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复习指导(甘肃白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102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复习指导(甘肃白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13年高考复习指导(甘肃白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13年高考复习指导(甘肃白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与复习策略,一、面对高考的不同心态,命题者: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各种指标要求,满足高校的选拔性招生要求(平均分、得分率、信度、效度、正态分布)。考生“都会”或“都不会”的题“都不是好题”。教师:今年考什么?怎样全面复习才能保证考生考出好成绩?(只要全面复习了,学生考不好与我无关,考好了则一定是自己的成绩。)学生:这么多内容怎么能复习的完,每天还有这么多作业。(尽人事而听天命。),考生在安徽阜阳市二中考点结束上午的考试后离开考场,2012年6月7日,成都二十中,“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参加第16次参加高考,83岁的汪侠老人从南京一处考点走出,2012年6月7日,哈尔滨市165中学高考考点,一名考生被救护车运来,并用担架抬进考场,参加高考。据了解,该高考生之前摔伤,2012年6月7日,西安,交警送考生进考场,2012年6月7日,考生在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考场外看书,等候考试开始,北京市汇文中学考场外,一社会车辆由于嫌道路拥堵而狂按喇叭,遭到陪考家长的愤怒“围攻”。,二、当前教师面对高考的压力,河北80后高三教师服毒自杀称工资月光活着太累,事发后,馆陶第一中学校长报警,警方介入调查。,2012年1月,赵鹏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的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当前教师的生存环境,5月17日,妻子马婷婷的手机里保存的赵鹏照片,赵鹏在遗书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和孩子。,赵鹏,生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教书,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每天周而复始地与高三学生一起出早操,直到学生晚上就寝,一天的工作才结束。或许是来自生活、工作、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不到30岁的他选择在办公室服毒自杀。4月28日,距高考还有38天。,近年来教师自杀案例摘录全国中小学教师自杀事件大约平均每月发生10次,一年内约120次。自杀形式有跳楼、服毒、服安眠药、上吊、跳河、割喉等等。其中约一半事件中,自杀者死亡,另一半造成重伤最终大多数致残。自杀原因中,约一半是因为工作上的“精神压力”,得的病是忧郁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还有一半是跟领导矛盾、家庭不和、夫妻吵架、离婚、躯体疾病等。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多数情况被行政当局封锁消息,只有少数事件,一些网民在网上通过发贴子透露消息。,海南三亚24岁中学女教师在宿舍自杀,三、考生的艰辛与磨砺,四、深层的社会问题,四、深层的社会问题,四、深层的社会问题,四、深层的社会问题,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z,数字时代,时代发展的背景,物力经济时代,智力经济时代,从2009年开始,高考冲刺100天的时候,永康二中的这块大屏幕就会写出高考励志标语,今年的激励比往年来得早一些。(2月23日浙江在线)这是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如今成了“高考励志标语”,可见它还是能引起共鸣的。,2012年福建省龙岩一中考场校门前学生打出标语网友:高考改变命运?扯淡!哪个孙子说过你能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五、反思近年高考试题,学生的反映“平时的教学总是落后于高考。作为考生,在考场做了2009年高考题,觉得与2008年试题有些类似,与平时练习题也不是一个感觉平时复习一直讲求立足课本,老师也强调高考题一定不会离开课本,但试题中出现的几道课外知识题实在让人汗颜平时做了那么多热点问题,结果高考中一个也没有”(中史参),五、反思近年高考试题,教师的困惑董思聪从09年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说起:“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已成为高考试卷中的鸡肋,让老师难教,学生难学难考偏、难、怪、变态就选择题而言,或过于脱离教材,或过于强调抽象思维、变异思维等形式”,呼吁“高考命题不要脱离教材”。(中史参),五、反思近年高考试题,教研员的感悟湖北省宜昌市教研员李明海高考历史复习新思路:“尽管今年还有少数省份没有进入高中新课改,但高考试题的变化及其考试的结果已经说明,以往那套应试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已经落后了。尽管今年还有少数省份没有进入高中新课程,但高考命题已经转变了思想,全国卷已经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命题了。最明显的就是,教材对命题者而言,只是命题的知识背景”(历史教学09),五、反思近年高考试题,学科杂志的征文历史教学2009年关于高考复习思路征文:“教学如何适应高考要求?怎样使高考复习更加对路?李明海文章设计了他的想法,但本刊编辑部认为还不够全面,因此征文按照目前高考试题的导向,如果高考复习能够对应高考的要求,应试也可能演变成素质教育编辑部认为这样的文章对全国的文科班教学都有启发意义”,五、反思近年高考试题,命题专家的观点“目前考试强调脱离教材,创设新情境是坚定的方向,不能依据教材版本”“内容在书外,落脚在书内”总之,当前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学科知识”层面进行纠结。,2011年新课程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2012年试题体现的新特点:阅读难度降低,学科素养要求提升,材料解读式试题被淘汰,二卷保持稳定。,第I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答案:B。,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答案:A。,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C。,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答案:B。,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答案:C。,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40.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41.答案:,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1.答案:,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附注: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2)实质变化:改变固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与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城,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一)研究近年高考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试卷分析“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难度。”高考化学命题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一)研究近年高考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试卷分析“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刘芃考试文集第477页,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一)研究近年高考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试卷分析问题:只作表面分析,缺乏深层思考。一是缺乏从命题者角度对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创设和问题设问等方面进行深入整体的分析;二是简单地将往年试题直接作为复习教学中使用的习题,未能将对考题设计的真正意向,有效地渗透于复习教学之中。