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十五天 倒计时第8天 人口与城市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6608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十五天 倒计时第8天 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十五天 倒计时第8天 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十五天 倒计时第8天 人口与城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计时第8天 人口与城市,基础再现,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比较,2.人口问题的空间差异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产生原因: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带来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甚至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等生活用品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增长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突出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 产生原因: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相应地上升。,产生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建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3.中国人口问题的复杂性 (1)人口过多,增长量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增长的绝对量仍然很大,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2)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性别比通常用每100名女性人口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为105左右,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约为113.51,男女比例已严重失调。 (3)人口老龄化: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面对上述人口问题,我国将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如二孩政策的实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老人精神生活环境。,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指“气(气候)”“水(水源)”“土(土壤)”“矿(矿产)”。作为基础性影响因素,虽然影响力在不断减小,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也会成为主导因素。 (2)经济因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同时,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城市 1.城市区位因素,2.城市三大功能区,四、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及动力机制,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所示:,考前押题,1.人口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国际上一般把人口抚养比50%的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国家决定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统计图(含预测),回答(1)(3)题。,(1)依据国际标准,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 A.19501980年 B.19802000年 C.20002030年 D.2030年以后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B.解决独生子女多问题 C.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D.平衡男女比例 (3)针对今后我国的人口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除调整人口政策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延迟退休年龄 鼓励劳务输出 加快工业自动化进程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A. B. C. D.,解析 第(1)题,读图,选取总抚养比50%的时段即可,即20002030年。选C。第(2)题,读图可知,2010年以后,我国总抚养比呈快速上升趋势,少儿抚养比缓慢下降,老年抚养比快速上升,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显然,我国总抚养比的上升是老年抚养比的快速上升导致的。选A。第(3)题,总抚养比的上升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今后我国劳动人口短缺已成必然。延迟退休年龄,加快工业自动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可暂时缓解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影响。选D。 答案 (1)C (2)A (3)D,2.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1)(3)题。,(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条件为( )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 (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B.河流 C.铁路 D.高速公路 (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甲:休闲旅游中心 B.乙:化学工业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 D.丁:仓储物流中心,解析 第(1)题,商业区布局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交通通达度高。M位于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选C。第(2)题,读图可知,高速公路从市区经过,干扰市内交通,故最不合理。选D。第(3)题,甲位于城市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成休闲娱乐中心,A对;乙位于河流上游,不适合建化学工业中心,B错;丙靠近火车站,噪声污染严重,不适宜建对外交流中心,C错;丁交通线路较少,与市区联系不便,不适合规划为仓储物流中心,D错。选A。 答案 (1)C (2)D (3)A,3.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而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由此推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大约从1980年开始。第(2)题,城镇化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原因可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和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环境污染加重),交通、住房条件变差等。第(4)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等方面进行。,答案 (1)由于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