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六章 病因,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概述第一节 外感病因第二节 内伤病因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第四节 其他病因,重点与难点,重点: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各自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难点: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和联系痰饮和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概述,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把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后世多沿用,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其他病因,现代分类,探求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询问发病的经过及相关情况以推断病因“取象比类”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广泛地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进行联系比较并加以概括,以此来认识某些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辨证求因”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运用各种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来推求病因,第一节 外感病因,外感病因,一、六淫,六淫与六气六淫的共同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与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多从口鼻、肌表侵入 季节性: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除暑邪外,其他邪气一年四季都可见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的环境密切相关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或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病证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易使腠理疏泄张开而汗出;易侵犯人体的上部、阳经、肌表等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常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且病位游移,行无定处风性主动: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最为多见,且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性凝滞,主痛: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且有遇寒加重,得热减轻的特点寒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可见一系列典型的阳热亢盛的临床表现暑易伤津耗气: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又可使气随津泄,致津气两虚暑多挟湿:除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常兼见湿阻之症状。但以暑热邪气为主,湿邪次之。且暑不是必定挟湿,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常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还可损伤人体的阳气湿性重浊:多具有沉重感或重着不移的特征,常导致人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变得秽浊不清湿性黏滞:可见黏滞不爽的症状,常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及人体下部,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性干燥,最易损伤人体之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燥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伤人常自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损伤肺阴后,可致大肠传导失司,出现大便干结不畅等,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可见一系列阳热亢盛的症状,以头面部的症状尤为突出火易伤津耗气:可耗损阴津,又可使气随津脱火易生风动血:会燔灼肝经,致肝风内动;亦可入血脉,致各种出血证火易致疮痈:入血中,败血腐肉,致痈肿疮疡火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尤易影响心神,二、疠气,疠气的概念疠气的致病特点影响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疠气的概念,疠气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疠气所致的疾病,称为疫、疫疠、瘟疫等传播途径空气、饮食、蚊虫叮咬、接触传染,疠气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可通过空气、食物、蚊虫、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且只要接触到疠气者,多会发病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多属热毒邪气,其性疾速,常兼挟毒雾、瘴气等,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势凶猛、病情险恶的特点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一种疠气引起一种疫病,其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影响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如久旱、酷热、水涝、湿雾瘴气等,易滋生疠气而导致疫病的发生环境卫生:环境卫生不良,食物污染等因素,均可导致疫病的发生预防隔离:预防隔离措施不当,往往会引起疫病的发生,甚至大范围的流行社会因素:社会动荡不安,生活及医疗条件恶劣,则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第二节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一、七情内伤二、饮食失宜三、劳逸失度,一、七情内伤,七情的概念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概念,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正常时不会致病,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所