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五).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911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五)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史墙盘及其部分铭文拓片。铭文有18行284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武、成、康、昭、穆等先王的事迹和功德,后半部分则记述了墙(西周共王的史官)所属家族的历史,铭文最后说明,墙为了赞扬先祖功德并祈求多福,作器纪念。该盘()A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B说明西周中期青铜铸造达到顶峰C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标志着尊祖敬宗的家族意识形成2高古瓷鉴赏家张玉昌先生认为,宋瓷(见下图)无不考究,意境幽深,崇尚平淡天真,总体风格是优雅、收敛、温厚、宁静、含蓄。宋瓷的这种艺术风格得益于()A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生活充裕 B市民阶层兴起使社会生活多彩C理学形成促进人们对人生韵味的追求 D文学艺术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3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述的制度()A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C使君臣关系趋向平衡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4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主持研制的青蒿素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有重要作用而获得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表明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国名片”之一,在世界医药学中独树一帜。其中,为后世中医临床学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齐民要术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5林则徐在粤任上翻译和运用滑达尔各国律例,与查理义律(时任驻华商务监督)围绕缴烟、惩凶、具结展开了激烈的外交斗争,为清政府在外交中援引国际法开了风气之先。材料说明林则徐()A真正接受了西方人的法律观念 B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为晚清法制注入了近代化的意识 D最早实践了“师夷长技以自强”6美国学者普拉特在其著作中说:“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中国恢复其在19世纪的世界中应有的位置。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该学者()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 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 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7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同情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C美国需要中国抗战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8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A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B反映中国冲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C有助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D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9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的。”与材料中的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的冲击有限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未激化10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D印度实际上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11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间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比喻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牌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见右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被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德国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传统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D德国统一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12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入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下列著作与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巴黎圣母院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老人与海 D大卫科波菲尔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律,明天另立一条。西塞罗材料三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的关系。(6分)(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另起炉灶”论十大关系人民公社化革命委员会“乒乓外交”恢复高考“南方谈话”政企职责分开依法治国上海自贸区从表格中选出两个关键词,再加上一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朱元璋还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他常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他对贪污的官吏处罚特别重。如果乘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整顿吏治收到一定的效果,据明史循吏传记载,“一时守令畏法”,“吏治焕然丕变矣”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吏治改革的原因和措施。(9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朱元璋的吏治改革。(6分)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胜负未定的情况下宣布参战,加入以法、英、俄为首的协约国。战争结果,协约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站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同盟国”一方重要成员,而且是反法西斯的“战时四强”之一。战争结果,同盟国胜,证明中国此次“站队”又“站对”了。但这次“站对”与第一次“站对”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说有本质不同。第一次,仅是胜负意义上的“对”,而无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而第二次“对”,不仅有胜负意义上的“对”,更有正义价值意义上的“对”。摘编自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站队”“站对”的理由。(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两次“站队”“站对”的本质不同。(9分)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最终对英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一手策划了王室的外交和国内事务,并改革国家对科学、艺术与工业活动的管理方式,王室形象大大改观。女王的职责逐渐被她的夫婿、一个外国人、一个无冕之王行使着。正是亲王对科学技术的热衷改变了女王对各种新事物的偏见。当时英国北部铺设了火车轨道,但女王害怕坐火车,是亲王的鼓励使她认识到铁路运输无可限量的前途,也使女王成为在国内推行工业化的坚定倡导者。1851年,正是由于阿尔伯特的智慧和提议,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向公众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奇迹,使鼎盛时期的英国全球霸主地位不可撼动。摘编自孙建伟阿尔伯特亲王的梦想(1)据材料,概括阿尔伯特亲王对英国工业发展的贡献。(9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阿尔伯特亲王的行为。(6分)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五)1解析:选A。史墙盘作为有系统铭文的西周中期的出土文物,是研究西周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与其他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B项结论;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项错在“开始”;尊祖敬宗的家族意识在西周初期实行宗法制时就已经形成,D项错误。2解析:选C。“意境幽深”“收敛、温厚、宁静、含蓄”的特征,是理学追求的人生韵味在瓷器审美上的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含蓄、收敛、宁静不符;文学艺术世俗化是反映世俗社会的生活百态,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3解析:选A。“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指的是谏议制度,这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监察制度和郡县制等,B项错误;谏臣和皇帝不可能平等,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4解析:选C。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故C项符合题意。5解析:选C。林则徐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是近代中国引进国际法的开端,为晚清法制注入了近代化的意识,但这不等于他真正地接受西方法律观念,故排除A项,C项正确。材料中林则徐虽学习、运用西方法律,但并未因此倡导国人学习西方制度,也不是为了追求自强,故排除B、D两项。6解析:选A。义和团运动和武昌起义期间,香港早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B、C两项与“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不符。