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单元 文言实词 第3节 第1课时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77883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单元 文言实词 第3节 第1课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单元 文言实词 第3节 第1课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1单元 文言实词 第3节 第1课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分析综合 第1课时 题文对照,准确判断(复习课),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注】 小奚:书童。,这篇短文讲明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 A欲速则不达 B日暮途穷 C不耻下问 D半途而废 答案 A 【参考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单元“补上一课”“典例体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 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 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 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 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 A项,“直言不讳”错,根据原文中“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臣不胜大庆”可知于休烈回答得较为委婉。 答案 A,(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1请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_ 答案 本文主要记述了传主于休烈自幼敏悟而好学不 倦,累居要职而淡泊名利,死后尊荣而儒者无比的故 事。 2于休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 答案 (1)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审察形势,做好 本职事务 (3)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3文中哪些事件能表现于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_ 答案 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借助“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委婉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4分别找出题目中四个选项的对应区间。 A项对应区间: _ B项对应区间: _ C项对应区间: _ D项对应区间: _,答案 A项,对应区间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B项,对应区间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C项,对应区间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D项,对应区间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考点一 筛选文中的信息 先做 后讲,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到筛选信息的区域,运用排除法,做出判断。第句是说詹鼎勤奋,第句是说詹鼎廉洁奉公,第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排除,故选B。 答案 B,二、把握命题特点 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下面就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即学 即练 1文本陈情表(略)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一组是 ( )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A B C D,解析 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语句,联系全文可知,表明祖母刘氏对李密的养育之恩,表明对皇帝恩遇的感激;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再看其他四项,叙述李密侍奉祖母的孝行。上表,辞职,都是为了“终养刘氏”。“不能废远”指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区区”形容孝情之切,态度坚决。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明终养祖母的愿望,表达至孝之心。当然,“辞不就职”也可能由于李密仍在观望,暂不愿为新朝廷效力。但本题中,排除含有的项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C,解析 题干规定正确选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都是描写张衡的言行;其二,分别表明“善机巧”和“能理政”,“善机巧”指擅长制造巧妙的机械,“能理政”指具有治理政务的才干。联系全文内容可知,A项,是讲张衡的文学才能;是侧面描写张衡,但不能表现“能理政”。B项,制作浑天仪,表明张衡“善机巧”;表明张衡正直、有担当,但不能体现“能理政”。C项,制作候风地动仪,表明张衡“善机巧”;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任命他为郎中,与“能理政”无关。D项,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灵验如神,表明张衡“善机巧”;后文称这一举措的结果是“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说明张衡英明果断,有理政才干。 答案 D,(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本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15分钟热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 溪土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 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 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 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先做 后讲,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诸项费用供给不足”错误。原文是说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一百八十多万银两,国库无力供给。 答案 B,即学 即练 1文本张衡传(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衡才华过人而不慕名利。他年轻时到三辅一带游学,前往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擅长写文章,通晓五经,贯通六艺。公府屡次征召但拒不就任。 B汉安帝命公车特地征召张衡为郎中,两次升迁为太史令。汉顺帝时,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由于不趋附达官显贵,多年得不到升迁。 C.张衡先后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候风地动仪能准确测定地震的方位,史官记载地震由此开始。 D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下移,张衡向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升为侍中后,直言进谏而得罪宦官。任河间相时,逮捕、拘押奸党,政绩卓然。,解析 A项,强加因果,原文中,张衡“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与游于三辅、观太学没有因果关系。C项,曲解文意,“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指“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并不是说“史官记载地震由此开始”。D项,无中生有,“直言进谏”错误,张衡遭到宦官的诋毁是因为宦官们“恐终为其患”(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 答案 B,2文本寡人之于国也(略)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揭示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多少区别。 B孟子指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施行仁政的开端,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从而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联系起来。 C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王道思想的具体内容:保证百姓的基本生存条件,发展蚕桑生产、家庭养殖、农业、商业,并且发展学校教育,促使百姓完善德行。 D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驳斥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告诫统治者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样,孟子从反面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真正读懂原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及写作技巧,然后找准每个选项对应的信息区,仔细辨析。C项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到发展“商业”。 答案 C,考场问题聚焦:缺少比对,掉入陷阱,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 )(3分)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浩与吴玠大破之 A B C D,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太宗坚持要读“史官所记”,是为自己后来更好地治国提供借鉴。 B房玄龄与朱子奢都反对太宗看“史官所记”,主要是为了保证记史的真实。 C唐太宗对房玄龄等没有如实记录玄武门事件非常愤怒,责令他们重写。 D身居三职的李大亮为报张弼的知遇之恩,到处寻找隐匿不张扬的张弼。 解析 C项,“非常愤怒”错,属无中生有;“责令”也用语太重,不符合文意。 答案 C,【参考译文】 起初,唐太宗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的史事,都不让君主看见,这是为什么?”房玄龄答道:“史官不虚饰美化,也不隐匿罪过,如果让皇上看见必然会动怒,所以不敢进献。”太宗说:“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亲自翻阅当朝国史,知道先前的过失,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希望你撰写完成后上呈给朕看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言道:“陛下身怀圣德,行动没有过失,史官所记述的,按理都是尽善尽美的事。陛下唯独要翻阅起居,这对史官记事当然无所损失,假如将此规定传示给子孙后代,恐怕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饰过错袒护短处,史官必然难以避免身遭刑罚诛戮。,如此下去,则史官们都顺从旨意行事,远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载的历史,有什么可相信的呢!所以说前代君主不观看国史,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太宗不听其谏言。房玄龄便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改成高祖和今上实录;癸巳(十六日),书写成,呈给太宗。太宗见书中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用词多隐讳曲折,便对房玄龄说:“历史上周公诛灭管叔、蔡叔以安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鲁国。朕当年的所作所为,正与此类似,史官有什么可隐讳的!”立即命令删削浮华之词,秉笔直书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事。,八月,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身居三项要职,宿卫两宫,谦恭忠正谨慎,每次护卫值勤,必定坐着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龄非常敬重他,多次称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担当大的职位。 起初,李大亮为庞玉的兵曹,被李密抓获,原来的同伙都被处斩,大将张弼看到李大亮而将其释放,二人遂定交情。等到李大亮身居显贵,开始寻找张弼,想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张弼当时为将作丞,自己隐匿不说。李大亮在道上遇见张弼而认出他来,扶着张弼掉泪,并将自己的家产送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将此事上禀太宗,请求将自己的官职爵位全都授予张弼,太宗为了李大亮的缘故提拔张弼为中郎将。当时人都称赞李大亮不负恩情,也赞扬张弼不自我炫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