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0939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 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交流。 3.教师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方法 1. 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通过分析海燕这篇文章,请想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生: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师:由于一战中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人民反战争、反饥饿、反专制的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俄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呢?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骑在俄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师: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是哪两个政权呢?生: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当时是主要政权。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到底由谁来掌权?是让资产阶级掌权,还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焦点,是关系到把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严肃问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十月革命开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师:听说我们同学们中有许多军事迷,你们听说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吗?生:(课件展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 师:介绍得很详细,大家知道这艘罗马神话里为人类呼唤“黎明”和“曙光”的军舰,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吗?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一起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播放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纪录片片断,内容涉及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等概况)师:大家试着把纪录片中的内容编成绘声绘色的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一听。生:(自由准备。查阅课本和参考资料,组织小组交流)师:(选择12位同学讲述)生1: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D?D斯莫尔尼宫。形势万分危急。当天晚上,列宁在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这样写道:“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25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题。”列宁在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生2: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尔后,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师:(出示课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家讲得非常生动,好像把同学们带回了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再次向这艘英雄的军舰致敬,向为俄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致敬!师:十月革命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生: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师: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崭新的苏维埃俄国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二、“退一步,进两步” 师: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师:大家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吗?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性政策。生2:后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出台了。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新经济政策要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生:应该是吧!师:既然这样,如果苏俄刚刚建立就实行新经济政策,那不是更好吗?生:(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生1:我了解的情况是:长期对内对外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正像列宁描绘的那样:“俄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摆脱战争的,就是其形象正如同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一样,在七年之中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物资短缺的现实,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生2:是迫于战争和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师: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列宁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呢?生:(学生讨论) 生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在特殊条件下适合国情,长期实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生2:所以列宁说:“我们现在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师: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新经济政策允许社会主义的苏俄有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形式,就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 生1:我想,这大概就和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相像吧。 生2:只要适合当时的国情,符合人们的需要就可以肯定。 生3:学习了新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列宁这位革命导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他敢为天下先,有创新精神,能创造性地把革命理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佳片回顾 (播放电影列宁在1918片断)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经过学习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列宁吧,希望给大家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探究作业1.了解列宁生平。 2.整理或编写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或小剧本。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2、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3、 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2、 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2、 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意义如何?2、 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二、 苏联的成立1、 成立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2、 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 理想与成就1、 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斯达汉诺夫运动”师:斯达汉诺夫是顿巴斯煤矿的采矿工,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个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的世界记录,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随后,全国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 四、 斯大林模式1、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2、师总结:(1)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形成。(2)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 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3)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3、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师总结: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之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的误区。【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布置作业】1、 思考: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 我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板书设计】 时间:1922 苏 苏联的成立 原则:自原、平等 最初加盟国: 联 1926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 理想与成就 第二个五年计划: 完成的意义: 崛 标志: 起 斯大林模式 评价:【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较强,讲解时可以联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对比。同时,为方便学生理解,可结合事例加以讲解,要理论和实例向结合,使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理论。