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7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5523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7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7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7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7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双基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如下: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C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传D重复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2肺炎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3(xx贵州黔西南州质检)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DNA溶于酒精,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B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C在溶于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D在DNA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与蛋白质分离4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在外壳中找到15N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5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中只有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7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8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阅读下面材料,并填写文中空白:.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Griffith做了著名的肺炎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1)S型: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2)R型: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3)S型: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4)R型S型(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那么综合上述系列实验,分析造成实验(4)结果的原因,可以作出几种假设:假设:R型细菌使S型细菌复活;假设:是_(填“R/S”)型细菌转变为另一类细菌。.1944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O.Avery等改进了F.Gfiffith的实验:(1)R型适量S型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由此可以否定上面的假设_(/);同时表明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即转化因子),它能使,这种活性物质可能是_。若不考虑多糖,继续做下面的实验:(2)R型适量核酸酶降解S型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如果实验就此终止,我们认为还不能得出合理结论,必须补充一个实验。请你补充该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实验:_。结果:_。10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分离;放射性检测。(1)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用来培养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_。(2)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4)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的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_。提升题11.(xx扬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进行了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测得其中一组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注射到小鼠体内的可能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混合物B图中虚线代表S型菌,实线代表R型菌C两种细菌都增加是因为S型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D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12一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B该过程共需要6 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D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13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其转化过程图示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_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3)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说明_得到了表达。(4)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通过DNA重组可以实现细菌间_的转移。14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1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 、另一组置于20 条件下保存24 h。DNA粗提取: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1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 mL滤液,再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材料保存温度花菜辣椒蒜黄20 20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性实验的课题名称是_。(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_。(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结论1:与20 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 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结论2:_。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_。(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_,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肺炎球菌转化的原理是S型细菌的DNA在温度降低后恢复活性,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能够稳定遗传。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只提出了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实验与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实验与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R型活细菌,所以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2解析:选C。肺炎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把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成分分别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并进行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解析:选D。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溶于酒精,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温度过高也会影响DNA的特性,如PCR技术。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溶解度最大,但加入蒸馏水后,DNA溶解度降低,DNA析出,过滤后应取其黏稠物进行以后的实验。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而不能分解DNA。4解析:选B。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时,15N可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可标记噬菌体的DNA,35S可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5解析:选B。32P、35S标记不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解析:选A。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7解析:选A。R型肺炎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子代噬菌体中无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8解析:选C。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解析:由“无细胞”可找到否定假设的答案;通过蛋白酶降解S型细菌中蛋白质(只剩下S型细菌完整的DNA)而达到目的。答案:.R.核酸(或核酸、蛋白质、多糖).R型适量蛋白酶降解S型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DNA(核酸)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0(1)大肠杆菌不能含有(2)C(3)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或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4)1/2n111解析:选D。考查小鼠体内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D项实验结果只能证明转化因子存在,不能证明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12解析:选B。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也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制备,A、D项错误;虽然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但在侵染时蛋白质外壳并不进入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均来自于无放射性的细菌,故均无放射性,C项错误;由题意,鸟嘌呤占T2噬菌体DNA全部6 000对碱基的1/6,即2 000个,则在该DNA中,胸腺嘧啶为4 000个。151个子代噬菌体共需150份原料,即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 000个150600 000个6105个,B项正确。13解析:由图可看出经过处理后得到了双链DNA分子,故是将S型细菌杀死的过程。S型细菌的DNA分子与R型细菌的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后进入R型细菌。水解DNA的是核酸酶。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是S型细菌。答案:(1)(2)核酸(3)S重组的S型基因(或DNA或重组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4)性状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粗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如果DNA断裂,就不容易被提取出来;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生理过程。粗提取得到的DNA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氯仿的特殊功能来去除蛋白质,提高DNA纯度。答案:(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2)DNA断裂(3)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