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学案 旧人教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0225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学案 旧人教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学案 旧人教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学案 旧人教选修11文化依据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狭义文化仅指精神文化,文化景观中的“文化” 指广义文化。 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密切,因而变化节奏较快;精神文化受社会环境影响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守性。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是物质实体本身,而是物质实体反映的人的观念和意识。 2文化景观是与自然景观相对的概念,是固定在地表的(利用自然物质创造的)人类创造物,按文化类别可分为物质文化景观、精神文化景观两类。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是空间性、时间性。前者表现在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其位置相对固定是判断文化景观的依据;后者主要表现在文化景观的功能随时代而变化往往反映了该地区文化的变迁。 3自然环境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其功能和形态,特别是农业文化景观;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较小,往往是间接影响,且主要影响其功能。 4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自然环境原貌及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因此可以说,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即指示作用)。但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因而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不断降低。 5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也有密切关系,如城市公交站牌分布的疏密往往反映了城市化水平,从数量的变化能看到城市化进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地名景观,既反映了语言文化的区域差异,也反映出民族自治制度的地区差异;一些地方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在加强地方文化认同,宣传地方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文化源地是指某一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文化事物包括物质文化事物(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精神文化事物(如语言、文字、宗教等)。 文化系统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构成。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即文化系统)组成文化体系。 7文化系统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文化事象源地往往呈点状分布,文化系统源地往往呈面状分布。 8文化区指文化事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狭义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 文化区的类型有语言文化区、政治文化区、经济活动文化区等。 其空间特点是: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政治文化区是实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我国传统的三级划分:文化地区(3个)文化亚区(2个)文化副区。 9文化扩散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是以人为载体把文化事象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 一般以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的长短,分为两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扩展扩散中人的移动距离短,新旧文化区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往往导致了文化变异;迁移扩散中人的移动距离长,该文化与迁移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把“原汁原味”的文化带到新的地区,因而新旧文化区具有空间上的不连续性。 10扩展扩散以其传播情况不同分为三类: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传染(接触)扩散:由已接受者不分条件和等级地传给再接受者(不强调地区差异) 等级扩散: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有等级的扩散(可以有地区差异) 刺激扩散:保留了思想实质,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必然有地区差异形式差异) 11一种文化事象的扩散过程往往包含着多种形式;现代社会文化扩散形式日趋多元化。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