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九单元 溶液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335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九单元 溶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德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九单元 溶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德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九单元 溶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九单元 溶 液,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溶液的形成 6年1考 一、溶液及其组成,二、溶解时的热现象,想一想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物不是溶液。,考点梳理过关,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6年1考,辨一辨 1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 ) 2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 3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 ) 4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 ) 5同一温度下,含有相同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一定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小。 ( ),考点梳理过关,考点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6年6考,考点梳理过关,考点4 溶液的浓度 6年5考,辨一辨 1某盐酸中氯化氢含量为36%是指100克水中含氯化氢36克。 ( ) 2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 ) 3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 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越大。 ( ),典型例题运用 类型1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例1】2017聊城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 小的是_c_;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b_的 相等;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不饱和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A_(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2)据图可以看出,t2时,物质a与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此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b的相等;(3)t3时,a的溶解度为50g,故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平缓,故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明确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在100g溶剂里;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准确把握溶解度曲线中各部分、各点的含义;明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判断方法;明确物质从饱和溶液中结晶或析出的方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注意事项比较溶解度大小时应指明温度;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时应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比较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应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变式训练 1.2016北京中考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 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g100g25,A正确;降低温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B正确;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就不能确定,C错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类型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2】2017临沂中考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12_。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390_g。,解析(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2)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0g98%(100gx)20%,解得x390g。,解题方法 溶液中的相关计算综合了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参与反应的物质或反应生成的物质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在解答溶液中的相关计算时,首先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利用溶质质量分数 100%计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即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与温度、溶液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变式训练2. 50时,将12g硝酸钾溶于48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20%_,将此溶液分为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10(无水分损失),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20%_。 (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入硝酸钾晶体_6.67_g,或者蒸发_10_g水。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20_g。,3.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为_195.1_g。 (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 滤液中的溶质是_Na2SO4_(填化 学式)。 (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60g40g4.9g195.1g;(2)硫酸铜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滤液中所含溶质为硫酸钠。,实验聚焦突破,实验10: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想一想 1当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条即可,下同) 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 2当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称量时“左码右物”(用了游码);食盐不纯(含杂质或水分);往烧杯中倒食盐时洒了一部分;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水;使用的砝码有缺损。,典例分析,【例】2017邵阳中考某同学配制50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 (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广口瓶_,需称取氯化钠_3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C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_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分析(1)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3g47g(合47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AD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4)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命题挖掘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称取7.5g氯化钠 B乙图表示量取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 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C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A错误;量取42.5mL水,应用量筒,不能用烧杯,B错误;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正确;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瓶塞要倒放,D错误。,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 溶液的形成,命题解读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否形成溶液及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考查对溶液的概念、特征及溶解过程中热现象的认识。结合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现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考查对饱和溶液的含义的认识。命题方式一般是选择或填空与简答题为主。,12012德州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A 向两种溶液中加一定量的水,溶液都不会有晶体析出,无法区分;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会继续溶解,而向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可以区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略降低温度会有晶体析出,而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可以区分;室温时,饱和溶液蒸发少量水后会有晶体析出,而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可以区分。,22015德州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硝酸铵和水;铁和稀硫酸;固体 氢氧化钠和水;生石灰和水;石灰石 和稀盐酸 A B C D,B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会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变小,气球变瘪,不符合;铁和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都能够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会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使气球鼓起来,、符合;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温度升高,会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变大,使气球鼓起来,、符合。,押题预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的基本性质。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A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也可以是气体,C不正确;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D正确。,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B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瓶内压强增大,使气球膨胀起来,符合;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瓶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会使瓶内压强增大,使气球膨胀起来,符合;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会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不符合。,命题点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32016德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 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命题解读中考中常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或溶解度曲线,考查对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意义的理解,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趋势、对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等。命题方式一般是选择或填空与简答题为主。,B 叙述溶解度时,需指明温度,若不指明温度,物质的溶解度没有确定的意义,也不具有可比性,A项错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在t1时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项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则30g甲不能完全溶解在7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C项错误;由于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D项错误。,42013德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为20% 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浓度不发生变化 D将t2时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浓度AB,52014德州已知氯化钾在40时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8.6% (计算结果精确至0.1%)。,62017德州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硝酸钾(或KNO3) ; 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从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甲中是硝酸钾,因为乙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最多是36.0g,而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72015德州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 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过滤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蒸发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1)淡化膜的孔径大于水分子的直径而小于溶解在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中的离子的直径,通过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这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过滤操作相似;(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的水被压向淡化膜左侧,而其中的溶质不能透过淡化膜,因此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因溶剂质量的减少而增大;(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82012德州以下是有关CO2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一个标准大气压时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单位:mL/g),(1)影响CO2的溶解度的因素有 溶剂的种类 、 温度 和 压强 。 (2)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简单说明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溶剂的种类及温度有关,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及温度有关,故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和溶剂的种类都有关。(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押题预测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 由甲图可知,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的溶解度曲线,A错误;20时,b完全溶解,说明此时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B错误;升温到50时,a和b中均没有固体剩余,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a也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正确;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此时b溶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a溶液中固体也全部溶解,故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