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题型突破(6)实验探究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8327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题型突破(6)实验探究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题型突破(6)实验探究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题型突破(6)实验探究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突破(六)实验探究题类型1有关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1xx河北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 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 小明选用如图T66所示装置中的_(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图T66提出问题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实验2 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_。实验3 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4 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2xx河北 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交流讨论 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判断依据不是KMnO4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是_(填化学式)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是MnO2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_。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交流讨论 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交流讨论 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实验验证 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问题三:产生了什么气体?交流讨论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因为_,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实验验证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_。反思提高 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3xx河北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析出了氢氧化钙。甲乙图T67同学们又用如图T67中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 min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 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 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2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拓展应用 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答一条即可)。4xx石家庄桥西区一模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图T68所示装置进行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他们首先将木炭和氧化铜研磨成粉末,且混合均匀后,再开始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该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充分反应后,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试管内的固体成分进行了探究,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按要求填空。探究: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猜想一:Cu;猜想二:_;猜想三:Cu和CuO。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的固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过量稀硫酸,振荡_猜想三成立固体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T68探究: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通过图T68甲的实验分析,生成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收集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除尽二氧化碳气体、干燥后,再将气体通入图乙装置中A中的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B中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B中的溶液是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 图乙装置的缺陷是_。5xx唐山路北区二模如图T69所示,小明和小红在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他们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在铁钉表面附着了红色的固体。图T69提出问题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硫;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氧气。作出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_,所以作出这样的猜想。进行实验(1)小红提出,闻一闻产生的气体,方法是_,根据_,她判断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硫。(2)他们又做了实验:_,从而证明了该气体不是氧气。从而判断该气体是氢气。 经过向老师咨询得知,一般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都要加入适量相应的酸以保持溶液的稳定存在。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得出结论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反思与改进小明提出,实验中溶液变色的现象不明显,他们决定从铁钉入手进行改进,小明同学提出可以增加铁钉的用量,还可以_。6xx唐山古冶区一模某化学课堂上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 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 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猜想四:_。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其中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酚酞溶液、铁片、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加入酚酞溶液加入铁片滴入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不变色_产生气泡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2)请你再选择一种与以上三种试剂属于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_。7xx石家庄新华区模拟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超市发现一种新型的衣物助洗剂“污渍爆炸盐”,该洗涤产品能迅速、彻底地去除衣物上的各种油性及非油性顽固污渍,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助洗剂之一。同学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一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爆炸盐主要有效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是一种无机盐,呈白色颗粒状粉末,溶于水后,会生成一种碳酸盐和另一种化合物。(1)对于这两种生成物,小红猜想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小丽猜想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她们猜测的依据是_。(2)为了验证有碳酸盐,可加入的物质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了验证另一种化合物,同学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填写表格。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向爆炸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粉末_将_置于试管口木条复燃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过氧化氢(4)还有同学提议为了确认碳酸钠的存在,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别的物质鉴别,请你任意写出一种物质的名称:_。8xx唐山路南区三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性质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实验一:配制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图T610(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操作是_。(2)取中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某种物质后立即得到白色浑浊液。加入的此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填序号)。A氧化钙 B干冰C冰块 D氢氧化钠固体实验二:如图T611所示试管中的溶液变为无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T611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的废液变为无色澄清溶液。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不考虑指示剂,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 猜想一: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猜想二: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进行实验 取少量实验二烧杯中的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_,刚开始滴加时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定量该试剂时,废液突然变为红色。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取少量实验二的废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也能验证猜想二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9xx石家庄长安区二模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T612所示的实验:此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图T612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 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 A同学:含有OH、Cl、CO32;B同学:含有OH、Cl、Ba2;C同学:含有_(填离子符号)。