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 6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07276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 6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 6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鉴赏 6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辛弃疾词两首,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以殁。,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水龙吟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他为了消愁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永遇乐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8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用典:又称用事,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句中,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些典故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诗句辞约而意丰,含蓄蕴藉,但也有人认为用典造成了语言的艰深晦涩。,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解多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辨活用 (1)遥岑远目(“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看,望) (2)赢得仓皇北顾(“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3)尚能饭否(“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积名句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015重庆高考)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015湖北高考)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014福建高考)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015安徽高考,2014江苏高考)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2014四川高考)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013安徽高考) (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2012山东高考) (8)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012安徽高考)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2015天津高考,2012湖北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目标一理解水龙吟的内容与情感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极力渲染“秋”字,有什么含义? 提示:指出登临的时间,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伤的基调。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 提示:采用移情于物(拟人、比喻)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中原收复无日,朝廷偏安苟和,志士不得其位。,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表现词人的孤寂和悲苦。,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提示:从“休说”看,作者反对张翰回归。实际这里的张翰应是作者自指,家乡沦陷,有家难归,流露出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的含义是什么?在全词中有何地位? 提示:含义:我所忧愁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地位: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是点旨句。 6.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愁苦心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目标二鉴赏永遇乐的情感与手法 1.永遇乐一词写到了许多人,作者对这些人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提示:孙权江山如旧,英雄不再,思念前贤,感慨无人抵御外侮。刘裕出身贫寒,终创伟业,暗讽朝廷,鞭策鼓励自己。刘义隆暗指宰相急功近利,对不做准备的出兵含有警告之意。拓跋焘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是悲愤之词。廉颇以廉颇自况,表达仍能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的悲愤。,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2.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京口是三国时吴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辛弃疾的登临之意。 3.永遇乐这首词除用典外,还明显使用了对比手法,根据提示,分别写出其作用。 提示:讽刺南宋朝廷的萎靡不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1.在水龙吟一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提示:在水龙吟一词中,词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出自己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2.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这两首词在意境、主旨、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提示:(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 (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片的议论作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片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纵横决荡,议论上能从形而上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多用事,层层转折,显得隐晦深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学习用典抒情 用典是一种表达技巧,即借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内容大多跟词人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词人回顾“四十三年”前从北方南来的经历外,全属用典。 词的上片,词人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物的历史故事,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志愿,尤其是对刘裕北伐军队“气吞万里如虎”的形象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这个胸怀光复大计的爱国词人就在眼前。词的下片,借用刘义隆草率北伐导致“仓皇北顾”的史实,告诫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希望他不要打无准备之仗,最后又用廉颇思为赵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词中用典,既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又刻画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和观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文本对译,学以致用 请借鉴学习辛弃疾擅于用典故的手法,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文字。在这段文字中,至少使用两到三个典故(或诗句),并且使用恰当,抒情自然。200字左右即可。 写作示例:在文学的殿堂里,我赞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也咀嚼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伤;感慨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惊喜,也领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惆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畏途,也奢想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春天时,赏玩“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胜境;夏天时,感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超然;秋天时,在“天阶夜色凉如水”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时,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本对译,技法鉴赏,美文品读,素材开发,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美文品读,素材开发,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 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 远不会失落! 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品读提示作者怀着对辛弃疾无比仰慕的心情,以其剑为感情抒发的线索,连缀出辛弃疾坎坷、不屈的一生。文中的剑就是辛弃疾的化身,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文章大气磅礴,语言优美,感情充沛,行文中多处穿插辛弃疾的诗词,给人以典雅华美之感。结尾深沉蕴藉,动人心魄。,美文品读,素材开发,“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其中“美芹”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南渡后20余岁的辛弃疾对于恢复事业充满信心与希望,他官职低微,仍不断上书进献谋略,他曾于1165年写了10篇论文献给宋孝宗,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虽然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运用方向责任、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美文品读,素材开发,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 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其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运用方向面对挫折、砥砺自己、永不懈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