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880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一、课文悟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能稀释刻骨的相思,反而使情倍增、愁叠加。一水之隔,相视而不得语,这种可望不可即难道不是比远而未见更为难受吗?越是强调相隔之近,就越能见出织女的哀怨之深。 白马篇 年少爱追梦。白马篇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归园田居 长期以来,历代文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陶渊明曾受老庄、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加上家境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陡变,使他产生了隐逸思想。他专注于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 二、亮点探究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探究学习: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3归园田居字面不见人的活动,可为什么人们并不觉得单调反而觉得很美很有生气呢? 探究学习:这首诗字面确实没有写到人的活动,但它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让读者想像得出那儿生活古朴、怡然自得的人们。因为诗人厌恶官场,早有归隐田园之意,一旦“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尘网”中挣脱出来,如鸟归林,如鱼得水,轻松自在。诗人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寓于朴素宁静之景,情景交融,在看似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中,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4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探究学习: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是作者弃官归田摆脱尘网仕途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解放、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闲适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 5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可为什么又会“误落尘网中”而且“一去三十年”,诗人走上仕宦道路真的是“误落”的吗? 探究学习:陶渊明虽出生于没落土族,但处于封建时代,一般文人所追求的仕宦之途他也无法摆脱。他早年就曾以济苍生的壮志进入仕途,并应征出任江州祭酒,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因此说他并非“误落”。之所以说“误落”,是对他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无法忍受仕途的污浊,无法施展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反省。 三、选题设计 1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与仕宦情结的矛盾统一研究。 研究方法: (1)溯源法:陶渊明实践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也接受了道家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蔑视权贵的思想,所以他归隐,但虽过了20年的隐居生活仍不能忘却尘世,根源何在? (2)比较分析法:归园田居饮酒等田园诗与拟古读山海经等一些咏史诗进行比较阅读分析。 (3)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以开拓研究视野。 参读书目: (1)汉魏六朝诗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古诗三百首,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4)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李华主编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版。 (6)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题未完第七),谈谈对陶渊明“静穆”的观点的认识。 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比较陶渊明与屈原、阮藉、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 (2)文献法:广泛阅读上面这些诗人的诗作及后人诗评。 参读书目: (1)楚辞校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古诗三百首,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版。 (3)李太白集杜少陵集详注陶渊明集。 (4)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3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审美特质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分析法。 参读书目: (1)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世界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十九首鉴赏 一、五言诗古诗的兴起 西汉至东汉 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近代梁启超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约公元2世纪的作品,取得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和离别相思之情,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大抵属于中下层文士,熟悉本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歌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有的作品还在题材、语言、意境等方面,表现出诗经的影响。不少“古诗”作品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如“行行重行行”回环复沓,排比重叠;“青青陵上柏”晓喻通俗;“迢迢牵牛星”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客从远方来”用双关隐语表相思;“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等抒情诗都采取叙事方式倾诉衷情,运用比兴手法渲染烘托,使作品增强了民歌情趣。但“古诗”的形式、技巧较之乐府民歌更为细致工整。 刘勰概括“古诗”的艺术特色是,“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以古诗十九首而言,它把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一炉,形成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学习、摹拟、继承发展“古诗”手法、风格的诗歌创作,始终不绝如缕,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 三、迢迢牵牛星赏析: 诵读诗作,理清结构: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 结构图: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诗句的品味揣摩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出了遥远;“牵牛星”,俗称扁担星,在银河南岸;这是从织女星的角度看的。