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1193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理解诗歌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积累古诗词名句。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挖掘“木叶”文字后面的艺术特征。 2、 了解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本文共分为七个自然段,提炼出各段的主要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以诗文引出“木叶”话题,导出文章,以设悬念。 2释“木叶”为“树叶”,同时,对这样单纯的解释产生质疑;并由“木叶”推出“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3承上文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指出这正是诗歌语言的精妙。 4指出“木”自屈原开始就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里;并通过举例加以比较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5先提出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再通过论证得出“木”让我们易想起了树干。指出“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为下文引出“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作张本。 6阐释“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并得出最终结论“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和“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遥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特征。 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是一字千里。 三、重点、难点研讨 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语言的内涵,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明确: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2: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明确:“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第4、5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明确:“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炼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5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说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析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 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廷的腐败。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2、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课外完成) 附 建议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刘禹锡石头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孟郊古怨别,王安石泊船瓜洲。 3、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 五、阅读课文4-5两节,回答问题。 1、古代诗人一般在什么场合用“木”字?明确 :一般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表现秋日空阔疏朗的景况和萧条落寞的感觉2、 的“秋约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木”在概念上是否一致?明确:不一致。吴诗中指树,杜诗中则以“木”代“叶”。3、“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织起来”一句中“潜在的力量”指什么?明确:语言的暗示性。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七、附板书意象艺术特征 木-空阔黄色 树-饱满绿色 梅-高洁坚贞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