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思,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 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末年,为 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 军。李密失败后,后随李密投唐,辅佐唐高祖李渊 和唐太宗李世民。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 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曾主持周、 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 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征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 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能够节制私欲,赏罚分明,被誉为“从谏如流”。贞观中期,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国家安定,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贞观十一年,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大臣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然而,魏征魏征却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从这一年即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年,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奏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泉源,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思国安 积德义 (比喻),德不厚 思国安 (反面),臣知不可,而况明哲,人君当重 居大 不念安危 奢俭,亦 (照应),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一、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思考题: 1 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一段落简析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 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 问, 几乎带有“挑衅”的口吻,简洁有力.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 从反面 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简),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用课文原话回答)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取易 守难?,殷忧 竭诚待下 得志 纵情傲物,善始繁 克终寡,吴越一体,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虽,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骨肉行路,第二段落简析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以设问“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引出更具体的 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借鉴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二、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思考题 1 请把文中的“十思”加以归纳,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的内容。 2 作者心目中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3 文中的“垂拱而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否相同,请说明原因。,第三段落简析 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奢侈(第1、2条), 戒骄躁(第3、4条) 戒纵欲(第5、 6条),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十思的核心内容 正己安人,果真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使自己的品德端正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见欲 知足自戒 将作 知止安人 念危 谦冲自牧 惧溢 江海下川 乐游 三驱为度 忧怠 慎始敬终 虑蔽 虚心纳下 惧邪 正身黜恶 恩加 因喜谬赏 罚及 以怒滥刑,总十思 宏九德 简能任 择善从,智者尽谋 勇者竭力 仁者播惠 信者效忠,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何必劳苦 代百司之职位,从内心的“知足”,行动上的“知止”,地位上的“高危”,以及戒骄戒躁、游乐有度、善始善终、虚心纳谏、赏罚有据等方面提出“十思”。,思,人君当思,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思考题: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总结: 1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2 请你谈谈, 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答:(略),1根本:古义为草木的根部。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纵情:古义为放纵自己,不加克制。今义为尽情。 3骨肉:古义与今义相同,皆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4以为:古义为“以(之)为”,即“把(它)作为”。今义为认为。,安: 1安定 2怎么 3哪里 4指享受 信: 1诚实 2信任 3信用 4相信 求: 1追求 2探求 3请求 4追求 治: 1治理 2医治 3惩治,练习二,古今异义词辨析,以 1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 2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3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4就要想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5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哉 1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2难道君主的子孙一定没有好的结果吗? 3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所 1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2山头被天晴后的积雪洗(干净)。,练习三,写作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延伸阅读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kai, 切实,与事理完全相合)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 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 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 疾苦虽已乂( yi,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 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鹞死怀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补充资料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 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