“河汉”,银河;“河汉女”,织女星,在银河的北岸,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由两颗星隔银河相对的天相,先用“迢迢”二字将牵牛星推远,以下就织女星写出许多情致。这是从远景写起的。 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秋夜星空寥阔明净,对幽闺思妇来说,最容易触动她们的别绪离愁,把她们引入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而银河两旁的牛女双星的方位和有关双星的故事传说,更使得眼前景物和离人的现实心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这一梦幻世界的内容,也给诗作渲染上了一层凄丽的悲剧色彩。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一首思妇词,所以就从女方着笔。诗意是:织女星摆动着她一双细嫩柔长的手,札札地一刻不停地穿引着织布机上的梭子。景象由远渐近,并由此而生情。织女是织神,在神话传说中,天上绮丽的云霞,都是她手指下精巧的成品,可见人们对于她一双纤手有着如何美妙的幻想,而诗人通过想象把她形象化的表现了出来,并且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富有诗意。那诗意的美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一层转折。为什么她在终日“札札机杼”声中却织“不成章”,“泣涕如雨”呢?下面一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情感的相思与现实的阻隔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那银河又清又浅,相距也不很远,可就是不能相会。怎么理解“相去复几许?”到底“相去”远不远?“河汉清且浅”,空间距离上理应相去不远;然而情感的相思却又因无法传递显得非常邈远,因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是水清且浅的样子;“脉脉”,写含情相视的样子;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而动人。这是最后两句,水到渠成地鲜明地提示出矛盾,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叠音词的魅力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如何理解诗篇的内涵 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第二课时白马篇鉴赏 五、建安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极混乱的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是中国历史上甚活跃、且富于创造精神的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同时,他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既延续了东汉中后期文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在特定的条件下,使渐进的演变过程呈现为显著的转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转变时期。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时代政治的中枢,又是文坛的领袖。他们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吸引了许多文人,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 这种转变的大背景,是因社会的变化,在士人中引起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视个体价值的思潮,从而使文学表现出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的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美与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动摇,个人的存在失去了外在的精神支柱,因此,人们在感时伤乱的同时,也更强烈地感受到人生短暂的悲哀。但是,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家,又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的功业,都是非常强烈、十分浓重的感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形成了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前人称建安文学“悲凉慷慨”,(人们在谈到建安诗歌的时候,常常称誉“建安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同时,建安诗歌又有下列的特征。首先,它由乐府民歌的社会性的集体创作,发展为建安时期文人的独立创作,抒发作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情感和独特的审美爱好。这就促使诗歌向风格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为数较多,而建安文人诗绝大多数是抒情之作。第三,过去作为文人文学之主体的辞赋的某些特点,也被带到诗歌领域中来。他们的诗,也明显带有华丽的倾向,开始向文人化的精致华美转变。 建安诗歌体裁多样化。曹操的四言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是诗经以来少见的佳作。五言诗在建安年间进入了全盛时期,技巧上比东汉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当时诗人们采用得最多的体裁,其中尤以曹植作品最为纯熟。文人七言诗也于建安时期开始出现。 建安又是文人乐府诗的发达时期,“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曹操今存20余首诗全部是乐府体,“建安七子”和曹丕、曹植兄弟也有大量乐府诗。文人写作乐府诗,从此成为传统,沿袭不衰。 六、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有曹子建集。曹植自幼聪明,才华出众,一度受到曹操的偏爱,因此引起他和曹丕围绕继承权的一场明争暗夺。最终,由于曹植放纵不羁,缺乏政治家所需的成熟与老练,而归于失败。曹操死后,曹植受到曹丕的严厉迫害,他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仍然得不到信任,空怀壮志,无从施展,终于郁郁而死。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公元二二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与风格均有明显不同。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从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对下层百姓所怀有的同情,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代表作送应氏、白马篇等。在曹植前期作品中,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志趣与抱负。如白马篇,虽是游侠题材,诗中那一位英勇少年,实际也是作者自我的化身。“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达了作者对壮丽人生的追求,诗风雄健刚劲,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等。