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4504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教学难点】 “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钩码。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联想相关情境,思考其产生原因,导入新课。问题:请观察图中的画面联系相关情境,思考其产生原因。引导生思考,并引入板书课题。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合作学习,进入本节课学习。能够联想到吸引力、重力甚至是万有引力。二、新课讲授:(一)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定义:巩固练习:思考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反作用力。1.结合图片介绍万有引力,并给出定义: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板书)2.重力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所受的力叫重力。符号:G。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板书)(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和重力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导课的基础上可以顺水推舟的得出其定义,而对于重量的介绍在此处有必要提及,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以免脱节。)3.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它的反作用力。多媒体给出情境图片引导思考问题: 1、请思考下列现象的产生原因2、思考他们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思考他们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设计意图:在学习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以理解重力概念。避免产生误区,为下一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打好基础。)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概念。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以及反作用力的简单口头练习,加深对重力和万有引力的理解。(二)重力的三要素:过渡:重力也跟所有力一样有其三要素。问:力的三要素都是指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下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设计意图:本部分过渡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过对力的三要素的复习能够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有思想准备,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个明确的指向,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避免零散和遗漏。)思考答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1.重力的大小:(1)重力与质量有关。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图象法探究实验: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1)引导猜想:同时多媒体展示猜想内容。然后集体讨论排除无关因素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与密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体积有关?引导再猜想:重力与质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2)引导设计实验步骤及数据表:将学生的方案用多媒体展示,集体评议、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及实验表格: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钩码的重力,如右图所示。数据记录及处理:如下图表所示。 物体 物理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质量m/kg重力G/NG/m的比值(3)引导完成实验探究,并讨论初步得出结论。(4)将学生的实验数据以及线形图用实物投影展示。同时集体评议,进一步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约为9.8N/kg”的结论。(同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能够理解G与m成正比的关系,线性图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体现其正比关系,并且熟悉数据处理的多种方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思考猜想集体讨论思考猜想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表格。完成实验,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总结出初步结论。(2)重力的大小还与g值有关,g=9.8N/kg。拓展练习突破难点:练习:简介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一般情况下取9.8N/kg,粗略计算时取10N/kg。思考练习:你认为1Kg=9.8N对吗?答:不对,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等。拓展:进行国际贸易交易的时候,为何用质量而不用重力进行测量呢?答案:在地理不同位置g的值是会变化的。因此,重力除了与质量有关系,还与值有关系。因此,有G=mg(板书)(设计意图:1、不同物理量间不可以简单等同,2、让生明确在地理不同位置g的值是会变化的,重力除了与质量有关系,还与值有关系。以达成重点的掌握。)计算:、同学们,你的质量是多少?你的重力呢?(g=10Nkg)、二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1kg,则它的重力为多少?(g=10Nkg)将学生的解答过程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讲,纠正错误。(设计意图:可以讲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尽可能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醒。)思考讨论理解知识概念。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得出正确答案.重力的方向:演示实验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应用:过渡:多媒体展示图片(如右图):问题: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常常用这种东西你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答问。()演示实验:如图用铁架台悬挂重物小球将铁架台平方和与地面成一定角度斜放,引导观察重力的方向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思考理解“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并进一步加深对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多媒体图片展示情境,问:地球上的不同地方苹果都是往下落,从地球外面看这几个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是指什么方向?通过引导分析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指向地心的。()应用:水平仪、重锤仪(结合图片讲解介绍。)(设计意图:通过对应用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这一主导思想。)联系生活情境,思考答问能够说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并理解。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最后能够得出并理解重力方向的竖直向下是指向地心的。了解重力方向的应用,知道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这一知识判断物体的竖直和水平的。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等效法”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练习: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和支撑法来确定。过渡: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中演示实验的小球受重力的示意图画出,并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精美的作图。以此引入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作图既能够练习重力示意图的画法,又能够顺其自然的过渡到重心的概念上来,堪称一举两得。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心有没有固定的位置呢?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一般在什么位置呢?给出图片,并进行讲解:板书结论: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一般在其几何中心。练习:引导寻找课本的重心。(2)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通过几何中心法可以很快的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那么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又该如何寻找呢?以粉笔、圆珠笔和用的形状不规则的橡皮为例。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和支撑法来确定。(板书)方法一:悬挂法第一步,找一根细绳,在物体上找一点,用绳悬挂如图,沿着线在物体上做投影,同样方法至少两条投影:第二步,这两条投影的交点就是物体的重心。方法二:支撑法: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设计意图:将物体在重心分为规则和不规则的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方法。)完成小球重力的示意图。理解重心的概念。参照课本思考,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讨论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了解不规则形状物体重心的寻找方法。达标练习:.如图所示,在桥头上看到的限重牌(t表示吨),它表示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多少N?30t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 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 C. 物体将失去质量 D. 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象是脚朝上的,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 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学习方法。(图像法、比例法、等效法、悬挂法、支撑法等)课下作业:思考: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重力,将会怎样?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二节重力一、 定义: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所受的力叫重力。符号:G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二、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1)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图像法”(2)重力的大小还与g值有关,g=9.8N/kg。计算公式: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且指向地心。应用:水平仪、重锤仪。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等效法”(1)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2)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和支撑法来确定。教学反思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本课在运用了远程教育的资源后,重力的解释较为自然,学生对物体受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对物体受到地球吸引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对重力概念的接受没有困难,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从力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去思考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一定量的媒体展示和学生实验揭示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说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安排了实验小探究,因为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与制定表格、实验过程到结论分析,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探究的时间大大缩短了,通过这种简单易操作的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让学生都能熟悉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