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 专题10 元素化合物与物质推断(一)考点讲解.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924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 专题10 元素化合物与物质推断(一)考点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高考化学 专题10 元素化合物与物质推断(一)考点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高考化学 专题10 元素化合物与物质推断(一)考点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元素化合物与物质推断(一)【考情报告】考查角度考查内容命题特点有关元素化合物选择题以C、S、Fe、Al、Cu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涉及反应原理和相关计算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从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工业流程题以及填空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中等,分值较大,区分度较高。随着高考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试题所占的比例比重增大,C、N、S、Si、Fe、Al、Cu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将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综合题以航空航天新材料或者工业生产提纯为背景考察相关重要无机化合物知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选择题以及综合题结合图形考察中学化学常见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考向预测】对于高考命题,命题中心一直坚持稳中有变原则。因此在元素化合物部分,高考试题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镁、磷的考查,但在以往高考中不被看好的元素硅、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新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要引起重视。复习中要关注重点元素如Na、Al、Fe、Cu、C、Si、N、S、Cl等相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注意与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物质组成、化学用语、常用化学计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电化学以及电解质溶液等结合。本部分高考题型主要是元素化合物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结合的选择型小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化合物和概念、理论的掌握情况,能从物质的视角理解本节概念和理论的实际应用。也会与物质推断、元素推断、工业流程、化学实验等结合考察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等内容,涉及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和化学计算中守恒思想、关系式法应用等内容,综合性较强。预计2019年的高考中,将会进一步关注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能采用“1+1”模式,既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会以实验题、工业流程题或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大家在复习时应多关注!【经典在线】1. 知识梳理一、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近几年高考可知金属考查的热点为钠及其化合物(Na2O2、NaHCO3、Na2CO3)的性质、Al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换关系及鉴别;铜的冶炼及铜的化合物铜绿、CuO、Cu(OH)2的性质。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思路是:单质氧化物碱盐。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Mg Al ZnFe Sn Pb(H)Cu Hg AgPt Au性质变化规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和水的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沸水缓慢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不跟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生成氧化物和氢气和酸的反应剧烈反应反应逐渐减缓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放出H2;与浓硫酸、浓硝酸及稀硝酸反应,不放出H2,一般产物为:盐水成酸元素的低价化合物与氧化性酸反应(但不放出H2)只溶于王水和盐溶液的反应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和氧气的反应易被氧化常温生成氧化膜加热能被氧化加热能被氧化不能被氧化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及碱的热稳定性氧化物跟水剧烈反应,生成碱,碱受热不易分解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对应碱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金属的冶炼电解法热还原法煅烧法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高温下用CO(或Al)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只以化合态(盐、氧化物)存在多以化合态存在,但有极少的游离态只以游离态存在我们除了应用上述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记忆外,还要注意特性如Al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Fe、Al在冷浓硫酸或冷浓硝酸的条件下钝化;活泼性很强的金属(如钠、钾)不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常见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物理性质:Na2O(白色)、Na2O2(淡黄色)、MgO(白色粉末、熔点高)、Al2O3(白色、熔点高)、Fe2O3(红棕色)、FeO(黑色)、Fe3O4(黑色、具有磁性)、CuO(黑色)、Cu(OH)2(蓝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化学性质:(1)规律:金属氧化物碱的稳定性,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均溶于水,受热均不分解,对应的氧化物(Na2O、Na2O2、K2O、BaO、CaO)也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其他金属氢氧化物一般不溶于水、受热分解,对应的氧化物也不与水反应,如Cu(OH)2、Mg(OH)2、Fe(OH)3、Al(OH)3等。