实验探究 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评价与交流 B同学的结论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_(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出现_,最终确定了A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归纳与总结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适量的某物质,验证_,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10xx达州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图T613(1)试管A中的现象是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写离子符号)。(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她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_。提出问题 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 NaCl;NaCl和CaCl2;NaCl、CaCl2和Na2CO3;NaCl和Na2CO3。小明认为猜想_一定不正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有气泡产生猜想_成立类型2有关原因、条件或影响因素的探究11. xx大庆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图T614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T614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 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5 mL 10%的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 g MnO2、CuO、红砖粉末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试剂MnO2CuO红砖粉末t/s102060由此得出结论: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结果:长时间(大于100 s),收集到很少气体。更正结论:红砖粉末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三者中_催化效率最高。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甲同学:取10 mL 5%的H2O2溶液,加入0.5 g 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乙同学:取10 mL 2.5%的H2O2溶液,加入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实验结果:_。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_,记录时间t3,且t1t3t2。更正结论:当_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组:探究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0 mL 5%的H2O2溶液和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 热水浴中,记录时间t4、t5,且t4t5。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综上所述: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_。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12xx邯郸二模“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_,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产生的气流带走了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图T615查阅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 1000 ;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实验1:如图T615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 以上时,点燃右端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结论 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为_。实验分析、讨论(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_。(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法。拓展应用 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_。A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B用干冰灭火C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D用水灭火13xx北京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图T616查阅资料 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 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 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T616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 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 mL浓硫酸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续表)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4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 mL蒸馏水再通入约4 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1的目的是_。(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类型3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14xx衡水模拟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图T617实验结束,甲、乙同学进行了讨论。观察与讨论1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提出质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有问题,实验时应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_,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就可以看到反应发生。观察与讨论2 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写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_。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HCl、CaCl2、NaCl三种溶质。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钉,有气体生成。结论与反思 猜想 _(填“1”“2” 或“3”)正确。表达与交流(1)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_。(2)要想证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还可以采用的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固体,_。15xx淄博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图T618(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T618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图T619(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T619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参考答案1实验1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实验2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会形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实验3 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4 无色酚酞溶液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解析 实验1 过碳酸钠是固体,水是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取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B,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实验2 滴加C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可能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共存时,形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实验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实验4 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可继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是因为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2问题一:交流讨论 K2MnO4实验验证 H2O2溶液问题二:交流讨论 它们都是金属氧化物(或它们都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Fe2O3 6HCl=2FeCl33H2O问题三:交流讨论 反应物中含有C、H、O元素实验验证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或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熄灭,合理即可)反思提高 确定难溶物的成分(或确定难溶物是什么物质)3实验验证1 (1)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2)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交流讨论 炭黑(或碳单质或碳或炭或C)实验验证2 (1)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4)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拓展应用 提供充足的空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 此题是对“蜡烛燃烧的产物”的探究。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 证明有水生成的方法是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但是不能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水蒸发也会导致氢氧化钙析出。交流讨论 因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锥形瓶内壁上的少量黑色物质是炭黑。实验验证2 为证明可能生成了CO气体,设计了将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通过氧化铜的实验,但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阻挡炭黑与氧化铜接触。