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2808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得到启示,还会为它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本组围绕“生活中的启示”安排了四篇课文: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习时,我们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13钓鱼的启示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_二、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2读课文,边读边思,体验课文情感。三、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3课文内容。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四、深入体验课文情感1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2深入体验“我”的情感(1)自读体会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怎样变化的。(2)指导与交流。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指导:在朗读中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3体验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逐句指导: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中你体会到什么?(3)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五、课堂小结,留下悬念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六、课堂训练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2朗读课文。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了解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复习导入(学习后半部分)1指名朗读“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钓鱼”“启示”两部分内容。三、预习提示1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四、交流与指导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学生可自由发挥,老师进行适时点评。2体会第二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教师明确:“是”就是把鲈鱼放回湖里,“非”就是明知道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这里的是与非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在鱼很大,很美,“我”很喜欢,这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离捕捞鲈鱼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并且四周没有其他人,所以要放掉鲈鱼很难。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老师总结:他能让“我”在面对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也是“我”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了受益终身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五、回顾全篇,归纳概括(从人文性、工具性两方面归纳)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说说你的收获。1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2知道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3景物描写起铺垫作用。4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描写。钓鱼的启示启示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1)钓到大鲈鱼,“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2)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3)“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启示”的揭示不够深。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后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2.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章。2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等相关知识。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二、预习要求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三、检查预习情况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认读生字,相互交流。3词语的理解。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布样:裁好的、准备制作衣服的布料。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四、研读课文,见解交流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提问预设:(1)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2)怎样理解“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而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的含义?(3)父亲的教导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交流预设:(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这两句话看似直白,却含义深刻。父亲接下来讲的话“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补述。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时装毛衣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时装毛衣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5)父亲的教导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虽然“我”所叙述的例子只是两个,但事实上绝对不止。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过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六、总结写法体会文章的写法,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自由发言)课文表述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特别好: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文字不多,却很说明问题。七、拓展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在困难面前另辟蹊径时,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八、课堂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yn hu,()p s,()hun bo,()chu tu sng q,()lu y b ju),sdo5()2仿写比喻句。例: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生受益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小时侯父亲带“我”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广场的街道,让我知道“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懂得生活中的路也是如此。随后通过“我”的两次人生经历,让人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经历苦难后,脚下的路就会多一条。中心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生活故事导入,揭题。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找出能够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句子,学生找到了两句话,表面的和深层次的,初步让学生了解了课题的意思。第三个环节,了解和研读“我”的两次人生经历。通过我的心情变化和取得成功的重点句子的分析,让学生读、划、想象、引导感悟,明白生活的路不止一条。第四环节,再回到导入的生活故事,联系生活,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一课时完成,可是却发现时间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课时内容太多,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导向出了问题,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课的失败,让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该放手时就要大胆的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实的教学中,不仅在课堂,还在学生的生活中,我们给他们的约束太多了。15落花生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教学重难点: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读准字音,理解生词。2读课文,理清思路。二、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三、预习要求1自主识字。2读熟课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五、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二、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作者写了哪些内容?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花生桃、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四、召开小辩论会,彰显学生个性1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2“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六、课堂训练背诵课文七、小结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落花生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可是对于借物喻人这种写法我指导得不够细,学生写的小练笔比较生硬。16珍珠鸟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习,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具准备: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珍珠鸟)。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板书:怕人亲近)二、 质疑问难,探究学习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请你探究: 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作家的知心人珍珠鸟它是怎样的一只鸟?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作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学生发言)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信赖)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4交流书面感受。四、小结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就是珍珠鸟给我们的启示。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珍珠鸟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冰心曾这样评价这篇文章:“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尾”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刻的哲理。教学本文时从作者和小珍珠鸟两个角色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珍珠鸟是怎样的一只鸟?作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通过自读,把自己浸到字里行间,于是,他们发现这是一只“可爱的珍珠鸟”,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好像蓬松的球儿”;这是一只“活泼的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这是一只“不怕人的珍珠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睡着了,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是一只“友好的珍珠鸟”,“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这是一只“乖巧的珍珠鸟”学生说得真好,的确是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同样“说话有根据”,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不伤害鸟、尊重、关爱、宽容,懂得享受鸟的情意的人。因此,文章最后一段写“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口语交际习作四知识与技能:1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从中得到启发。2指导写清漫画内容,并借写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过程与方法:1根据学生所选的角度不同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2在习作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这本无字书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2学生阅读口语交际要求。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四、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第二课时习作一、导入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1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1)注意表达顺序,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写清楚。(2)习作时,到底要按什么顺序来写,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习惯确定,从中获得的启示可以写在开头,可以写在结尾,也可以写在故事中。2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3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可以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补充,使习作变得具体;觉得自己写得不尽人意,可以重新写。三、教师点评,好文欣赏1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学生展示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2阅读、欣赏范文。讲评完后,让学生的习作与范文作对比,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四、同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五、全班交流1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2再次修改。六、布置作业继续写作。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回顾拓展四知识与技能:(1)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并从中受到教育。(2)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3)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过程与方法:(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学习重难点:1读背名言、谚语。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一、交流平台1明确交流要求。(1)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2)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2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1)选择一篇印象深刻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2)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3)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4)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3布置作业。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二、学习“日积月累”1. 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2. 练读。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3. 背诵。三、学习成语故事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3了解寓意。4作业。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与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在本次“口语交际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条警句格言,还可以是一幅漫画。为了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切实有话好写,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本课的设计使得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