主生理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情志活动发生有度病理脏腑功能活动紊乱情志变化异常情志过度损及相关脏腑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气血功能正常情志活动适度病理气血变化异常情志变化异常情志变化异常气血失调,七情的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直接伤及相应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临床又以损伤心、肝、脾三脏多见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常导致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影响病情变化:良性的情志变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而剧烈的情绪波动,则能加重病情,二、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过饥摄取的饮食明显低于本人的适度饮食量。摄食不足,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活动减退,抵抗力降低,容易外感过饱摄取的饮食明显超过本人的适度饮食量。暴饮暴食,可导致饮食阻滞中焦,脾胃受损。日久既可化热,又可聚湿生痰饮食无时:可损伤脾胃,甚至变生他病,饮食不洁,饮食不洁因食用不清洁,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见腹痛、吐泻、痢疾等也可引发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进食腐败变质或有毒食物,则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剧烈腹痛、吐泻,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饮食偏嗜,五味偏嗜:饮食的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长期嗜好某种味道的食物,就会造成与之相应的脏腑机能偏盛,久之还可损及其他脏腑寒热偏嗜:过分偏嗜寒热饮食,可致阴阳失调种类偏嗜:膳食结构不当,调配不宜,有所偏嗜,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三、劳逸失度,过劳,劳力过度(形劳):可耗损人体之气,尤易耗损肺脾之气;还可致形体损伤,久而积劳成疾劳神过度(心劳):长思久虑,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致心神失养,脾失健运房劳过度(肾劳):房事不节,会耗伤肾中之精气,过逸,体力过逸: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致脾胃功能减弱,或继发形成瘀血、痰饮等;阳气不振,正气亦虚,脏腑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容易外感脑力过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症,甚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百病丛生,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一、痰饮,痰饮的概念痰饮的形成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病证特点,痰饮的概念,痰饮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的形成,多由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成肺、脾、肾、肝及三焦在津液的输布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痰饮的形成还与这些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痰饮为有形之实邪,且无处不到,可阻滞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易影响水液代谢:痰饮形成后可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使水液代谢障碍更加严重易于蒙蔽心神:痰饮为秽浊之物,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出现心神失常的表现,痰饮的病证特点,病证复杂,变幻多端:痰饮可随气流行,无所不至,引起多种病证。且滞留于体内后,既可伤阳化寒,也可郁而化火,还可挟风、挟热等,变化多端病情缠绵,病程较长:痰饮重浊黏滞,且其致病复杂、多变,故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舌象与脉象特点:典型的舌象为腻苔或滑苔,典型的脉象为滑脉或弦脉,二、瘀血,瘀血的概念瘀血的形成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病证特点,瘀血的概念,瘀血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以及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中医文献中,称其为“恶血”、“衃血”、“蓄血”、“败血”、“污血”等,瘀血的形成,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致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或不能统摄血液,阳气虚损,温化不足,均可导致瘀血形成血寒致瘀:寒邪入于脉内,或阴寒内盛,脉道挛缩,则血液凝滞,运行不畅而致瘀血热致瘀:火热入营血,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或灼伤脉络,致出血而成瘀血出致瘀: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如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即成瘀血,瘀血的致病特点,易于阻滞气机:瘀血易阻滞于局部,影响气的运行。而气机郁滞,又使血行更加不畅阻碍血脉运行:瘀血为有形之实邪,无论是瘀滞于脉内,还是停积于脉外,均可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影响新血生成:瘀血日久不散,脏腑失于濡养而功能失常,影响新血的生成,瘀血的病证特点,疼痛:一般为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且多夜甚肿块:积于体表者见局部青紫肿胀;积于体内者成癥块,按之有形而质硬,推之不移,或有压痛出血:常量少而不畅,血色多紫暗或夹有瘀血块望诊:常见面色、口唇、肌肤、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瘀点,或舌下络脉曲张等脉象:常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三、结石,结石的概念结石的形成结石的致病特点结石的病证特点,结石的概念,结石由多种因素作用而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常见的有肝胆结石、胃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等结石较小者,临床症状常不明显,且易于排出;而结石较大者,则难于排出,多留滞于体内而致病,成为继发性病因,结石的形成,饮食不当:饮食偏嗜或不当,饮用水中的矿物质或杂质过多,均易导致结石形成情志内伤: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畅,日久可煎熬成胆结石服药不当:过服某些药物,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结石体质差异:先天禀赋差异或久病虚弱,以致对某些物质的代谢异常,易患结石病寄生虫感染: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结石的致病特点,多发于空腔性脏器:多发生在脏器的管腔内,如胃、胆囊、胆管、肝管、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易阻碍气机:结石为有形之病理产物,停留于脏腑器官后,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的运行与代谢易损伤脉络:阻于肾、输尿管和膀胱等部位,常可损伤脉络,导致血溢出脉外,而出现血尿,结石的病证特点,疼痛:多为阵发性,发作时剧痛难忍,甚则绞痛,缓解后又一如常人。