,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一)研究近年高考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试卷分析四种转变途径:一是自己亲自做题,然后进行自我分析;二是学习网络、报刊发表的相关文章;三是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试卷分析;四是将近年高考题转化成为复习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试大纲接受行政政策的指导并受其制约;考试大纲反映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大纲是命题者与考生之间的共同约定;考试大纲是使考试公平、公正的保证之一;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命题原则、考查范围和要求;考试大纲的规定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大纲是通过试卷和试题具体化。,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学习和领会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的主要意图,是组织好高考复习的必要前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关键点: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文化素质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与之相适配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提出初中历史课程的要求是为弥补新课标在学科体系上的不足,意在高考命题将会综合初高中所有的历史课程内容,并不受教材版本差异的影响,必要时试题可能还会涉及范围更广的内容。,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等;学习潜力: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科学历史观:指唯物史观和当前史学界普遍推崇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学科思维和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化史学、结构史学等所倡导的联系、对比和系统方法等。,表1.大纲版高考关于能力考查目标和要求的表述,表2.新高考关于能力考查目标和要求的重新表述,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主要是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其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了历史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应地,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往常教材搬家式和知识整合式的题目已销声匿迹。从历史教育学来理解,试题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主要包含了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学术思辨能力即运用史学思想、方法思考、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试题形式大幅度调整且趋于稳定从2007年起,新高考试卷的材料选择题猛然增加,并稳定在80以上;选择题中的串题、排列组合题等形式遭迅速淘汰;图表材料在各类试题中频繁出现;试题的学科特征充分显现。,五、高考复习教学策略,(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体现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了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突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突出考查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制度演变,古代农业、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突出考查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及主要思想家和罗马法;,突出考查了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发展及其各自特点,新航路开辟尤其是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突出考查了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突出考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突出考查了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等内容。,六、高考命题趋势分析,(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3、突出能力考查是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大大淡化,考知识为主的试题分值下降到20以下。2012年试题体现的新特点:阅读难度降低,学科素养要求提升,材料解读式试题被淘汰,二卷保持稳定。,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三)高考命题趋势分析4、试卷题型、结构基本合理历史部分包含12道选择题、1道大综合题和4选1的简答题。选择题基本上都基于材料背景进行设问;综合题以大跨度综合为主:时间上的纵线;空间上的横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选做题旨在考查新课标选修模块的内容,但从命题发展趋势上看,大的综合题极少涉及选修模块内容。,五、高考命题的准确把握,(四)总结学生失分原因材料解读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对文字、图表、数据等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不能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偏差。不能将具体的历史问题与整体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认识,忽视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关系,从而造成无法根据问题设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分析和理解,出现答题错位。不能充分利用试题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表现为文字表述空泛,缺乏证据意识,导致语言逻辑和思维层次模糊不清。,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根据高考试题准确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根据高考试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根据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准确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教材不是备考的惟一资源。2.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3.教材是高考命题的背景与依托。4.用考纲整合教材更科学。“因此,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穆易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历史教学,2005,4,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根据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主干知识和教学重点必修I中第一单元政治史主要考点:A.历史概念和史实类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B.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新课程高考中重要概念谥号、儒学、经学、佛学、理学、国学、阴阳、五行、楚歌、进士科、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市坊、草市、湘军、清末新军、民教冲突、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国民革命军、驼峰航线、三个世界、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联邦制、邦联制、自由贸易、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和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史实性知识,另一类是结论性知识。史实性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评价、性质、原因、特征、影响等。从而构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知识之间的联系:古今中外、模块之间、通史与专史、各领域之间。