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676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夹叙夹议的写法。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走近作者,【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等。,【代表作】第一部诗集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短诗有的人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相关介绍,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字词积累,地壳炯炯赫然淋漓气冲斗牛澎湃,qio,jing,h,du,pngpi,lnl,【目不窥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原是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整体感知,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阅读第一部分,作者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有何好处?,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细读感悟,好处:(1)结构: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2)内容: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文章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文章摆出了闻先生的语言片段以后,就围绕这一点记述他有关的“行”的事实,截取了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力描叙。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刻的印象。,阅读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和“做”的哪些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说做一致,文章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有何作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作用:,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衔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比喻,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品味语言,2.“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局势的恐怖与闻一多的大义凛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说到做到,“做”比“说”甚至更坚决有力。,高度概括出闻一多在人生不同领域的成就和特点。,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写法探究,1.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具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2.精于剪裁,(1)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如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的过程,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2)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对于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只用了一小段,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3.夹叙夹议的写法,(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者,革命家,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说做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随堂练习,有人说闻一多这种“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已经过时,作为当今青少年应该学会“推销自己”,争得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拓展延伸,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