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知道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了解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 指导学生设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性条约。 通过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认识到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难点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材分析 本课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强权主义下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强盗般的公约?D?D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实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师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其结果如何?对世界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结果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成为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长,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西方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此导入新课。 一、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让学生看书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操纵会议的国家等基本史实。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巴黎和会的四巨头”,并请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四巨头(劳合乔治、奥兰多、克里孟梭和威尔逊)。 请五位学生分别代表美国(威尔逊)、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意大利(奥兰多)、日本,重现巴黎和约上争吵的局面,展现各国参加会议的目的,并请其他学生从中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表扬式的点评。然后指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订。 2.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掌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 第一,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当地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为不设防的非军事区;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德国保留东普鲁士,但泽为国际联盟管理下的“自由市”;西里西亚部分领土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总之,德国丧失了约18的领土。 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根据国联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归英法等国所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三,关于军事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由于战胜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激烈矛盾,所以和约只在原则上要求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并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但赔偿总额及各战胜国应得的赔款数额的比例,由赔款委员会在1922年5月1日以前予以确定。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200亿金马克。 教师讲述完后,引导学生讨论:(1)凡尔赛和约为什么在德国人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2)凡尔赛和约怎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惩治,遭到德国代表的强烈反对,但在英法等国的强权和武力威胁下,德国被迫签字。和约在德国人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并闪烁新独立的国家,让学生从这两幅图中比较出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四大帝国被摧毁以后,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独立的国家。 战胜国除了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外,还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它们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并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的条约。二、九国公约 1.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以下问题: (1) 美国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 (2) 华盛顿会议上起操纵作用的国家有哪些? (3)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怎么样?对此,你有何看法? (4) 华盛顿会议上,谁获利最多?谁受的限制最厉害?谁受的伤害最重? (5)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哪些条约?(学生根据自己找出查的资料) (6) 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蕴藏着哪些矛盾?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蕴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体系? 2.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去看书、分析,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看谁答的最多、最准确。学生抢答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概述: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关系,而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日两国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了限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势力的膨胀,在美国的发起之下,于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的意见很少引起重视,中国则被列强看成是交易的对象。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由于中国代表的坚决斗争以及中国人民反帝的压力,中日之间就山东问题签订了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这时得到了纠正。 华盛顿会议还签订了与中国有关的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上中国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上签订的诸条约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它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该体系不但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个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所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蕴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体系。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影响简表。 作业-思考题 1.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何评价? 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何看法?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课程标准 知道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了解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评价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美国的悲剧,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搜集、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焦点访谈”栏目方式,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新闻资料,进行新闻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模拟“炉边谈话”,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但它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让学生体验罗斯福这位轮椅上的巨人,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改革精神,挽救了美国经济的伟人风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难点 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的资料。 2. 指导学生借助“焦点访谈”和“炉边谈话”形式处理资料并展示。 3. 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本内容。 2.学生参与教学,通过“焦点访谈” 和“炉边谈话”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焦点访谈 播放20秒有关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录像片段,大屏幕最后将画面定格在“施粥棚里的失业者”这一照片上。 师: 同学们,我背后的这张照片是在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一个小小画面。这仅是在这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劳动人民的命运如何?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课前派出三个“记者”小组,为我们追踪报道,下面就请看他们发回的报道。 第一组: 生1:我们小组负责调查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找到了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 生2:(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朗诵了一段小说原文)可是你,在非常急迫的时刻不是可以表明这是一件意外? 