这些诗文不像早期之作那样豪迈自信,而是充满受压迫的痛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预感生命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深沉的悲凉和感伤。 关于曹植诗歌总的艺术风格,钟嵘曾指出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上),这是比较全面的评价。曹植的诗,一方面感情真挚强烈,笔力雄健,体现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风,另一方面又呈现着色泽丰富,文采斐然的面貌,在这一点上,曹植是度越前人的,在所有建安作家中,也是突出的。所以在中国诗歌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诚如钟嵘所说的“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除了诗歌以外,曹植的散文、辞赋也有相当特出的成就。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它以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借鉴了宋玉神女赋的写法,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爱慕以及因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赋中的描写细腻而又生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一连串巧妙的比喻,描绘出了鲜明的形象。 七、白马篇赏析 诵读诗作,理清结构:本篇属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此辞以首句名篇,又名游侠篇。白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作者可能借游侠以自况,表达了自己以国事为念、想立功边塞的抱负。 白马篇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后半部分是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全诗布局精巧,剪裁得当,时而紧急,时而松缓,波澜起伏,曲折生姿,加以语言朴素优雅,用词精当,十分引人人胜。或:白马篇前六句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经历。中间十四句描写他高超的武艺和善战的本领。最后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献身精神。结构图:游侠身世边陲英雄-武功高超为国出力-弃家保国视死如归 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这六句为第一层。先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性格。“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写游侠儿跃马飞驰的雄姿:白马上套着金属的马笼头,矫健地驰向西北方向。开篇就把游侠儿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白马”“金羁”色彩鲜明,光泽耀眼。而骏马突进,连翩奔驰,是通过明写骏马的奔驰来暗写少年的英武,这是运用了明暗结合、以明衬暗的写法。然后“借问”四句设问,叙述少年从何而来:原来跃马而去的是幽、并那地方的游侠少年,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于边塞。不但介绍了游侠少年成长的典型环境和成长经历,“扬声沙漠垂”一句还包含了对他的赞扬。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这八句是第二层,转而对游侠少年强健敏捷的英姿和他精良的武艺作具体深入的描绘。“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中的“宿昔”二字点名这一层是对游侠少年平时练习骑射技艺活动的追述。说明他自幼就勤于武功。“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四个相同的句式,十分准确地选用“破”“摧”“接”“散”四个不同的动词,并列地从静与动两个方面和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铺叙了游侠少年骑射技艺的精湛,把游侠少年弓马娴熟、武艺高超的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现了出来,令人惊叹。从结构上讲,它使后面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两句比喻性的概括(灵巧敏捷超过猿猴,勇猛轻捷如同豹和螭)落到了实处,又为前面的“扬声沙漠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后半部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半部分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在这里,诗人为了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入的发展,把人物放到战斗场面中加以刻画。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这六句为第一层。写外族入侵所造成的危急局势和游侠少年奋勇杀敌,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边疆。诗人先用“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两句写边境情况紧急,匈奴、鲜卑常来入侵骚扰,为游侠少年的出场作铺垫。接着写正当国家危难之时(“羽檄从北来”),游侠少年毅然“厉马登高堤”,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这一行动既是前面所描绘的人物性格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对战斗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而后,诗人对游侠儿在战斗中如何勇敢杀敌、如何大破敌军,并未像表现游侠儿武艺的精良那样进行细致地描绘,而只用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两句就十分精炼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显现了出来。这种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中心。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八句是第二层,是对游侠儿内心世界的揭示,把人物的刻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说明游侠儿之所以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因为他具有高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不顾生命和国而忘家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这就使得所塑造的游侠儿的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十分爆满,深深地嵌刻在读者的心间。 第三课时归园田居鉴赏 一、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卧床。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陶渊明亲身体验过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情状,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一定了解。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八首诗、一篇文。