,主干知识,1、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近代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其出现背景、主要内容或成就及影响)2、古代世界、古代中国、近代英法美、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3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建设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成就4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理论及实践?5儒家思想、启蒙思想、人文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等的主要内容及演变和实践活动,6国联、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7古代中国、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现代世界的科技发展成就8整体世界形成的阶段过程及有利和不利因素9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教师的爱好服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选修对学生超越教材的能力要求更高。选修是必修的延伸和补充,是主干知识的细化。将选修纳入必修复习效果更好。选修与必修要区别对待。,六、高考复习教学的基本策略,(二)将高考试题转化为复习专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试题与答案呈现一定的开放性。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命题视角体现新的史学观点。,例题:(2009年宁夏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A,考查史学素养,例题:(2010年全国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2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表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A,考查史学素养,例题:(2010四川卷)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该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C,考查史学素养,(2011安徽文综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C,考查史学素养,(2011上海单科24)90年前的7月23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BCD,考查史学素养,B,(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考查史学素养,C,2011年上海卷第36题:时代与史家(10分)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考查史学素养,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7分)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制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梁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其他答案:(0分)组织(3分)答案l:叙述两组变迁关系。(3分)答案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2分)其他答案: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0分),2011年广东卷第38题:(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考查史学素养,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全国卷的引领和示范性作用不容忽视:2010年全国卷第40题2011年全国卷第41题2012年全国卷第41题,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认识:马克思“文明征服论”:认为在文明交汇中只有一种结果,就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征服和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文明融合论”:认为文明交汇中一定会出现文明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结果。,“重农抑商”问题,是好的?还是坏的?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必要性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重农抑商”的强弱调整是“思想”还是“政策”?(“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的关系?),如何认识“外交问题”?,外交是什么?(国内政治的延伸)为什么要外交?(发展需求,和谐环境,国家利益)如何认识外交(“内外兼顾”,领袖的政治智慧)“弱国无外交”(警惕“社会达尔文主义”;弱小国家更需要外交)近代外交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进步,但不能称之为成就。新中国后的外交(中苏外交是否是对外开放?)全球化背景下的外交问题(警惕“国粹主义”;龙永图:让步等于进步;军事冲突是外交的失败),如何看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农耕文明的必然。(中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制度文明的一大创新,正是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延续,才促使我国始终保持统一的大的历史发展趋势,使得中华文明保持延续而未中断。,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什么是科学?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关于劳动工具的规则(即制作方式与使用方法)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工具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对于技术,其也可理解为是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其可包括物体形态、智能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人类认识把握世界的方式:哲学、宗教、科学、艺术、经验常识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对“科学”概念的“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价值判断。(“科学”与“愚昧”),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经济解释模式文明解释模式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国家的本质史学思想: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根据我们过去的认识,认为对历史事物的解释只有唯一的答案,对历史事物的评价也有一个终极的标准。但现代史学认为,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对历史事物的解释和评价也会发生变化,解释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多元化是历史学研究的趋势。体现在高考题上,一是提倡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历史:二是可能出现一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开放题。,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1年北京卷,37.(38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选择要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关注学生的差异表现,整体推进与尊重差异关注个别学生提倡合作学习,传统讲法:1、按顺序一讲到底,全方位灌输2、讲而不评、评而不深、深而不活3、不敢越参考答案“雷池”,甚至无法“自圆其说”,思考:,1、试卷讲评可以剖析知识内涵与外延,审题的角度,材料的解读,语言的运用,2、试卷讲评可以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5、试卷讲评可以强调答题规范与评价标准:SOLO分类评价理论,4、试卷讲评可以渗透理解史学范式,3、试卷讲评可以有选择的重点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