生3:德莱塞通过小说,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与一种文明的悲剧,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 生4:我这有一组材料: 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材料二:1920?D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增长55 相信大家不难看出材料反映的问题。 生(观众):说明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美国经济在发展的本身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师:也就是说,生产力在发展,购买力在下降,不断增多的商品无法销出,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二组: 生1:我们找到了“黑色星期四”的资料,纽约的股票市场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29年10月19日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到29日,大批股票涌到市场,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的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股票市场崩溃。 生2:股票市场崩溃的连锁反应是很多人精神崩溃,上吊、煤气自杀、跳楼等事件比比皆是,并很快蔓延到其他各部门、各行业,美国经济进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这是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导火线。第三组: 生1: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有一份调查报告:生产下降了40,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受害最深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失业工人超过3 000万,他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知大家能否解释,在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时,资本家却把牛奶成吨成吨地倒入臭水沟,把麦穗当煤烧,把大批牲畜屠宰埋掉 生(观众):这更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资本家宁可毁掉大量商品,也不给劳动人民。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保住商品的价格和市场,为了保住利润。 师:非常感谢三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报道,让我们对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报道的内容总结出这次危机的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特点: 1.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特别长; 3.破坏性特别大。 二、炉边谈话 师: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无疑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对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势必造成社会动荡,激化社会矛盾。有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度过经济危机呢? 生(纷纷谈论自己的设想):统治者关心百姓;进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具有雄才大略,那么就来看看哪位同学的建议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师:经济危机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位神奇的总统。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罗斯福。分别由三名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罗斯福的出身; 2.罗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 师:罗斯福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于危难之中,以残疾之躯,更以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才干,神奇地改变了美国的命运。那么他的“新政”到底具有什么神奇力量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理解“新政”内容,提出疑问。 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有: 1.“新政”能消除经济危机吗? 2.“新政”会不会把美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3.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不是使资本家失去“自由”?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尖锐也很敏感,我也很难回答。这样吧,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难点,讨论结束后,我们就以罗斯福最喜爱的方式?D?D“炉边谈话”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的小组长作为罗斯福的代言人出席“炉边谈话”。 生:我的朋友们,我很荣幸代替罗斯福总统在这里向你们解释一些问题。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措施将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可以消除经济领域中的无政府状态,但并不干涉资本主义的“自由”。 生:“新政”是总统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调整,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发展施加一定影响,加进一些计划性、组织性的成分,使国家在不改变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摆脱危机,所以“新政”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使美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生: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既然总统的“新政”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那么产生危机的根源仍在,所以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大家还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掉以轻心。 师:我们的同学可以去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了,你们表现得很有风度,观点阐述得也很到位,相信在座各位了解的不仅是你们的观点,也见证了你们的能力。 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这节课的收获。你们搜集的大量资料使我们深刻了解了经济危机?D?D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带给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灾难,我们不得不敬佩罗斯福这位轮椅上的“巨人”,在面临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改革精神,挽救了美国。他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享之不尽的财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一些,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放手让学生做一些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在课堂上展示,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焦点访谈”是学生熟悉的新闻节目,而“炉边谈话”使学生重温历史,这两种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熟悉、温馨、宽松、娱乐的氛围,使参与的学生更自信、更认真、更轻松地展示自己的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其他学生不再感到理论的生硬与晦涩难懂,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并对历史有更成熟的认识:历史是无处不在的,历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案点评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对于多数历史教师来说是耳熟能详了,但要将反映这段史实的课上出新意却并不容易,主要问题就在于很难营造一种再现历史的教学情境。本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经济危机,教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记者小组的身份,搜集研究历史资料,再以追踪报道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呈现各自的“报道”。对罗斯福新政,则采用罗斯福最喜爱的方式?D?D“炉边谈话”来呈现学习成果。学习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好奇心的激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5课 追忆列宁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活动目标 通过对列宁的追忆,学会收集、整理和使用有效信息,通过图、文、影像等形式,对历史人物形成全面立体的印象。 通过编排、观看系列小短剧,对列宁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历史人物的非凡都是由平凡而来,从而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启迪自己的人生之路。 通过不同的活动设计,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列宁的相关资料,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搜集有关列宁的影片,选取经典片段。 学生准备 通过书籍、网络查找列宁的资料,搜集相关图片,编排小短剧。活动过程 师:(出示列宁画像,介绍列宁)列宁的原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是他后来用得最多的笔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列宁生活的质朴、意志的坚强、工作的勤奋、律己的严格这些可贵的品质使人在平凡中处处体会到他的伟大。下面请观看系列小短剧成长的故事,这是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材料中最富代表性的小故事改编而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列宁成长的轨迹。成长的故事花瓶的故事生1(爸爸):沃洛佳,走,今天我领你和姐姐到姑姑家玩去。生2(列宁):太棒了!我又可以和表哥、表姐们大玩一场了。 旁白:孩子们在列宁姑姑家玩“捉人”的游戏,追的追,逃的逃,热闹极了。