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再别康桥》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5636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再别康桥》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再别康桥》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再别康桥》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七现代诗二首再别康桥,1、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2、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情感的特点。3、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再别康桥。,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作者名片: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走进作者,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家庭,是家中的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改名徐志摩。,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8月回国。,徐志摩与张幼仪,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曼并相恋。1926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徐志摩和陆小曼,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字词学习,河畔荡漾青荇榆阴揉碎浮藻长篙漫溯斑斓笙箫,pn,yng,xng,y,ru,zo,go,s,ln,shng,xio,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整体感知,通读本诗,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2.再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感情起伏。,难舍难分,欢喜和眷恋,沉醉,激动不已,情绪低落,难舍难分,感情基调,首尾呼应,欢喜和眷恋,3.品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歌的音乐美:,(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诗歌的绘画美:,1、诗歌多采用色彩绚丽而形象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撑篙、漫溯、放歌、挥一挥,诗歌的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歌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四句,字数基本为六字间或八字,诗行排列两两错落,于参差中见齐整,给人以建筑的美感。,4.根据上述分析,想一想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1、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悄悄的”有何用意?,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细节解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和眷恋之情。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突现了康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柳”是自古以来诗人在离别时善用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2、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3、“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这样诗情画意中,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爱恋。,“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4、“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正像天上的霓虹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暗喻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也沉浸着他康桥生活的美好回忆。,5、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6.这首诗跟古代的离别诗词,在离别的对象、氛围、意象的选择上有什么不一样?,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1)一般离别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2)一般离别的诗,告别时回又千言万语的叮嘱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3)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感觉。,写法探究,以动写静,善用比喻拟人,板书设计,入梦,欢喜,河畔金柳,康河水草,榆阴清潭,星辉寻梦,留恋,眷恋,迷恋,无限依恋百般珍惜苦闷彷徨,课堂小结,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课后作业,把本诗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