当时诗坛的总的风气也不因他而有所改变。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诗歌仍沿着华艳靡弱和注重形式表现的方向在演进变化。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李白、高适、颜真卿、白居易等极力推崇其人品和气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认真仿效其题材与风格。北宋以后,他的地位愈尊,北宋苏轼追和陶诗111首,大有将他置于曹、刘、李、杜之上之势。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也大力赞扬他的诗,不遗余力,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二、归园田居赏析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总序,以议论出之,跌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 结构图: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韵,自己天性原本热爱大自然的山川。错误地落入世俗的尘网,离开田园一晃就是十三年。(“三十”当作“十三”,陶氏从29岁做江州祭酒到41岁辞官归隐是十二年,这首诗写于归隐次年,正好13年。)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他对归隐前13年生活的总结。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关在笼里的鸟怀恋往日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从前的水潭。如今我归隐田园,守住朴拙清贫,开荒耕作在这南野间。 评析:这是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和做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 评析: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后四句是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因为们听没有尘俗杂事的缠扰,所以室中空寂,身心也有余暇。现在得以归田隐居,好像长期被关在笼中的鸟儿又得以重返大自然一样! 评析:与开头首尾呼应,强化了与上层社会彻底决裂的主题。此时诗人“如负重乍释,直觉快乐”,“虚室”简朴空寂居室,同时也指虚空纯净的内心。庄子人世间有“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即指虚空的意思,即淡忘仕途名利之意。诗人为什么对归隐之后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久在樊笼里”的缘故。这“樊笼”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惑。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在经过“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出仕之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使陶渊明神往的。(当然,诗中所写的景象,并不一定是经历战乱之后的广大农村的真实情景,这只能联系诗人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归隐本身含有独善其身消极避世的因素,这一点也不应苛求古人。) 艺术特色的把握 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从方“自然”,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优美的抒情诗,一般都能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够费、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练习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双基过关 1迢迢牵牛星选自_,是东汉末年文人的诗作,最早见于南朝_代的_。这类诗歌一般拿_作题目。 2白马篇是_创作前期的代表作品,诗中塑造了一个_英雄形象。这首诗采用_手法,前半部分描写英雄的_,飒爽英姿,表现他_;后半部分赞美他的_,转战边陲,为国捐躯,表现他的_。 3归田园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第一首中“尘网”、“樊笼”比喻_,表示诗人看透了_。“羁鸟”“池鱼”是诗人_,意在说明_。 4陶渊明,一名_,字_,_(朝代)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_,高中学过他的传记散文_。 5下边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迢迢(ti2o)皎皎(ji3o) 纤纤(qi1n)札札(zh2) B机杼(zh))脉脉(m) 连翩(pi1n)飞猱(r2o) C金羁(j9)楛矢(h)sh!) 勇剽(bi1o)豹螭(ch9) D羽檄(x0)鲜卑(xi1nb5i) 幽并(b9ng)参差(c5nc9) 6下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迢迢(远远的)牵牛星, 皎皎河汉(银河)女。 B札札弄机杼(织布机的梭子。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 终日不成章(经纬线织成的幅面)。 C控弦破左的(箭靶的中心), 右发摧月支(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D名编壮士籍(户籍,名册), 不得中(通“衷”,心里)顾私。 7下边对迢迢牵牛星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天上牵牛二星不得团聚的神话,来抒写人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怨。 B本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将天上的星星赋予生命,使他们具有细腻丰富的感情,读来真切动人。 C本诗采用先描写再议论层层深入的写法,先描写美丽贤淑的织女内心充满痛苦,再通过议论交代出这种悲剧的原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这首诗五句十行,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既完美地表达了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节奏美。 8对白马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诗题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 B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情*,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曹植的诗“极工起调”,诗一开头用起兴笔法,描写一匹俊健的白马奔驰在西北草原上,使人感到气势不凡。 D诗的最后八句揭示了游侠儿的内心世界为了国家,他投身在锋利刀刃中,根本不把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为赴国难,视死如归。 9对饮酒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开头四句结构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递进一步,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在不知不觉中把读者的思路引到第四句上去。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尔”的意思是“这样”。“偏”是“僻静”的意思。