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46559 上传时间:2019-11-2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十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三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领悟,命题角度1 荒漠化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2014新课标,36(2)(3)(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审题专练】 获取和解读信息,青藏,低,大,三角洲,冬春,风沙,风沙,解析 第(1)题,冬春起沙的原因既考虑风力因素,也要考虑植被因素,同时考虑周围的地形等。第(2)题,风沙可以填埋路基,侵蚀路基,并对机车造成破坏,影响行车安全。从车、路两个方面展开。第(3)题,防止措施,一方面从沙源地找办法,另一方面从路段方面想办法。 答案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命题探源,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2.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草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技巧点拨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成因先要看清题意,是要求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自然原因: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 (2)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由原因入手,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 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2.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图所示:,对点演练,题组四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5.(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题组五 湿地形成与保护 6.(2015安徽文综,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干流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作出描述。第(2)题,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第(3)题,本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