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4919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 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 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研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的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里形成的均一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科学的概念。为下面学习有关酸碱盐的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是运用探究性学习手段来探究未知知识,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探究课。学情分析: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熟悉的,一些溶液、浊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生学习起来略显轻松。同时,学生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导学生采取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实验准备:三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几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物质加入水中”药品:食盐、泥土、植物油、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学生填表(见学案):食盐泥土植物油现象结论形成物质类别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溶在水中且溶解后的液体是无色的,泥土和植物油不溶于水,振荡后液体浑浊。结论是:它们中有些物质能溶于水中;有些物质不溶于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教师:很好。现在与老师展示的几种溶液比较,你认为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些物质在水中形成了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学生甲:静置后有些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有些液体保持不变。学生乙:食盐在水中形成了溶液。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均一、稳定)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溶液有什么特征?(教师边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口述溶液的定义以及特征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学生:1、都是混合物。2、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3、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不出现分层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提问:观察所形成的溶液,它们由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得出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并得出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在刚才的实验中所配制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你在实验室用过什么溶液,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学生:两部分: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和溶解物质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体积不能相加减)学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同学们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刚才的实验中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所以我们在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进行选择。学生:不能。归纳: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教师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实验室用的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有水时,水是溶剂。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1、见学案2、教科书P33习题。板书设计: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1)都是混合物(2)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3)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不出现分层现象。3、溶液的组成(1)溶液的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确定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有水时,水是溶剂。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则溶质为生成的可溶性新物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案: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案【活动与探究】一、溶液的形成1、实验:几种物质加入水中的实验食盐+水泥土+水植物油+水现象结论形成物质的类别2、讨论:现在与老师展示的几种溶液比较,你认为在刚才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在水中形成了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根据以上实验的对比,请你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溶液的特征: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的特征: 。二、探究: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溶质与溶剂的确定:(1)溶质可以为: 、 和 ;(2)液体与液体互溶时: 为溶剂, 为溶质;有水时,水是溶剂。(3)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则溶质为生成的可溶性新物质。【体验成功】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溶液都是无色的液体。2、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 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二、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三、选择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酒精 C、汽油 D、蔗糖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牛奶 C、浑浊的泥水 D、豆浆讨论: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我的收获】学生学习评价表项目课堂评价标准得分小组学习(46分)1、学习角色。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对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10分)2、小组活动时间。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0分)3、小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小组内所有学生积极展示学习成果。(13分)4、小组展示的问题,切合教材知识要点,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其他小组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兴趣。(13分)学生展示(30分)1、各小组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展示时落落大方,表达流畅。(10分)2、学生互动。学习过程中有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内容有实效性。学生是否主动提问,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10分)3、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措施、评价方式等是否有效,小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中高涨。(10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24分)能够全额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且出错率小。被评价班级班级亮点及改进建议总分评价人: 评价等级: 注:得分在85分以上(包括85分)为优秀,在75分以上(包括75分)85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包括60分)7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