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10解释下列加粗字的词语 相去复几许()()扬声沙漠垂() 楛矢何参差()()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性命安可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结庐在人境()问君何能尔() (11)心远地自偏()(12)山气日夕佳() 11阅读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回答问题: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暖暖空中灭,何时(甲)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乙)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释万族:万类。托:依附。朝霞开宿雾:比喻朝廷昏暗。翮:鸟的翅膀,这里是飞的意思。故辙:旧道,此处指前人安贫守贱之道。 结合注释和题目,这首诗是借叙述_抒发_的情怀。 诗中“孤云”比喻什么人?_“众鸟”比喻什么人?_ 诗中(甲)(乙)两处应分别选择哪个词最恰当? (甲)A有B见C看D露() (乙)A又B却C复D重() “迟迟”二句所指对象是谁?_。 参考答案 1古诗十九首梁萧统的文选每首第一句诗 2曹植英勇无畏的爱国少年铺叙外在美勇敢内在美忠诚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热爱自然 4潜元亮东晋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5D6C7C8C9B 10多远通“陲”,边境箭那么,多么践踏,引申为击败压倒怀恋,僻静捐献,奔赴轻忽,不在意建筑房屋如此,这般(11)偏僻,僻静(12)气象,景致傍晚 11贫士的高洁和孤独诗人不慕名利 贫士趋炎附势的人 甲B乙C “众鸟之外的另一只鸟,喻贫士也是诗人自比。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同步训练本练习共提供12道题目。1-6题为知识掌握题;7-11题为能力提高题,主要检查有关阅读能力的掌握情况;12题为延伸拓展,主要考查运用知识并进行迁移的能力。训练题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选出运用了对偶修辞格的一句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选出对诗句翻译有误的一句A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译文:轻轻地摆动柔美雪白的双手,弄得织布机发出一阵阵响声。B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译文:在刃锋剑刃中舍身忘死地战斗,怎么能顾惜到性命的存亡呢?C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译文:姓名列入了壮士名册,就不能在心中挂念私事。D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译文:离我很远的村庄隐约可见,墟里的炊烟依稀能辨。4选出表现陶渊明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一句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5填空:古诗十九首是_末年一批文人的诗作,最早见于_朝_代_的_。这十九首诗_作题目。曹植,字_,他生逢乱世,素有_之大志。后受哥哥_的嫉妒和陷害,忧愤而死。白马篇又名_。陶渊明,_著名_诗人。他四十一岁时因_而离职回乡,息影田园。其作品风格为_。6对下列诗句含义理解正确的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A这是农村普遍具备的自然风光,诗人是在向人们展示他新的生活环境的特色。B通过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C这是一幅恬静的田园景象,反映诗人归园田居欣然自得的心情。D这是一幅恬静的田园景象,反映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情。7归园田居)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地将景物信手拈来,达到情景交隔、寓情于景的地步。下面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与陶诗在写景上的共同点是_;不同点是_。“尘网”比喻_;“羁鸟”“池鱼”比喻_;“恋旧林”“思故渊”比喻_。8我国古代诗歌朗读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但划分节奏,不可以死套上述规律,应以不破坏诗意表达为原则。如春望一诗的朗读节奏划分就属此种情况: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试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选出来: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E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9下面是白居易的一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五言绝句,语序已被打乱了,请正确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序号填在横线上长庆二年春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半朽临风树正确顺序是:_10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下列句子中能与它组成对偶句的一句A燕语似讥人B野旷天低树C人迹板桥霜D郝郎明月夜11归园田居是最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诗,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_农村。全诗描绘了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_生活的无上乐趣和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_心情及对官场生活的_之情。试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上列空白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回归;B来到;C归隐;D奔赴A自由;B闲适;C安闲;D田园A欢快;B愉快;C高兴;D欢乐A鄙弃;B厌恶;C憎恶;D留恋12阅读陶渊明的第九首饮酒诗,完成-题。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讳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问子为谁与?”这句中的“子”是指_。“疑我与时乖”这句中的“我”是指_;“与时乖”是指_。“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这两句诗的正确意思是A整个世间的风尚都是这样,希望你也随风就俗。B希望你洗清身上的泥,做一个高尚的人。C整个世界都崇尚道德,希望你也能洁身自好。D整个世间都是随波逐流,希望你不要随着泥水淌去。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C2D3A4A5东汉南梁萧统文选一般取第一句诗子建建功立业曹丕游侠篇东晋田园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平淡、质朴、爽朗而清新6C7用的均为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不同点a陶诗通过景物描写寓情于景,同时运用比喻表达自己的爱憎b小令没有运用任何比喻,只是归情感寓于客观景物之中污浊的官场诗人误入官场对故乡田无的眷恋8C、E910C11CDAB12田父陶渊明违背时俗、与世俗合不来A采用了对话的手法。通过与田父的对话,描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与世同俗的高洁胸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