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梁的剪力和弯矩

上传人:加Q294****549海量... 文档编号:172548 上传时间:2017-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梁的剪力和弯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衡梁的剪力和弯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衡梁的剪力和弯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梁的剪力和弯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像图 1.5(a)所示悬梁自由端在倾斜拉力 P 的作用下的问题。如果将平衡梁在截面 mn 处截断且将其左边部分作为隔离体(图 1.5(b) 。可以看出隔离体截面(右边)的作用国必须和左边的作用力平衡,截面 mn 处应力的分布情况我们现阶段是不知道的,但我们知道这些应力的合力必须和拉力 P 平衡。按常规可将合力分解成为通过质点作用于横截面的轴向应力 N、平行于截面的剪切力 V 和作用在平衡梁平面中的弯矩 M。作用在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剪切力和弯曲应力就是应力的合成力。比如静止的固定梁合成力可由平衡方程得出,如图 1.5 所示悬臂梁结构。这样就可以得到图形另一部分中的图示自由部分的三个平衡方程式。由水平合力和垂直合力的方向,可得: N=Pcos 如果将平衡梁在截面 mn 处截断且将其左边部分作为隔离体(图 1.5(b) 。可以看出隔离体截面(右边)的作用国必须和左边的作用力平衡,截面 mn 处应力的分布情况我们现阶段是不知道的,但我们知道这些应力的合力必须和拉力 P 平衡。按常规可将合力分解成为通过质点作用于横截面的轴向应力 N、平行于截面的剪切力 V 和作用在平衡梁平面中的弯矩 M。作用在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剪切力和弯曲应力就是应力的合成力。比如静止的固定梁合成力可由平衡方程得出,如图 1.5 所示悬臂梁结构。这样就可以得到图形另一部分中的图示自由部分的三个平衡方程式。由水平合力和垂直合力的方向,可得: N=Pcos V=Psin如果将平衡梁在截面 mn 处截断且将其左边部分作为隔离体(图 1.5(b) 。可以看出隔离体截面(右边)的作用国必须和左边的作用力平衡,截面 mn 处应力的分布情况我们现阶段是不知道的,但我们知道这些应力的合力必须和拉力 P 平衡。按常规可将合力分解成为通过质点作用于横截面的轴向应力 N、平行于截面的剪切力 V 和作用在平衡梁平面中的弯矩 M。作用在截面上的轴向应力、剪切力和弯曲应力就是应力的合成力。比如静止的固定梁合成力可由平衡方程得出,如图 1.5 所示悬臂梁结构。这样就可以得到图形另一部分中的图示自由部分的三个平衡方程式。由水平合力和垂直合力的方向,可得: N=Pcos V=Psin 由通过截面 mn 质心的轴向总弯矩,可得 M=Pxsin 其中力是自由端到截面 mn 的距离。因此,通过隔离体图解和静态平衡方程,可简单地计算出各合成力。属于单独作用的轴向应力 N 的应力已经在第二单元讨论过了,在这里我们将讨论怎样解出与这些应力有关的弯矩 M 和剪切力 V。假设如图 1.5(b)所示合成力 N、V 和弯矩 M 的作用方向为正,当我们在讨论梁左半部分受力平衡时,符号很重要的。如果考虑到右半部分时我们会发现合成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如图 1.5(c),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应力的代数符号不是取决于应力的空间方向,如左、右之类而更取决于与其作用的材料有关的方向。为了说明事实,应力 N、V 和弯矩 M 的规定方向在图 1.6 平衡梁微元中反复使用。大家知道轴向应力:以弯矩压缩梁的上部为正,从它作用的面指向外为正(拉伸)剪切力是其作用面内顺时钟作用为正。例题剪支梁 AB 受集中应力 P 和弯矩 M0的作用。如图 1.7(a)所示,在下面条件下在梁截面中求剪切力和弯曲应力,(a)距中心左侧微小距离 (b) 距中心点右侧微小距离解:首先分析平衡梁,求出支反力 RA 和 RB。由 AB 两点的弯矩得两平衡方程。由下式求得 RA=3P/4 - M0/L RB=P/4+M0/L梁中点截面左侧,梁两侧自由体图解已给出,此外我们选择梁的左侧详细图如图 1.7(b)所示。此图中应力 P、支反力 RA,还有未知剪力 V 和弯矩 M,这两个力是反方向的,弯矩 M0 没有标出,因为平衡梁刚好被从 M0作用点截开。垂直方向的总力为 V=R - P= -P/4-M0/L这个方向表明剪力 V 是反方向的,因此,它的作用方向如图 1.7(b)所假设。由切割处的轴向弯矩可得:M = RAL/2-PL/4=PL/8-Mo/2由方程中两项的大小关系可以看出弯矩 M 子可能是负的。为了得到截面右侧的应力合力,将平衡梁用如上方法切开,其隔离体如图 1.7(c)所示,此图和前者的维一不同之处是弯矩 M0 作用在这物体左侧截面处,再由垂直方向的合力和截面处的轴向弯矩得:V= - P/4- Mo/L M=PL/8+Mo/2综上所述,剪彩应力不会随着截面从左侧到有 M0 作用的右侧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弯矩代数值增加到了与 M0 相等。(从中选出来:史蒂芬盖尔,P. Timosheko 和詹姆士 M.材料力学,reinhold Nostrand 厢式客货两用车有限公司,1978 。 )六、参考文献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4) 。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清华大学曹金榜、易锡麟、张玉峰、陈养田、张春编。机床主轴变速箱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3. 华东纺织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编。机械设计图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4. 吴振彪主编。机电综合设计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 顾熙棠、迟建山、胡宝珍主编。金属切削机床(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编。机床设计手册(一至三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7. 邓星钟主编。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8.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师手册(上册、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魏俊民、周砚江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11.薛栋梁编著。MCS-51/51/25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一)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2.张洪润、蓝清华编著。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张迎新 等编著。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第二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4.中国 IT 培训工程委员会编。Protel99 电路设计培训班。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15.何永然、唐增宝、刘安俊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学大学出版社,200216.周良德、朱泗芳等编著。现代工程图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谢铁邦、李柱、席宏卓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武汉:长沙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8.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美) Louis Gary Lamit 著 李世国、蒋晓、周一届、何建军 等译。Pro/ENGINEER 2000i 实用教程。北京: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