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教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4750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教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教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教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教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备课资料【初高中知识联系】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八年级上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3目“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了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同时指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仍然有限:变化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农村仍然后落后、封闭;传统的风俗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完全改变二、新中国的新生活风尚八年级下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1目介绍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单元内各课间内在联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单独的一个单元,份量之重超过了以往的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其中有些部分是以往的高中教材和现行教材所没有的,有一定的原创性,其特点是既无本可依,同时,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束缚。有的知识是眼前“正在发生”的。本单元的各课间存在互补性和交叉性,如第一课的“物质生活”通常指的是衣、食、住、行、用等,而第二课则把“行”单独提出来做更详细地叙述,说明本单元是把“行”作为重点介绍的。第三课“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一课的“风俗习惯”也是精神层面的,但本单元并没有把这两项放在同一课里,主要是为了突出“大众传媒”在中国近现代演进的特殊规律。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说明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得方便、快捷和有质量。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那就是要搞改革开放。这样,学习本单元就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达到一定的深度。【问题探究】1、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物质生活方面:环境大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发生变化;服饰断发易服;饮食西式餐饮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居住西式住宅不断增加社会风俗方面: 妇女解放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婚丧礼仪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2、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物质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统购统销,稳定了物价。改革开放以来: “吃”1987年基本实现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样化 “住”农村住房不断更新并楼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实施社会习俗方面: 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丑恶现象 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党和政府提倡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 实行双休日,延长节日休假时间,休闲方式多样化;并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了改革开发政策【重要概念】1、断发易服: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发生,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痛感到民智不开是中国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又岂能在清廷的子孙中断送这一祖制,然而正是断发易服又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酝酿是以反满的民族革命为召唤的,明亡以后剃发留辫这一辱没汉人的亡国之痛,重又在清末民族矛盾中升级。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直到辛亥革命后,1912年3 月5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剪辫还强调:“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以剪辫易服为契机,批判封建主义的檄文,嘻笑怒骂,令人叫绝。衣冠之治集中体现在官服上,这在清代又称补服,即在褂子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补子,绣上飞禽走兽,以示官职的差别和道德命义,有的文章反其义而用之,说清国所以不振,是由于文官不事事,武官不能御外外侮,但能杀同类,遂致国事愈坏,民心渐离。这正是官方制度所为。谓予不信,可观各人的服饰: 文官的补服,是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等等,此等鸟者,或示幽逸,或作声而唳,或容止闲暇,或供市儿之玩弄,这明明是纵容偷闲溺职,愚弄人民;武官的补服都是狮子、豹、虎、熊、彪之类,面目狰恶,设这些官治民,实以禽兽对人民也。有的对朝服从头到脚逐一嘲弄说,红顶,此物人血做成,其中含有无限冤魂,若将此物置于头上,胜于虎狼十倍;朝珠,又名奴隶圈,悬于项间,其人即永有奴隶性;马蹄袖,表示效犬马之劳,以向主人乞怜;马靴专为护足之用,套之足上,可以终日跪拜奔走。这种亦庄亦谐而又富有战斗性的檄文,在辛亥革命前夕不断见诸报端,由于它以老百姓习见常闻的官员服装做靶子,传播革命思想,更易为大众接受,使人们在断发易服的行动中,受到一次反封建的教育。 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武昌起义前一些爱国的青年就自发地割掉辫子,脱下清装,“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成为流行歌谣。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老老少少争先恐后地剪辫子,一日有20余万人,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许金城在民国野史中记述说: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拜祭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的诸多变化,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 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为封建主义规章的礼制也随之瓦解。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丧礼在臂上围黑纱。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即使宫廷的遗老遗少无一例外都要遵守服制平等的原则,有记载说:“宫廷内外,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他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要求制定服装的图式,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人须叟不可离身的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促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用卫生、实用、经济、美观的思想来制作和选择服装,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2、安居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全面解决住房问题日渐成为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战略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自1995年起,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以百姓为本,实施了安居工程,以实现加强住宅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的任务。在实施安居工程的过程中,为了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住房困难,让中低收入家庭真正获得实惠,安居工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价格上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居民的购房热情。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安居工程,兴建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美观实用、配套完备、环境优雅,而价格低廉的经济适用房。城乡住房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安居工程圆了普通百姓的住房梦,使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达到了居住条件的小康水平。近几年,安居工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活了房地产业,为国家开辟了一块潜在的需求市场,带动建材装饰、家电家具、城镇公用设施建设、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向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安居工程还为社会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失业压力。这些对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对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安居工程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它的实施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最基本需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无字丰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