部位常固定不移,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发生改变病程较长:大多数结石的形成过程缓慢,一旦形成后,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且易反复发作病情轻重不一:结石较小或泥沙样,易于排出,病情较轻,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结石大,或嵌顿于某处,病情较重,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第四节 其他病因,一、外伤二、虫兽伤三、寄生虫四、药邪五、医过六、先天因素,其他病因,一、外伤,外力损伤,外力损伤因机械或暴力等引起的创伤如跌仆、坠落、撞击、压轧、负重、努责、刀枪、金刃等所致的损伤轻皮肉损伤,出现局部疼痛、青紫瘀斑、出血肿胀等重筋骨、内脏的损伤,表现为关节脱臼、骨折、大出血、虚脱,甚至危及生命,烧烫伤,烧烫伤因高温而造成的损伤烈火、沸水、热油、蒸汽、雷电等灼伤轻灼伤皮肤可见局部灼热、红肿、疼痛或起水泡重焦炙肌肉筋骨则见创面如皮革样,或呈蜡白、焦黄,甚或炭化样改变。大面积烧伤烫伤,可导致神识昏迷,甚或死亡,冻伤,冻伤因低温所造成的损伤局部性冻伤多发生于手、足、耳、鼻、面颊等裸露在外及末端的部位。初起局部可见皮肤苍白、冷麻、作痛等;继而肿胀青紫,痒痛或起水泡,甚至溃烂全身性冻伤因外界阴寒太盛,使阳气严重受损所致可出现寒战、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甚则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如不及时救治,则可因阳绝而亡,溺水,因意外原因导致沉溺水中,水入于肺胃,可致气道窒塞,气体交换障碍,轻者若抢救及时可望复苏,重者则因溺而亡,化学伤,化学伤某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直接损伤强酸、强碱、农药、有毒气体、军用化学毒剂、煤气、沼气以及其他化学物品等途径口鼻、皮肤局部症状皮肤黏膜烧灼伤,或红肿、水泡,甚或糜烂全身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神昏谵语、抽搐痉挛等,甚至可致死亡,二、虫兽伤,毒蛇咬伤,风毒(神经毒)多见于银环蛇、金环蛇和海蛇等咬伤表现伤口齿痕小,仅有局部的麻木感全身症状首见头晕头痛、眼睑下垂、复视、面部肌肉松弛、张口困难及吞咽困难等,伴嗜睡、流涎、恶心、呕吐、听力障碍、二便失禁、发热或寒战、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停止,毒蛇咬伤,火毒(血液循环毒)多见于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等咬伤表现局部肿胀严重,可发生水泡、血泡或组织坏死,伤口可流血不止,日久可溃烂发黑,不易愈合;中毒后疼痛剧烈,痛似刀割、火燎、针刺样。且伴见多处出血,毒蛇咬伤,风火毒(混合毒)多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等咬伤表现兼见风毒和火毒症状,狂犬咬伤,可因感染狂犬病毒而导致狂犬病初起仅出现局部疼痛、出血,其潜伏期长短不一发作后,出现烦躁、惶恐不安、牙关紧闭、抽搐,以及恐水、恐风、恐声等症状,病死率极高,虫螫伤,某些虫类可通过毒刺、毒毛或口器刺吮人体而导致损伤常见的有蜂螫伤、蜈蚣咬伤、蝎螫伤以及毛虫伤人等轻者局部红肿疼痛重者高热、寒战等全身性中毒症状,三、寄生虫,蛔虫,又称“蚘虫”、“长虫”感染途径饮食入口表现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常伴有面色萎黄、夜间磨牙,或大便排出蛔虫,或腹部触及索状虫块等日久则致脾胃虚弱,气血亏损,面黄肌瘦,在小儿则易患疳积,蛲虫,感染途径手指、食物污染表现肛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在夜间肛门痒时,其肛门周围可见细小色白的小虫蠕动病久则可耗损气血,导致脾胃虚弱、形体消瘦等,绦虫,又称“白虫”、“寸白虫”感染途径食用生肉或未熟猪、牛肉表现腹部隐痛、腹胀、腹泻、食欲亢进、面黄体瘦等,且粪便中常可见白色带状成虫节片,钩虫,感染途径接触被钩虫蚴污染的泥土或水而感染表现初起可见趾间等处灼痛、红肿、奇痒、起泡等或见纳差、腹痛、便溏以及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日久则致气血亏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甚或周身浮肿而成黄肿病,血吸虫,中医文献中称“蛊”或“水蛊”感染途径多因接触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得表现初起可见发热恶寒、咳嗽、胸痛,继而腹泻、下痢脓血;日久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郁滞,可见脘腹痞满、胁下癥块,甚或臌胀腹水、腹大如鼓、面黄体瘦、神倦乏力等,严重者则可见吐血、便血,预后多较差,四、药邪,药邪的形成,用药过量:药物用量过大,易产生毒副作用炮制不当:某些含一定有毒性成分的药物,若不进行加工炮制或加工炮制不规范,易导致中毒配伍不当:配伍不当,可导致中毒 用法不当:用法不当,或违反禁忌,可致中毒滥用补药:盲目服用某些补药,可引起机体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药邪的致病特点,中毒:中毒症状与所服药物的成分、用量等有关。轻者表现为头晕、心悸、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则出现全身肌肉震颤、烦躁、黄疸、紫绀、出血、昏迷等,甚至可致死亡加重病情,变生他疾:用药不当,既可使病情加重,也可引起新的疾病发生,五、医过,医过的形成,言行不当:医生态度生硬甚或粗暴,说话不注意分寸等,会形成不良刺激,导致病情加重处方草率:开处方时字迹潦草难辨,或故意用别名、僻名,可导致错发药物,贻误治疗诊治失误:医生辨证失准,用药失误,或施治时手法操作不当,均可加重病情或导致其他病变,医过的致病特点,易致情志异常波动:医生态度生硬、举止粗鲁或诊治草率,可引起病人的不信任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若医生言语不当或泄露病情,还可引起病人情志出现剧烈波动,或拒绝治疗加重病情,变生他疾:医生言行不当,处方草率,或诊治失误,均可贻误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六、先天因素,胎弱,胎弱胎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异常所致的发育障碍、畸形或不良,胎毒,狭义胎毒某些疾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如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等广义胎毒受孕妊娠早期,因其母感受邪气而患有某些疾病(包括隐性之疾),或误服药物等,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后渐见某些疾病或异常,小 结,小 结,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