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64806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堂互动与探究 湘教版必修1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再根据这几条线索充实相关知识就能使记忆牢固深刻,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例1】1亿2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正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2)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C孢子植物 D蕨类植物(3)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晚期出现了人类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这一时期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以推断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时期,蕨类植物趋向衰退,出现了大量的较高级的裸子植物。这一时期,生物的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三叶虫只存在于古生代早期。答案(1)C(2)B(3)A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下图)2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如下图)点拨:评价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程度的思路。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若人类活动造成了环境的退化甚至是恶化,出现了种种环境问题,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强度太大,不合理地干扰了地理系统;若人类活动在从环境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没有对环境构成危害,这说明人类活动是适度的。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是看环境的反应和变化。其次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这是极其重要的科学思想,不仅要看到人类活动合理的方面,也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例2】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2)下列各选项是人类改造自然活动中产生的影响,请将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相应空格中。A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开采矿产资源,把资源转化成产品C大量排放的废物导致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D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碱化E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水源污染F开采矿产引起地面塌陷、泥石流频发G水利建设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生态建设改造荒漠环境人类活动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农业活动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增加农业产出;修筑梯田,平整土地;挖低填高,建立新颖的“基塘生产系统”混合农业生产模式工业活动工程建设道路、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会破坏生态环境,改变下垫面状况解析(1)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往往是有目的地进行的。(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破坏是农业生产活动不当造成的;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水体污染等与工业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答案(1)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2)(见下表)人类活动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农业活动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增加农业产出;修筑梯田,平整土地;挖低填高,建立新颖的“基塘生产系统”混合农业生产模式A、D、E工业活动BC、F工程建设G道路、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会破坏生态环境,改变下垫面状况活 动 参 与一、课本第67页活动动物界:自上而下依次是:植物界:自上而下依次是:二、课本第68页活动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正常值高出30倍,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恐龙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绝。2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全世界感兴趣的问题,除上面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假设:如认为这与中生代末期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植物等条件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或者认为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恐龙本身的蜕化、流行病等有关。总之,恐龙的灭绝与其本身内在因素和与其密切联系的外在因素(周围环境)有关。例如恐龙为适应环境向特定方向迅速发展,但中生代的地形、气候多变以及植物的盛衰与恐龙生活的习性形成重要矛盾,导致其最后灭绝。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曾有一颗彗星爆炸,使海水温度升高,造成生物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