列宁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砰”的一声,桌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孩子们一下都呆住了。 生3(姑姑):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 生4、生5(表哥、表姐):妈妈,不是我打碎的。 生2(列宁):不是我打碎的。 生3(姑姑):你们谁也没有打碎花瓶,那么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烦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生4(表哥):大概这个花瓶想跟我们一起跑一跑,所以从桌子上跳下来,可是它忘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 旁白: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笑。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说了谎。他回到家里,想着想着,忽然哭起来了。 生6(妈妈):沃洛佳,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 生2(列宁):妈妈,今天在姑姑家玩的时候,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姑姑问的时候,我撒谎了,说不是我打碎的。我现在心里很难受,我该怎么办? 生6(妈妈):这不要紧,明天你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 生2(列宁):那太好了。 生7(邮递员):送信啦!沃洛佳的信! 生2(列宁):快给我!是姑姑写给我的信!(把信拆开阅读) 生2(列宁):爸爸、妈妈,你们看,姑姑原谅我了。她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墨水瓶的故事旁白:1895年12月,列宁被捕后,在彼得堡监狱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单人牢房里被监禁了14个月。 生1(列宁):整天被关在这里,真够烦人的。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我要找点事做。做什么呢?对了,我要写一本书。可是监狱里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 生2(看守):列宁,你家里人送书来了。拿着。 生1(列宁):太好了,就往这本书上写不是很好吗!不行!看守在还书时要做详细的检查,如果发现书里有字,就会把书籍烧掉的。到底怎么办呢? 生2(看守):列宁,吃饭了。 生1(列宁):对了,我可以用牛奶写!因为牛奶写在书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当读的时候,把书往灯上或者蜡烛上一烤,那用牛奶写的字就变成茶色了,所写的文章也就清楚了。现在该想想怎么能弄到牛奶?看守,看守,我不舒服,想要喝点牛奶。 生2(看守):我看看,像是不舒服。按照规定,可以给生病的犯人供应一点牛奶。你等着,我给你拿去。 旁白:牛奶送来了,他就用笔蘸着牛奶往书本上写起来。家里人知道他在书上写作后,每次把书取回时,就把每一页放在灯上烤,然后把它誊写下来。这样的创作是必须非常小心的。因为一不小心被看守发现,就不再把你当病人看待了,这样,不但牛奶要停发,而且还要受到狠狠的责罚。那时候,看守经常从门上的小窗口往里看,看犯人在做些什么。为了遮住看守的眼睛,列宁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把面包从中间抠一个圆洞,当成一个小墨水瓶;把牛奶往里一倒,就可以用笔蘸着写了。有一次,看守悄悄地从牢房的小窗口往里看,只见列宁正在写字。 生2(看守):这下子可抓住你了!你在写东西? 生1(列宁):没有墨水怎么写!(说着,他就把那个用面包做的墨水瓶放到嘴里吃起来) 生2(看守):大概是我看错了!墨水瓶怎么能吃呢?(慢慢地走出去了) 旁白:等他走远了,列宁立刻用面包另做了一个墨水瓶,又继续写起来。以后,每当看守走来的时候,列宁都是很镇静地拿起“墨水瓶”往嘴里一放就吃掉了,而且吃得很香,因为那是牛奶加面包呀!列宁就是用这种办法,在监狱里写出一部重要的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卫兵的故事旁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 生1(班长):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生2(洛班诺夫):是,班长同志。(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旁白: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越来越多。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生2(洛班诺夫):同志,您的通行证? 生3(列宁):噢,通行证,我就拿。(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生4(来开会的同志):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生2(洛班诺夫):对不起。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 生2(洛班诺夫):(非常不安,举手行礼)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生3(列宁):(握住战士的手)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回头对开会的同志)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同学们表演的系列小短剧成长的故事。通过观看这些反映列宁人生中不同阶段的小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对自己的成长道路有什么启示? 生:(发言总结)列宁和我们一样,也会犯错误,也有胆怯的时候,也有处于困境的时候,但他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够知错就改,能够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一些不良嗜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笑对人生,积极进取,能够勇于挑战自我的极限,能够平易近人。看完小短剧,我们就明白了伟人是怎么从平凡走向非凡的。这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启迪,只要面对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只要乐观向上,我想我们也会有自己成功的时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研究,除了可以从书籍和网络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外,我们还可以从各种图片如照片、美术作品、邮票、连环画中获取有用信息,下面请同学们用图片来介绍列宁的一生。图说列宁少年列宁(出示图片)1870年4月22日,列宁诞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城。他的父亲是省国民教育视察员,获有贵族称号;他的母亲是一个内科医生的女儿,擅长外国语和音乐,并以刚毅过人著称。他们都是颇具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子女要求甚为严格,尤其注重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思想的教育。在父母的影响下,列宁兄弟姐妹五人后来都成了较有影响的革命家。 列宁小时候就聪慧过人,5岁开始读书识字,9岁考入中学。他喜爱文学、历史和外语,熟悉几种外语,在学校里一直是优等生。中学毕业时,列宁获得了金质奖章。由于父亲是一个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人,他的言行给少年列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列宁少年时就对社会现状大为不满,并努力寻找改变现状的道路,大量阅读诸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青年列宁(出示图片)1887年5月,列宁的兄长因参与谋刺沙皇而被判处绞刑,这更坚定了列宁的革命志向。同年12月,正在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的列宁因参加反对警察制度的学生大会遭当局逮捕,被开除学籍并被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年,列宁来到俄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彼得堡,他经常深入工厂,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他知识渊博,才干过人,年仅23岁的列宁很快就被大家亲昵地称为“老头子”,并且赢得了“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声誉,逐渐成为工人阶级的领袖。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三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中年列宁(出示图片)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后不久来到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这个消息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老年列宁(出示图片)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作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1924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永远的列宁(出示图片)列宁墓位于克里姆林宫的正北面,用红色和黑色大理石砌成。墓前有两名着大盖帽,戴白手套,全副戎装的战士站岗,被称为俄罗斯“第一哨位”。列宁遗体保存得相当好,他身穿裁剪合身的藏蓝色西服,留着短短的小胡子,柔和的灯光轻轻地照着遗体的面部,就像睡着了一样,安详地、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 列宁的故居是莫斯科郊区的一座别墅。1918年列宁遇刺后,医生建议他住在一个安静的、空气好的地方,苏维埃政府决定让列宁搬到这里来住。在列宁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本老式的日历本,上面的日期是1924年1月21日。据说,列宁每天晚上离开办公室时,就顺手从日历本上撕下一页,标志着这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临逝世那天,他离开办公室时感到非常疲惫,无力撕下这页日历,从此,这页日历上的日期就作为列宁逝世的日子,写进了历史。每年的这一天,俄罗斯的有关人士和群众都到列宁墓前献花缅怀列宁。 师:同学们用故事、图片一一再现了列宁人生的不同阶段,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老影片片段,一睹列宁的风采以及那个特殊的峥嵘时代。怀旧经典 镜头1列宁在十月:当起义队伍像潮水一般地涌进冬宫大门时,只有为数寥寥的士官生做螳臂挡车式的无效抵抗 镜头2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列宁的贴身警卫瓦西里告诉妻子:“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镜头3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列宁遇刺前,在工厂对工人们慷慨激昂地演讲着 镜头4列宁在一九一八年:列宁遇刺后,发疯的人群几乎要把刺客撕成碎片;忍饥挨饿的工人焦灼不安地等待着列宁的病情公告 师:这些老影片使许多感人的历史场面在课堂重现,进一步形象地刻画出了列宁的形象,加深了同学们对历史事实的了解,那么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发言总结)追忆历史人物,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如看书、上网、找相关素材、看老电影或记录片等,可以原汁原味地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现历史。但最重要的是要从中体悟做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