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71599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的起草任务来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昌航飞苦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西昌学院“四川苦荞麦”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西昌阳光尚品苦荞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环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三匠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梅、肖诗明、乔秀明、曾凡骏、景明亮、肖全伟、强宇、史碧波、郭艳、陈代伟、万渝平、黄红、王和兵、邓正中、张先伦。(二)简要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始于 2015 年 1 月,由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牵头,并联合其他标准起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本标准严格按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起草小组根据拟定的工作进度,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基础标准和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及技术资料,深入相关生产企业调研,了解和熟悉苦荞茶生产工艺及流程,通过调研和研讨,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苦荞茶定义;同时,收集相关企业苦荞茶样品进行品评和检测,并汇总了我院自 2007 年以来承检的苦荞茶样品的检测数据,通过对上述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参考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确定了标准拟制定的各项指标限值。在上述各项工作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一致。本标准为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其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标签等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并直接引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岐。标准草案向食品监管及检验机构征求意见进行文字描述修改,后经专家评审,按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最新格式进行了修改,并限定苦荞茶中辅料的添加比例,调整了铅限量。二、标准的制定原则本标准制定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及其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采纳适用指标,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三、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一) 适用范围:根据我省苦荞茶产品生产工艺,对苦荞茶的适用范围定义如下: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混合或不混合、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按原料及加工工艺分为原味苦荞茶和调配苦荞茶。(2)产品分类考虑苦荞茶产品既保留其特有风味及黄酮的生理功效基础上,又能不断创新发展的多样性,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因此标准中对苦荞茶进行了分类,并在产品分类中制定了调配苦荞茶中的苦荞麦在 80%以上的要求。(三)技术要求直接引用及参照的相关标准见表 1。表 1 引用及参考相关标准汇总表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1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3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5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6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7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8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9 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10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 族和 G 族的测定11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2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13 GB/T 10458 荞麦14 NY/T 1295 荞麦及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1. 感官要求采用直观方法了解产品质量。通过目测、鼻嗅、口尝方式评定苦荞茶的品质,感官指标要求达到: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和色泽,按 1:30 沸水冲泡 3 分钟后,汤色呈浅黄色或黄绿色,汤汁清亮,具有苦荞茶特有的香味和滋味(或兼有添加的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香味和滋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2. 相关理化指标(1)水分限量由于苦荞茶贮存期较长,为保持其感官风味和产品品质,防止在产品保质期内变质,因此将水分限量列入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范围。汇总 212 份样品检测结果,其中 185 份样品水分含量5 g/100g,25 份样品水分含量510 g/100g,2 份样品水分含量 10 g/100g。综合上述统计结果,将水分限量设定为10.0 g/100g 。(2)总黄酮含量苦荞中总黄酮的主要成份是芦丁,又名维生素 P。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等,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其作为苦荞茶的特征成分,也是消费者购买该类食品时重点关注的成分,因此制定了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低限要求。汇总 119 份样品检测结果(以干基计),有 114 批次样品总黄酮含量1 g/100g,有 5 批次样品总黄酮含量1 g/100g,总黄酮含量低于 1 g/100g 样品中配料添加有荷叶的调配苦荞茶样品总黄酮含量为 0.7 g/100g,在总黄酮含量2 g/100g 的 60 批次样品中,有 8 批次标识有造粒字样的苦荞茶其总黄酮含量均大于 2 g/100g 。黄酮(芦丁)在苦荞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整体植株中黄酮(芦丁)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花茎或叶种子(苦荞麦),而对于苦荞麦,黄酮(芦丁)含量呈现麸皮外层粉芯粉的分布特征,同时由历年数据统计可知:苦荞芯粉、苦荞统粉、苦荞麸皮中黄酮(芦丁)含量分别为 0.2-0.5g/100g、1.3-2.2g/100g、3.0-4.9g/100g,印证了此分布特征。因此,去壳后仅采用籽粒加工而成的原麦苦荞茶其总黄酮的含量相对较低;而保留了麸皮经分层制粉、配料、成型加工而成的造粒成型苦荞茶,其麸皮在产品中的占比提高,而心粉的占比相应降低,整体而言产品中总黄酮(芦丁)的含量相对较高。上述汇总的检测结果也印证了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苦荞茶,其总黄酮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综上,在干基样品中,将原麦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0.8 g/100g,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2.0 g/100g 。此外,在最大限度保留苦荞茶特有风味及黄酮的生理功效的基础上,考虑调配苦荞茶发展的多样性,将调配原麦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0.5 g/100g,调配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1.5 g/100g 。3. 真菌毒素限量167 份样品黄曲霉毒素 B1 检测结果均小于 5.0ug/kg。参照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谷物及其制品,将黄曲霉毒素 B1 的限量定为5.0 g/kg。表 2 GB 2761 中谷物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 B1 限量值食品类别(名称) 指标 限量 g/kg谷物及其制品小麦、大麦、其他谷物 黄曲霉毒素 B1 5.0其他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 GB 2761 规定。4. 污染物限量(1)铅汇总 267 份样品铅检测结果,其中 150 份样品铅含量1mg/kg,16 份样品铅含量1mg/kg2 mg/kg,1 份样品铅含量为 2.3 mg/kg。考虑苦荞茶作为冲泡饮品,食用方式与茶叶相似,均为冲泡后饮水,每天的冲泡量不大,且调配苦荞茶添加了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因此参照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将原味苦荞茶铅限量值设定为1.0mg/kg,调配苦荞茶限量值设定为2.0mg/kg。(2)镉汇总 153 批次样品镉检测结果,其中 27 份样品镉含量0.1mg/kg ,106 份样品镉含量 0.1mg/kg0.2 mg/kg,9 份样品镉含量 0.3 mg/kg。苦荞茶的食用方式为冲泡饮水,且调配苦荞茶添加有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参照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香菇、花生等,将镉限量设定为0.5mg/kg。(3)砷汇总 163 份样品砷检测结果,结果均小于 0.1mg/kg。 苦荞茶的食用方式与茶叶类似,因此对砷不作限量要求。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 GB 2762 规定。5. 农药残留限量按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执行。6.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7.生产加工过程和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规定。四、标志、标签预包装产品标签应符合 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同时为防止非单一苦荞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与以单一苦荞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在食品名称上产生混淆,因此增加了配料中添加有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的,应标明“调配原麦苦荞茶”、“调配成型苦荞茶”的要求。五、其他说明:1、该产品不属于开袋即食类产品,按照 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微生物限量适用范围,不需检测致病菌。2、由于该产品为冲泡饮用,按照 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可不标示营养标签,但如企业声称营养功能或成分,则必须按照该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