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3052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共26分,每小题2分)1(2分)测得方凳的高度为49.25cm,可以判断所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1mm B. 1cm C. 1dm D. 无法判断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解:方凳高度49.25cm的单位是cm,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字,数字2对应的单位是m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选A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此测量过程起始端没从0开始,需要把5.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5.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此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本技能,难度较小3(2分)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A偏大 B.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大,因此在严冬季节用该材料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解答:解:由于该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在严冬季节由于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该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很明显,依据尺的热胀冷缩特性,判断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微小变化4(2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A测量工具的种类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C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也就是分度值解答:解: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故选C点评:在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需要有并且只有一位估读值,准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5(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C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所以A正确;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做到零误差,所以B错误;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所以C错误;D、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粗心还有可能造成测量错误,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6 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神七”载人飞船B太阳C地球D月亮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压轴题;参照思想分析:宇航员行走的距离是以“78km/s”这个速度来讲的,因此找出这个速度所选的参照物即是正确答案解答:解:由于宇航员相对飞船是静止的,而“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运动”说明了这个运动速度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所以行走的距离所取的参照物是地球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题目中的“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应结合实际做适当讲解7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8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和小红之间的位置肯定没发生变化,只有和她自己骑得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和迎面走来的人、路旁的树木、从身边超越的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解答:解: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故B错误;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图象能直观形象地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上常用的研究物理物体的方法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从时间和路程的图象上可以得到甲乙出发是时间和运动的路程,可以看出甲乙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又因为甲乙都进行直线运动,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乙出发4s之后甲才出发,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不符合题意B、如图,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甲乙都在平直的路面上步行,所以甲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如图,在0s8s内,甲乙都通过了5m,通过的路程相等不符合题意D、8s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甲运动了4s,乙运动了8s,运动时间不同,运动速度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已知条件不是直接出现在题干中,而是反映在图象中,要从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中搜寻运动路程、时间,然后计算速度11(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12(2分)一座桥长200m,一列50m的队伍以2m/s的速度通过桥,这列队伍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A125sB100sC25sD75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队伍要通过大桥,队伍运动的距离是从队伍排头开始踏上大桥,到队伍尾部离开大桥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队伍通过大桥的时间解答:解:队伍运动的距离:s=50m+200m=250m,v=,队伍通过大桥的时间:t=125s故选A点评:队伍通过大桥,运动的路程容易计算错误,一定要从队伍排头开始踏上大桥,到队伍尾部离开大桥时,队伍移动的距离是队伍运动的路程13(2分)以下不属于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是()A课前复习回顾新课学习需要的知识,尝试学习新课,进行勾划和记录B课前做好身体、心理、物质准备,课堂专心倾听、主动合作、大胆展示C及时练习并知道结果,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改正错题并分析原因D课后立即完成作业,不能完成的等待第二天课堂上老师评讲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据学习实际和实际情况逐个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A、课前复习回顾新课学习需要的知识,尝试学习新课,进行勾划和记录,该习惯是正确的但保不符合题意;B、课前做好身体、心理、物质准备,课堂专心倾听、主动合作、大胆展示,该习惯是正确的但保不符合题意;C、及时练习并知道结果,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改正错题并分析原因,该习惯是正确的但保不符合题意;D、课后立即完成作业,不能等到第二天课堂上老师的讲评,故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知道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应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抛弃不好的学习习惯二、填空与实验(共54分、每空2分)14(8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0.28m/s72km/h=20m/s 