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Cu)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提供充足的空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增大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顺利进行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探究:Cu和C黑色粉末消失,有红色固体剩余,溶液变成蓝色CuOH2SO4=CuSO4H2O探究:澄清石灰水3COFe2O32Fe3CO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5作出猜想 反应物中含有H、S、O元素进行实验 (1)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气体无刺激性气味(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FeH2SO4=FeSO4H2 得出结论 将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氢气反思与改进 把铁钉换成细铁丝或铁粉解析 进行实验 (1)为防止可能吸入过量的有害气体,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扇闻”,即用手扇取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因为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可通过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判断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硫。反思与改进 溶液变色现象不明显是因为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的量少,若从铁钉入手进行改进,除了可增加铁钉的用量还可把铁钉换成细铁丝或铁粉,以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进行。6演示实验 2NaOHH2SO4=Na2SO42H2O假设猜想 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实验探究 (1)NaOH(2)产生气泡评价反思 (1)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变色(2)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氧化铁溶解,溶液变成黄色(或加入氧化铜,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或加入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7(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3)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4)氢氧化钙或氯化钙8实验一:(1)CaOH2O=Ca(OH)2过滤(2)ABD实验二:Ca(OH)2Na2CO3=CaCO32NaOH作出猜想 氯化钠、氯化钙进行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交流讨论 先有气泡产生,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9U形玻璃管左、右两端均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与假设 OH、Cl评价与交流 不正确加入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钡离子,但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若离子成分是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滴加硫酸钠溶液时,也无明显现象(或若离子成分是OH、Cl,滴加Na2SO4溶液,也无明显现象)H2SO4气泡归纳与总结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10(1)溶液变为红色Fe2(2)6HClFe2O3=2FeCl33H2O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如果有盐酸,它们会发生反应作出猜想 进行实验 稀盐酸(或稀硫酸)解析 (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Fe2。(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D、E试管中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钙,碳酸钙沉淀能和盐酸反应,所以溶液中有碳酸钙存在时,一定不存在盐酸。作出猜想 因为Na2CO3和CaCl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一定不正确。进行实验 碳酸钠属于碳酸盐,检验碳酸盐一般用稀盐酸,因为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即有气泡产生。11A组:取5 mL 10%的H2O2溶液,不加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有二氧化锰B组:t1t2取10 mL 5%的H2O2溶液,加入0.5 g CuO为催化剂催化剂相同C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综上所述:控制外界其他因素相同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解析 A组:根据题意分析,没有做不放催化剂的实验,所以应该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取5 mL 10%的H2O2溶液,不放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发现不放催化剂比放红砖粉末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更长,所以更正结论:红砖粉末有催化作用,三者中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最高。B组:t1t2;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甲、乙同学所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所得数据无法比较,补充实验取10 mL 5%的H2O2溶液,加入0.5 g CuO为催化剂,记录时间t3,且t1t3t2。更正结论:当催化剂种类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组:根据实验步骤,推出该组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题意,得出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综上所述: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外界其他因素相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温度。12探究一:二氧化碳(CO2)(或氮气与二氧化碳)用扇子扇灭(合理即可)蜡烛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探究二:实验结论 不只是降低温度同时还移走了可燃物实验分析、讨论 (1)增大加热面积,尽快使活塞内空气温度达到蜡烛着火点以上(2)对比拓展应用 A解析 探究一: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是二氧化碳(CO2)或氮气与二氧化碳(CO2)使蜡烛缺氧而熄灭;嘴吹出气体会产生气流,所以可以设计用扇子扇灭或用手扇灭,来否定小明的想法,用扇子扇灭或用手扇灭,是由于产生的气流带走了蜡烛产生的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探究二: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降低了温度,实验2保证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点燃右端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也立即熄灭,说明移走了可燃物,所以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同时还移走了可燃物。两盏酒精灯使受热面积增大了,缩短了达到着火点的时间;实验1和实验2,区别在于一个在常温下,一个达到了着火点,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主要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对比法。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的原理不只是降低温度同时还移走了可燃物;用干冰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同时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同时隔绝了氧气。13(1)2NaOHCO2=Na2CO3H2O(2)检验只有O2是否会使镁条变黑(3)O2(N2可填写可不填写)(4)2、5(5)与H2O、CO2、O2同时接触(6)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7)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除去。(2)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 mL浓硫酸,除去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1的目的是检验只有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3)浓硫酸能除去水蒸气,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氧气、氮气。(4)实验2和5中的镁条都与O2和H2O接触,实验2中没有CO2,镁条不变黑,实验5中有CO2,镁条变黑,说明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5)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实验2没有CO2,实验3没有H2O,实验4没有O2,以上三个实验中的镁条都没有变黑,实验5中三个条件都具备,镁条变黑,由此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与水、二氧化碳、氧气同时接触。(6)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若产生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盐。14观察与讨论1 酚酞溶液观察与讨论2 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Ca(OH)2、CaCl2、NaCl结论与反思 3 表达与交流 (1)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2)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盐酸,观察氢氧化钙溶解的多少解析 观察与讨论1 因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需要借助其他的试剂才可以观察出来,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所以可以在实验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与讨论2 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甲同学的试管内废液一定含有氯化钙,乙同学的试管内废液一定含有氯化钠。猜想与假设 因为甲、乙同学试管内的废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所以不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盐酸。结论与反思 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猜想2错误;乙同学加入铁钉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含盐酸,所以猜想3正确。表达与交流 此时废液显酸性,需处理废液呈中性再排放,所以可以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处理废液;因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所以可以通过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盐酸,观察氢氧化钙溶解的多少来判断氢氧化钙是否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15(1)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水吸收了(2)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有白色沉淀产生Na2CO3BaCl2=BaCO32NaCl(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能够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明显,所以除去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