(2)特性:金属氧化物:Na2O2可分别与水、CO2反应生成氧气;Al2O3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FeO、Fe3O4与强氧化性酸反应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碱: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Fe(OH)2极易被氧化,在空气中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二、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纵观近几年非金属考查的热点为C、N、Si、S、Cl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用途,涉及重要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检验等。复习思路为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 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非金属单质Cl2、Br2、I2、O2、O3、N2、H2、S、C、Si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态的有Cl2、O2、O3、N2、H2;固态的有S、C、Si、I2;Br2为液态。Cl2黄绿色、Br2深红棕色、I2紫黑色、S淡黄色溶解性Cl2、Br2溶于水;S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其他均不易溶于水毒性Cl2、Br2、I2有一定的毒性化学性质与O2N2放电或高温时反应;H2、S、C、Si加热或点燃时反应,其他一般不反应与H2Cl2光照爆炸;O2点燃爆炸;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与H2OCl2、Br2与水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与水高温下反应与碱Br2、I2与碱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与氧化剂S、C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还原剂Cl2、Br2、O2、O3与H2SO3、Na2SO3、H2S、Na2S、Fe2、I等还原剂反应特性及用途I2使淀粉变蓝、Si作半导体材料我们不仅要熟记上述规律和特性,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如:Cl2与碱反应,所以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l2;硅是半导体材料,故可以做电路板、太阳能电池等。 2.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非金属氧化物CO、CO2、SO2、SO3、NO、NO2、SiO2物理性质色、状、味除SiO2外,其余均为气体;除NO2红棕色外,其他均无色;SO2、NO2有刺激性气味;SO2易液化毒性除CO2、SiO2外均有毒类型CO2、SO2、SO3、SiO2是酸性氧化物;CO、NO、NO2是不成盐氧化物化学性质与H2OSO2、SO3、CO2生成相应酸;NO2生成酸和NO;SiO2、NO、CO不溶于水与碱CO2、SO2、SO3、SiO2等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正盐或酸式盐氧化性SO2能氧化H2S;CO2、SiO2能在高温下被C还原还原性SO2具有较强还原性,能被Cl2、Br2、I2、O3、MnO、Fe3、HNO3等氧化剂氧化为SO;NO遇空气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特性SO2具有漂白性;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2NO2N2O4环保SO2、NO、NO2、CO均是大气污染物:SO2酸雨、NO、NO2光化学烟雾、CO有毒气体具体应用(1)气体收集:NO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能用排水法收集;CO2、SO2、NO2均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尾气处理:除CO外,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所以可以用强碱溶液吸收,CO可用点燃方法除去。(3)检验:依据SO2具有较强还原性、漂白性,检验SO2常用方法:a.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b.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检验CO2常用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但要排除SO2的干扰。(4)除杂:依据SO2具有较强还原性、H2SO3的酸性大于H2CO3,所以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a.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3、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及特性重要规律(1)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记忆酸性强弱:H2SO4H2SO3H2CO3HClO。(2)证明酸性强弱: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如: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 Ca(ClO)2H2OCO2=2HClOCaCO3(3)与金属反应: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磷酸)与排在H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氧化性酸(如HNO3、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一般不会生成氢气;金属和浓硝酸反应一般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一般生成NO。重要特性(1)H2SiO3(或H4SiO4)为唯一难溶性酸,盐酸、硝酸是挥发性酸;(2)HNO3、浓硫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受热易分解;(3)浓硝酸和Cu(足量)、浓硫酸和Zn(足量)等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浓硫酸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等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酸逐渐变为稀酸,反应停止;(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6)浓盐酸、浓硝酸等挥发性酸遇氨气能冒白烟,这些挥发出来的酸遇氨气生成铵盐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7)SO2具有还原性,但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2.