12m/s=43.2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m/s=1=3.6km/h;1km/h=1=m/s0.28m/s;72km/h=72=20m/s;12m/s=123.6km/h=43.2km/h故答案为:3.6;0.28;20;43.2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5(6分)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s的速度是8m/s,则它在前5s内的速度是8m/s,运动半分钟后通过的路程是240m若通过的路程是400m,它运动了5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再根据速度公式变形求得这个物体在半分钟后经过的路程、通过400m的路程用的时间解答:解:(1)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它在第10s的速度是8m/s,在前5s内的速度也是8m/s(2)v=,这个物体运动半分钟后经过的路程s1=vt1=8m/s30s=240m通过400m的路程用的时间:t2=50s故答案为:8;240;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6(4分)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小为20m/s,乙车速度大小为15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速度大小是5m/s,运动方向是向西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的运动方向即可求出它们的相对速度,并判断出相对运动方向解答:解:已知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小为20m/s,乙车速度大小为15m/s;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的速度为20m/s15m/s=5m/s故答案为:5m/s;向西点评:判断多个运动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除了选好参照物以外,还要比较它们的相对速度和相对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7(6分)飞机15min飞行了180km,则他的速度是720km/h读作七百二十千米每时,合20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飞机飞行的路程与时间是已知的,根据v=求出飞机的速度;1km/h=m/s,根据km/h和m/s的进率来换算解答:解:t=15min=h=h,s=180km,飞机飞行的速度v=720km/h,读作七百二十千米每时,720km/h=720m/s=200m/s故答案为:720;七百二十千米每时;200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是一道最基本的计算题18 xx年2月25号,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的银牌如图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以滑板为参照物,她与滑板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地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实验题;图析法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速度;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得出第一个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都运动5s,谁的速度大,谁运动的路程就长,谁就在最前面解答: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故答案为:甲;丙;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20如图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云朵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深入领会解答:解: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朵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云朵是向西运动的;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在改变,就会感觉月亮向东运动故答案为:月亮;云朵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21(6分)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1)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解答:解:(1)由图看出,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应使用零刻线做测量起点;(2)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3)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故答案为:(1)刻度尺的零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点评:使用测量工具都要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或注意事项,这要求我们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测量正确22(4分)将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木板长度为2.30cm; 铜丝直径0.12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5.9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5.9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出铜线圈的宽度,数出匝数,可以得到铜丝的直径d,这种方法叫累积法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90cm,木板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2cm,木板长度为8.20cm5.90cm=2.30cm;(2)由图知,铜线圈的宽度为L=7.10cm5.90cm=1.20cm,铜丝的匝数为n=10;细铜丝的直径为d=0.12cm故答案为:2.30cm;0.12c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3(6分)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2.41cm、2.42cm、3.41cm、2.41cm(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是3.41cm,计算平均值时要(选填“要”或“不要”)去除该数据(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2.41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解答:解:(1)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3.41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要把该数据去掉(2)物体的长度为 2.41cm故答案为:(1)3.41cm;要;(2)2.41cm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三、计算题(共20分,第一题7分、第二题6分、第三题7分)24(7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佳城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示数为10时15分,达到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长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佳城需要多长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利用t=求从B地到达佳城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3)据图可知从B到达佳城的距离s=70km,轿车从B地到佳城所用时间t=0.7h=42min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佳城需要42min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是本题的关键25(6分)世界上最大直径的隧道上海中路越江隧道已经开通,隧道全长1800m,若一辆长200m的高速列车通过该隧道用了1min时间,那么这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火车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解答:已知:车长s车=200m=0.2km,隧道长s隧道=1800m=1.8km,时间t=1min=h,求: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v=?解:火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s车+s隧道=0.2km+1.8km=2km,火车速度:v=120km/h答:这辆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20km/h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确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6(7分)小东的家距学校1200m,中午他骑自行车去上学,先以5m/s的速度走完一半路,停下来买文具耽误了5min的时间,为了不迟到,接下来他加快骑车速度,只用了1.5min就到了学校问:(1)小东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小东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已知小东的家距学校1200m,可求后一半路程,利用v=可求小东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2)求出小东前半路程所用时间,然后可求出全程所有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后一半路程为s1=s=1200m=600m,小东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1=6.67m/s;(2)由v=得,小东前半路程所用时间:t2=120s,小东从家到学校全程所用时间:t=t1+t2=90s+120s=210s,小东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v=5.71m/s答:(1)小东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约为6.67m/s;(2)小东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5.71m/s点评:考查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关键是灵活运用好速度公式,计算式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二要注意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对因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