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课时冲关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729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课时冲关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课时冲关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课时冲关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课时冲关练1.(xx湖北七市联考)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C.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D.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解析宋代通判对地方军政、财政以及司法事务“可否裁决”,拥有地方行政权,同时对地方官的政绩“得刺举以闻”,拥有垂直监察权,故A项正确;通判与地方守臣相互制约,而且还有监察权,故B项错误;通判在宋代出现,故C项错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判不可能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故D项错误。答案A2.(xx四川成都二诊)陆游在岁暮感怀一诗中写道:“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才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夷狄祸(金灭北宋),此风犹未已”。该诗旨在抨击两宋时期()A.政有夷狄之风 B.淳朴民风败坏C.官吏贿赂盛行 D.官场党同伐异解析官员结党营私就是官场党同伐异,故D项正确;“中更夷狄祸”反映的是金灭北宋,没有体现政有夷狄之风,故A项错误;“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才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体现了北宋初期任人唯贤、言论开放、风俗粹美,但现在结党营私(谁令各植党),导致风俗败坏,故B、C两项错误。答案D3.(xx山东菏泽模拟)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解析“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说明枢密院掌管军政,“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说明当时还有丞相,从朝代可判断是宋朝,故B项正确;秦朝太尉形同虚设,三公无法分割相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三省,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干扰最大的选项,清朝军机大臣是皇帝的秘密侍臣,不是重臣,清朝时根本没有丞相,故D项错误。答案B4.(xx江西鹰潭二模)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解析“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此材料涉及到宋朝的官职,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材料仅仅是在表述官员的任用上“任非其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答案B5.(xx河北衡水模拟)“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行中书省解析从材料中“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可知,问题中“官”是负责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应隶属于宣政院,故C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与题意元代不符,故A项错误;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不专门负责宗教和西藏事务,故B项错误;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故D项错误。答案C6.(xx河南洛阳统考)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解析材料中“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也不能”的信息说明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说明地方长官没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是皇权加强,故D项错误。答案C7.(xx江苏南通调研)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