作者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内战”,而不是“叛乱”或“起义”,说明他撇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纯从历史学家的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故D项错误。7解析:选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在抗战时期成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空军力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错在“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同情”的说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初,故B项排除;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故C项也可排除。8解析:选C。东盟成员国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多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故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这些外交行动属于睦邻友好活动,会使周边国家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故答案为C项。9解析:选C。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的范围和对天主教会的冲击,A项错误;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于德意志,与题干材料中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符,B项错误;由“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得到避免”可知,随着教皇“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得到了缓和,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错误。10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可知,A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B项错误;由“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认为“印度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可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相联系,C项正确;在英国的殖民侵略下,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D项说法显然错误。11解析:选A。结合漫画中的文字“血”和俾斯麦的政治经历可知,“铁血”指武力和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小邦林立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俾斯麦获得肯定”,B项错误;德皇威廉二世时期,俾斯麦被解除职务,C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D项,排除。12解析:选D。首先,由“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可知,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然后,由此分析各个选项:A项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项为社会主义文学作品,C项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项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案选D。13解析:第(1)问,由“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可知,韩非子认为法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全体百姓;由“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可知,韩非子认为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由“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故法者,王之本也”可知,韩非子认为要以法治国,法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由“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可知,韩非子认为要刑与德并用。第(2)问,“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说明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说明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说明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第(3)问,第一小问中“相同点”从强调法治、顺应潮流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回答,“不同点”从阶级本质、政治出发点、法治的本质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它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2)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3)同: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实行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答两点即可)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专制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实行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使其短命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时期提倡分权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14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组历史关键词。题目要求考生选取两个关键词再加上一个同类关键词,并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归纳出一个历史主题,然后结合史实对这一历史主题进行阐释。比如“另起炉灶”“乒乓外交”都属于新中国的外交,可以加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日内瓦会议”或者“重返联合国”或者“不结盟政策”等组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一主题。再比如“政企职责分开”“上海自贸区”再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经济特区”等组成改革开放这一主题等。注意从提炼出的主题的发展历程进行阐释。答案:(示例)主题: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关键词:“另起炉灶”、“乒乓外交”、上海合作组织。阐释:建国初期,面对美国的孤立封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粉碎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促使西方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调整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兴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当时官吏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维护统治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信息“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史治”等概括即可。第(2)问从积极性和消极性方面进行评价。答案:(1)原因:元朝以来吏治松弛,建立廉洁政府的需要;元末明初民不聊生,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阶级矛盾尖锐,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措施:注重官吏考核,利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2)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吏治清廉;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手段残忍,滥杀无辜,根本上还是为了巩固王朝统治。16解析:第(1)问,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站队”“站对”的理由。第(2)问,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中国的胜利没有体现正义价值意义,收回中国主权的正当要求没有实现;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这与中国在一战中“站队”“站对”颇为不同。答案:(1)在一战胜负未定的情况下中国宣布参战,加入以法、英、俄为首的协约国,结果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成为战胜国。在二战中,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2)中国在一战中的胜利没有体现正义价值意义,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未能享受战胜国的待遇,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正当要求没有实现。中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具有正义价值意义,中国百余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和西方列强侵占的相关权益;中华民族表现了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维护了民主自由和世界和平。17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的“管理方式”“推行工业化”“世界博览会”等信息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工业化发展、英国全球霸主地位等角度进行评析。答案:(1)改革国家对科学和工业的管理方式;支持工业革命时期新发明成果的应用和普及;提议举办世界博览会以激发国家对工业发展的重视。(2)阿尔伯特亲王作为王室人员不是热衷于政治权力,而是依靠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发展科技和工业,不仅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也为英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