经典精讲例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不可能再与盐酸反应。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例2.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答案:AC 例3.一定条件下,将0.1LCO、0.2LCO2、0.1LNO、0.2LNO2和0.2L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A.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解析:若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然后再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或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最后得到尾气为CO;若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或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最后通入NaOH溶液,则尾气为CO和NO,由此可知尾气中一定含有CO,故答案为:AC。例4.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答案:D 例5.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i.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a目的是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答案:(1)2Cl22Ca(OH)2=CaCl22Ca(ClO)22H2O;(2)碱性、漂白性;(3)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CaSO4; Cl2SO22H2O=4H2ClSO42。 例6.图中X、Y、Z为单质,其他为化学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俗称磁性氧化铁;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Y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M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R的化学式是 。(2)一定条件下,Z与H2反应生成ZH4,ZH4的电子式为 。(3)已知A与1molAl反应转化为X时(所有物质均为固体)。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写出A和D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 (5)向含4mol D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X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X2+)随n(X)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n(X2+)的最大值。 解析:本题属于无机框图题,这种类型的试题关键是关键是找准题眼,即突破点。A俗称磁性氧化铁,应的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2H2ONO,当铁粉过量时,铁会继续和Fe(NO3)3反应,生成Fe(NO3)2,方程式为Fe+2Fe(NO3)33Fe(NO3)2。由方程式可知4mol硝酸生成1molFe(NO3)3,1molFe(NO3)3生成1molFe(NO3)2,即n(Fe2+)的最大值是1.5mol。答案:(1)第二周期第A族 离子键 共价键 H2SiO3(H4SiO4)(2)(3)8Al(s)3Fe3O4(s)9Fe(s)4Al2O3(s) H8aKJ/mol(4)3Fe3O428HNO3=9Fe314H2ONO(5) 【解题技巧】高考中的推断题有两种基本类型文字型和图表型。文字型推断题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通常经过仔细分析和简单的推测,我们都可以准确地确定答案,而这一类题目的真正考点通常并不落在推断上,而更多是对各版块化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图表型推断题的考点则主要落在推断的过程中,题目中会给出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要求答题者综合所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快速提取出,然后将图表中的转化关系补充完全。由于信息量大,抽象与形象思维并用,因而图表型的推断题在难度上远远超过了前者,一份化学试卷的区分度也往往在这一道题上体现,拿下这一道题,无疑会给你的分数大大地添砖加码。图表推断题的题干由“图”和“文”两部分组成,审题时也必须将两个部分全部读完。在解题的实践中,我们能得到下面的三种做推断题的方式:“图文对应式”:先读完题目的文字,圈画下关键信息,然后分析框图,将题目信息与框图逐一对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突破口,并将框图全部填完,最后根据所填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图猜文验式”:先看图(或先快速浏览简短的文字信息),通过快速的发散联想在框图上主观地确定一些信息,然后利用其它的文字信息进行验证。通过“猜验”的模式将框图中的有效信息填上后,再利用下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答带推式”:快速浏览一遍文字信息和框图后,立刻看问题,争取从问题中“挖”出一些暗示信息,然后再回到题目中进行推断。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断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突破口由点到面、随时检验,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我们可以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及推理过程表示如下:推断题抓关键结论验证无机推断常见突破口:(1)特殊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焰色反应:Na(黄色)、K(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其他常见气体均为无色。有色液体或溶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紫色)、溴单质(在水中橙黄色,在有机溶剂中橙红色)、碘单质(在水中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紫红色)。有色固体:黑色(MnO2、C、CuO、Fe3O4、FeO、CuS),MnO2溶于热的浓盐酸;红色(Cu、Cu2O砖红色);红棕色(Fe2O3);红褐色Fe(OH)3;淡黄色(S、Na2O2);蓝色Cu(OH)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NO2、SO2、HCl、Cl2。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物质常见的有H2O、H2O2。