析】A项癸:u,殊:sh;C项悼:do;D项曲:q。【答案】B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少长咸集(都)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 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 【解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答案】B3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A信可乐也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信之3【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答案】C4对“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B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C列座其次(旁边)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次要的住所)4【解析】D项应是行军途中的驻地。【答案】D5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C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5【解析】B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答案】B6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D因击沛公于坐6【解析】B项为“对”,其他意思是“在”。【答案】B7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7【解析】把,用来,凭借,来。【答案】D8下面各句中都有“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及其所之既倦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B/C/D/8、【解析】为结构助词“的”,均为代词,句中代“它”,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动词,追求。代“他”,代“生乎吾前”之人。代“它”,这件事。【答案】A9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天大雨,道不通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9【解析】A项均为时间短暂,B项繁盛/多,C项相会/恰逢,D项即使/虽然。【答案】A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解析】A项“把它作为”,B项“它的旁边”,C项“用它来”。【答案】D11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茂林修竹 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B.群贤毕至 寿毕,请以剑舞C.信可乐也 烟涛微茫信难求D.未尝不临文嗟悼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11【解析】A“高”,形容词;“写”,动词。B.“全,都”,副词;“完”,形容词。C.“实在,的确”,副词。D.“面对”,动词;“将要”,副词。【答案】C12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A映带左右B足以极视听之娱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群贤毕至12【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为名词作动词,B项为副词作动词,C项为数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13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B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被称为“五言之冠冕”。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其体例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13【解析】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