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选择题)解答指导.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143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选择题)解答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述类(选择题)解答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述类(选择题)解答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理解题解答策略,【考点解读】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是2010年湖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后语文新增的考试内容。论述类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两年来,湖南卷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很明显,就这两年来看,湖南卷的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呈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考查类别上,尽管湖南新高考已经确定把“论述类”与“实用类”并列,作为“轮考”内容,但这两年均为“论述类”,说明命题者对“论述类”情有独钟而使其成为一种主流选择;2、选文均紧密结合当前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积极的时代精神;3、赋分、题量、题型和考点相对稳定;,4、答题难度较小,是考生应该多得分的一道大题;5、命题着眼于考查语文能力中的阅读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些共同特点体现了命题者对“典雅厚重”一以贯之的追求,同时也说明该命题模式已较为成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一、阅读理解:在勾画中摘要,在对照中作答。,所谓“勾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每段的关键词句勾画出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大致的整体文意。即边看文本,边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文或段说的是什么话题?每段的意思是什么?哪几段讲的是同一个话题?全文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主旨?,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关键句子有: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首句、含义深刻句、富有特色句等,关键词语有:,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提示关注上下文。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列举理由或事实的。,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表明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观点)所在。,这样边读边勾画,原文中一些关键的信息点自然会有所凸现: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观点和知识的解释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词句;文中的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显示文章的层次脉络,常常也是中心句;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借助标题,就可以尽快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所谓“摘要”,一是指“提要”,就是直接提取能够显示文本要点的句子;二是指“概要”,指的是文本中有时找不到能够显示其要点的句子,这就需要自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本的要点。,所谓“对照”,就是将题目(含题干与选项)与文本,尤其是与文本中先前勾画出的语句进行对照性的阅读,从而准确地答题。运用对照法,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弄清题干指向,准确把握题目内在的答题的指向性;在此基础上,然后对照文本,锁定解答该题的有效的信息区间;最后再细心进行对照,辨别筛选、归纳整理出答案。,二、逻辑思维:强化概念、判断与推理意识。,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词句理解和综合推断等方面的能力,其命题着眼点大都与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相关联。而考生在这方面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表现:(可参看5.3p206“易混点清单”),1概念偷换概念。如2011年天津卷第6题A项“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意思是“中国之道”指前文中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而不是现象,选项与原句的陈述对象属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如2011年江西卷第9题D项“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而原文相关信息为“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两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钟表的旋转”说明时间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是循环模式,并不是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选项将属于“一方面”中的内容与属于“另一方面”中的内容混为一谈了。,断章取义。如2011年重庆卷第7题A项“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原文对应的信息是“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强调的只是“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而不是“改变读者阅读习惯”。,2判断无中生有。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2题第1小题E项“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纵观全文,文章并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也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两相对照,查无实据,故该项属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如2011年安徽卷第1题B项“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就是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中“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由此可见,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想象,读者的感受是不同的。,混淆或然必然、已然未然。如2011年山东卷第8题D项“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就是时态错误。原文是说“晋唐时期”而不是“晋唐以后”。,故意曲解。如2011年新课标卷第2题C项“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原文第四段中,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因为一个叛臣而捉住国君,不合适。由此可见原文侧重点是说“人言可畏”,而该项却侧重于“不要听信”,属故意曲解。,改变判断性质(答非所问)。如2011年湖北卷第6题题干为“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而D项“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此项说的是“油饰”、“色彩”的作用,而题干问的是“斗拱”的作用,故该项明显地改变了判断性质。,3推理强加因果。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5题B项“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该项推断所依据的信息是原文第一段,“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原句中的“而”在这里表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颠倒关系(内因外因倒置、因果倒置、条件和结果倒置)。如2010年湖南卷第14题D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就是“因果颠倒”的选项。文章倒数第二段的第二句为“在现代化进程社会竞争状态加剧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表现得日益突出”,两相对照,于是问题发现了: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D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明显错误。,过于绝对。如2011年福建卷第13题D项“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社会的筹划和创办”,“完全”两字过于绝对。朱启玲只是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并无人力、物力之说。,失之有据。如2011年天津卷第8题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原文是说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不相容,但并不表明“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推断无依据。,小结,以上两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阅读与答题这两大关键程序。在答题时,考生不妨简化为具体的步骤来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序操作。就选择题而言,一是要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并勾画出来标上试题及选项序号;二是要将选项与原文逐字逐句地对照分析,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本末倒置、以偏概全、偷梁换柱、曲解文意、强加因果等陷阱,以便去伪存真,准确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