(2)常见的特征反应及现象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SO2,将褪色后的液体加热又复原的是SO2,污染空气造成酸雨的是SO2。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得转化一定是Fe(OH)2Fe(OH)3。与碱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有NH。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一般为Al及其化合物或弱酸的铵盐。金属与其可溶性的盐反应,这种金属可能为铁。(3)特殊的转化关系直线型转化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满足此关系的有K、Na、Ca、Ba等。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满足此关系的有C、N、S等。ABC(酸或碱):满足此关系的有NH3、S、N2、H2S、C、Na等。交叉型转化 三角型转化 (4)特殊反应条件高温条件:CaCO3CaOCO2;SiO2CaCO3CaSiO3CO2;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OCaSiO3;SiO22CSi2CO;CH2O(g)COH2;COH2O(g)CO2H2;3Fe4H2O(g)Fe3O44H2;2AlFe2O32FeAl2O3;4FeS211O22Fe2O38SO2等。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N23H2 高温、高压 2NH3等。加热、催化剂条件:4NH35O2催化剂4NO6H2O;2SO2O2 催化剂 2SO3等。通电条件:2NaCl2H2O2NaOHH2Cl2;2H2O2H2O2等。(5)特征数据 近几年无机框图推断题已融入计算的成分,计算型框图推断题成为高考热点之一,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抓住物质转化过程中以下物理量的变化:相对分子质量(例COCO2、NONO2、SO2SO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放出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沉淀的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气体的相对密度;离子化合物中离子个数之比;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等。(6)特殊的工业生产 中学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工业生产反应:煅烧石灰石;工业制水煤气;工业生产硫酸;合成氨工业;硝酸的生产工业;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工业制盐酸;高炉炼铁;工业制取漂粉精;硅酸盐工业等。【规律总结】误点警示:1忽视Fe元素的变价铁是我们中学阶段系统学习的唯一变价金属,所以我们在推断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特殊性质,如中,如果A是金属单质,则A、F分别可能为Fe、Cl2。2混淆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中单质的属性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我们很多同学错误认为单质X与Y要么都是金属、要么都是非金属。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下列三种情况:金属和金属,如ZnCuSO4=ZnSO4Cu;非金属和非金属,如Cl22NaBr=2NaClBr2;金属和非金属,如钠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2Na2H2O=2NaOHH2,所以以后我们在做题时不要忽视溶液中的水也可能参加反应。3在推断题中忽视一些特殊的反应金属与氧化物反应生成固体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有2MgCO22MgOC;金属与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的反应有2AlFe2O32FeAl2O3等铝热反应,在做推断题时,这常常是突破口。4定式思维错解我们看到这样的转化关系,就认为X为氧气,这种思维方式考虑不全面,常犯错误,如、等也符合上述转化关系。5混淆褪色本质(1)活性炭、SO2、氯水都能使品红褪色,但本质不同,活性炭是吸附作用;SO2是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2)SO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利用SO2的还原性;(3)NaOH使溴水褪色是Br2与碱反应;(4)苯、CCl4使溴水褪色是萃取;(5)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6混淆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氧化性酸如浓硫酸、HNO3、HClO是指酸根部分易得电子;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电子,所以所有的酸都具有氧化性,氧化性酸的氧化性大于酸的氧化性。7混淆酸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的进行及产物均有影响有些反应对物质的浓度要求比较严格,浓度不仅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还影响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及生成的产物,如浓稀是否反应主要产物是否反应主要产物硫酸与铜加热反应SO2否硫酸与铁冷,钝化反应Fe2、H2硝酸与铜反应NO2反应NO硝酸与铁冷,钝化反应Fe3(或Fe2)、NO盐酸与MnO2加热反应Cl2否8.忽视反应过程中的量变到质变在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量逐渐减小(还可能有水生成),所以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那么浓溶液最后变成稀溶液。如浓硫酸与铜、浓硝酸与Cu反应等。9忽视SiO2的特殊性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生成酸,所以制取硅酸只能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如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但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它可以与一种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10忽视金属单质与溶液中的水反应如把Na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常错解为有红色沉淀生成,正确解答:Na熔化成小球在液面上不断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11正确理解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是元素的物理性质,如钠,不论是单质钠,还是化合态的钠,焰色反应均是黄色;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12混淆碱性强弱Al(OH)3可溶于强碱,但不与弱碱(如氨水)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