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4379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孟子选读三维目标导航(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归纳课内重点的文言字、词、句知识。(2)能够理解选文的主旨及思想。(3)鉴赏领悟孟子,了解孟子的观点及影响。(4)通过学习孟子选段,提高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作者论著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曾周游齐、宋、鲁、滕、梁列国,宣传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孟子有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思想学说影响1思想学说(1)“王道”“仁政”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宋、滕等国游说诸侯。孟子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孟子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他认为应以“人”为中心,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提高内心的道德修养。2影响孟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他的性善说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主流;他的王道、仁政学说,被历代王朝奉为施政准则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也得到广泛传播。面对西方现代化后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思想学说特别是道德心性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中找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办法。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五十步而后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请以战喻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则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解析:D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比/介词,在。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答案:D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A项,“颁”通“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C养生丧死无憾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古义:依靠;今义:指头向远处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B项,古义:伸长脖子;今义:引导、带领。C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孰能一之解析:A、B、C三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数词用作动词。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苗浡然兴之矣 兴:生长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爱好C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引领D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抵挡解析:C项,引:伸着。答案:C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则苗浡然兴之矣今夫天下之人牧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相同,相同解析:之:语助词,无实在意义/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而:表顺承,又/连接修饰成分与中心词。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_答案: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也看不出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_答案:(梁襄王)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旬而举之举:全B取之而燕民悦 取:攻取C古之人有行之者 行:做D亦运而已矣 运:转解析:A项,举:攻占。答案:A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斧斤以时入山林B取之而燕民悦 弃甲曳兵而走C五旬而举之 又顾而之他D则勿取 则苗槁矣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介词,用/介词,按照。B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C项,代词,它/动词,到,去。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拿过去文王和武王的做法来举例子劝说齐宣王,可见孟子是支持齐宣王的。B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C齐国用很短的时间攻下燕国,主要是两国势力差别太大。D从本文可以看出,孟子并不是一味反对斗争,只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愿望的战争,他也是支持的。解析:C项,“势力差别太大”错误,两国都是“万乘之国”。答案:C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B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C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D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_答案:用了五十天就攻取了它,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注意“五旬”“举”“至于”的翻译)(2)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_答案:(燕国百姓)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其他原因吗?不过想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注意“箪”“壶”名词作状语、“王师”“水火”的翻译)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攻取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三、语言运用13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要求: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_答案:(示例)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14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例句相同。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_答案:(示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美文飘香万里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人文关怀邹红军战国时期,一段流离的苦难岁月。皇族,士人,武夫,书生,无不为一己生存,用尽心机,费用口舌。茫茫中原,处处是无助的流民,随战事四处奔波,饥饿、寒冷、疾病、惶恐终日相伴,苦不堪言。他们没有可以炫耀的学识,没有一搏沙场的武艺,他们只有原始的农耕技术,只会在贫瘠的土地上谋求贫困的生活,就这些,也极其难得。但是,一些自视修养极深、学问极高的文人雅士,却视百姓疾苦而不见,为摆脱一己之贫困,游说诸侯,获取高位,静享富贵。孟子,这个出生于山东的汉子泪下了。匆忙远去的流民让他心痛,彷徨无助的流民让他伤怀。肥沃的中原,你原是能够赋予百姓幸福,就因为战争,你比流离百姓更加贫苦。在游说诸侯,谋取富贵的言论里,艰难的仕途生涯中,孟子时时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况。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是百姓的生活和汗水,养育了一个个国君的生命和权力,一个个国君却没有反思这些微小生命的小小愿望。即使是孔子所说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清苦生活也不得啊!梁惠王知晓百姓疾苦,于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能解一时之困,何况移民的艰难,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梁惠王无助了!孟子关乎苍生,就在于他能从百姓的生存实际出发,将对百姓的关怀转变成向诸侯进献良策的理论根据,阐述维护百姓生存的基本要求。“不违农时,谷子不可胜食也”,这是对统治者的棒喝:不要在农忙时节征调百姓,保证他们有劳动的时间,否则,没有粮食生产,一切政治理想都是虚构。“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是对百姓的忠告。难道,百姓不知道吗?他们违心做这些,肯定是统治者胡乱要求。谷、鱼鳖、林木,是百姓生存的最低物质需求,只有最低的物质需求保证了,才能确保百姓有生存的可能,强大国家才有可能。进而,孟子说,给“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于民,这是对百姓占用土地的一个确指(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虚数)。这里,孟子鲜明地主张分田土,主张将土地分给农民,允许他们有少量的房屋和土地。其实,“五亩之宅”相当于现在的一亩二分多,八口之家的“百亩”,人均也只有两亩多,在人口稀少,物产极低的战国时期,这点土地是非常少的。如果连如此少的土地也没有,那百姓的生活如何延续?这是孟子对周朝奴隶制的果断决裂,这是有时代进步性的。显然,实现这些要求的百姓,也不过是一个个处于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普通百姓。但是,就这样一种生存状况,都还要由孟子在国君面前小心地劝谏,那百姓生存现状之严峻,可想而知了。为百姓说话的,又有多少? 孟子关怀天下苍生,关心他们最细微的物质生存之艰难,是真正在用心爱百姓。有观点说,孟子关心天下黎民,不是真正的民,是有土地资源的地主阶级的民,孟子关心民,是为统治者的仁政服务的。但是,分析孟子提出的这些微薄的要求,那是一个地主生存的现实吗?如果孟子走在田间关怀慰问百姓叫关怀苍生,孟子在国君前适时以百姓生存为理阐述治国方略,就不是为百姓分忧了?显然,这是单一、片面地理解孟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对百姓教化的重要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学校教育应该能为民办,这是多好的想法。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百姓在物质上安宁,在精神上安乐,民无怨愤,安居乐业。孟子深情地畅想黎民百姓理想的安居状态。雪中送炭,扶危济困,是一时之人文关怀,那么,为百姓谋求土地,谋求正常生产秩序,谋求百姓的“庠序”,就是孟子为百姓谋求的可持续的人文关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素)材源头活水把美留下,让痛苦远去亨利玛西蒂尽管比奥古斯特瑞奈小28岁,但这两位艺术家却是忘年之交,形影不离。瑞奈在生命的最后10年因病而足不出户,玛西蒂每天都会去看他。有一天玛西蒂看到瑞奈在画室工作,每画一笔都伴随着剧痛,不禁脱口而出:“为什么这么受罪还要画个不停呢?”瑞奈简单地回答道:“把美留下,痛苦就会远去。”直到死的那一天,瑞奈仍在作画。他最著名的作品浴者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两年,而当时他患病已14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