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53297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骨气(g) 肖像(xio)功成名遂(su)暴殄天物(tin)B. 聒噪(gu) 尽管(jn)噤若寒蝉(jn)斐然成章(fi)C信笺(qin) 讣告(b)称心如意(chn)浑金璞玉(p)D. 琴弦(xun )惭怍(zu)恣意妄为(z)乘人之危(ch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纹身 破天荒 甘败下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B词藻 水笼头 继往开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C录相 里程碑 依马可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阵脚 缉私队 大相径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日本律师尾山宏,一位70岁的老人, 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 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A承担 追踪 跨越 昭示 B承担 追问 超越 启示C承受 追踪 超越 昭示 D承受 追问 跨越 启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句是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激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C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D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15分,每题3分)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桓公其以之矣。 (刘向新序杂事第五)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戚欲干齐桓公 干:求见B夜开门,辟赁车者 辟:通“避”,使躲开C吾庸敢傲霸王乎 庸:平庸D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觉:正直7下列各组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C一日三至而不得见 五往而后得见D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宁戚欲干齐桓公,(而)穷困无以进。 B说桓公以(之)为天下。C(若)问之,恐有小恶。 D五往而后得见(小臣稷)。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齐桓公不失天下之士原因的一组是桓公郊迎客,夜开门 命后车载之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五往而后得见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戚“击牛角,疾商歌”,是为了引起桓公的注意。B不计小恶,不忘大美,使桓公得到了宁戚这样的贤臣。C齐桓公三番五次前去看望小臣稷,因为怀有“庸敢傲霸王”之心。D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因为他遇到了贤士。三、(20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1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名句。(7分)(1) ,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咏而归。(论语)(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左传)(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李白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13.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答: 14.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16分)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陈思和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xx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选自新华文摘xx年12期,有删节)15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选出表述最准确的一项(3分)A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B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16根据文中信息,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文教育应该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人文精神,唤醒人性良知,而不是仅仅灌输人文学科知识。B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我国的人文教育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进入西方的模式,与世界接轨。C为了走出我国当前人文教育的困境,必须继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D人文精神是通过人文教育唤醒人们本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17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6分)18作者认为,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不超过50字)(4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题。(24分)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 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 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 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20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1)第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2分) 22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5分) 23、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也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在本文中,作者拜谒青藤书屋,极力推崇的是徐渭孤傲自信、卓尔不群、独守自己精神领地的青藤精神。读了此文,你是否也有所感悟,请另举一例,阐明“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的道理。不超过150字。(6分) 六、(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痕 迹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B A肖像(xio)功成名遂(su)声调误读 / C信笺(jin)讣告(f)声母误读 / D琴弦(xin )乘人之危(chng)韵母误读 2D A纹文 败拜/ B笼龙 杆竿 / C依倚 相像 3D承担:担负,担当。承受:接受,禁受。追踪:按踪迹或线索追寻。追问:追根究底地问。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超越:超出,超过。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昭示:明白地表示。 4B A.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这里可用“绘声绘色”(指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B. “权宜之计”:为应付某种需要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C.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 5D. A 把“改革”委托,搭配不当 B. 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C. 缺谓语,“在某证券网站”前须补“发现”一类的动词谓语。 6C(庸,岂,哪里) 7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前者放在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后者用在句中表示停顿。B项两个“固”字都是副词,前者表示真实,可译为“确实”,后者表示本应如此,可译为“本来”。C项两个“而”字,前者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后者是助词,用在时间词前,相当于“之”。) 8B(此处没有省略,是一个倒装句,“以为天下说桓公”。) 9B(句只是记叙桓公的一件事情,看不出迎的是什么人;句也只是记叙桓公求贤的行为,但还没有见到,谈不上失与不失;句是诸侯的行为,是桓公礼贤下士的结果。) 10D(遇士,是对待士人) 参考译文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因为贫困没有人引荐,于是作了商旅,租牛车到了齐国,晚上住在城门外。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派来驱赶商旅车马的人们手中的火把燃得正旺,随从的人也很多。宁戚当时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了凄厉哀婉的商调歌曲。齐桓公听到了,拉着他车夫的手说:“奇怪啊,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命令后面的车子把宁戚载回朝廷。桓公返回城里,到了朝廷,随从用宁戚的事向他请示,桓公说:“给他衣服帽子,我要见他。”宁戚见到桓公,用聚合国内力量的事情来劝说他。第二天再见到桓公,又用管理天下的事务来劝说他。桓公非常高兴,想要任用他。群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离齐国五百里,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忘掉他的大优点,这是一个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们姑且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予官职,让他作了卿大夫。在这件事上,桓公做对了,这是他称霸的原因(之一)啊。 齐桓公去拜访小臣稷,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他的随从说:“您以国君的身份,去拜访一个平民百姓,一天之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这也可以停止了。”桓公说:“不是这样的。那些看不起爵位俸禄的士人,当然会轻视他的君主;他的君主如果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地位,当然也会轻视士人。纵然小臣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五次前去拜访之后才见到了小臣稷。天下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齐桓公对待平民百姓尚且能够谦虚退让,何况国君呢?”于是一个接一个来朝见齐桓公,没有不来朝见的。齐桓公能够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天下(错误的事情)全都得到匡正的原因,都因为他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士人啊。诗经上说:“有着正直德行的人,四方国家的人们都会顺服他。”齐桓公大概可以算是有这样的德行了。 11、(共10个标点,错两个扣1分)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参考译文 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工商之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四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一个谏官身上,让他一一提出意见,那么他的责任也可以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中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中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 12、(7分)(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3、(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14、(4分)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15(3分)A 16(3分)B 17.(6分)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18.(4分)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19(4分)A D(A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D强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D项表述为“作品”的特点,不准确。) 20(4分)徐渭有旷世奇才又不恃才傲物,(1分)热爱生活,(1分)却屡遭打击,(1分)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1分) 21(1)(3分)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1分)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1分,答出一点即可)(2)(2分)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1分)在命运的考验面前,自己缺少自信,缺少独立的精神领地。(1分) 22(5分)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1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1分)全句强调了徐渭精神永存。(1分)表达敬仰之情。(1分)照应了文题。(1分) 23(6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