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_政治科学(第六版)笔记.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6363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斯金_政治科学(第六版)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罗斯金_政治科学(第六版)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罗斯金_政治科学(第六版)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科学第一编 政治基础第1章 关于政治的科学一、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即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争,集中于两个问题:1、领导者为何及如何做决定?2、为什么公民遵守绝大部分决定而有时却不遵守其他部分?二、合法性的三个方面:1、 合法性:A:政治科学中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最初含义指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意思增加,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现在的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B: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如独立宣言中所说的“对统治的同意”。C:政府获得合法性的方法有四:长时间的存在;良好的政绩;组成结构;操纵国家象征。2、 主权:A:最初含义是独裁者统治其王国的权力,后来词义扩大为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即成为其地盘的主人。B:主权与合法性相互关联,合法性式微的国家很有可能丧失主权,也很容易成为邻国扩张的对象;C:一个国家能够从其他国家获得越多的外交承认,就越能维持它的主权与合法性。3、 权威:A:指特定的领导人赢得服从的能力。常与影响、操纵、说服和强制区分开来,只有权威才依赖于人们服从领导的义务,这种服从来自于领导者所属职位的合法权力,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服从权威。B:权威来自于职位,但它也必须加以培养,它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联,并且需要结构性的制约支持;C:权威还必须让自己受到尊重。4、 合法性、主权和权威三者相互关联:A:三者其实是合法性的不同说法,如果一个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它就具有合法性;如果一个国家的存在是合法的,它就拥有了主权;如果一个领导的统治是合法的,他就是有权威的。B:合法性是对政府的遵奉,主权是对国家的遵奉,而权威则是对领导者个人的遵奉。三、政治权力1、 权力的定义: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做某事的能力;2、 关于政治权力的解释:A:生物学: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生物学解释,“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现代生物学的解释是领导者是人类的天生的行为,是代代相传的。B: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数人是天生的遵奉传统者,同一群体中的多数成员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定的。(“群思”指领导集体告诉自己一切正常,现行政策运转良好,结果造成政策失误。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把自己融入群体并遵守它的规范。C:文化上:人类学家得出结论即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是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的,这种价值是通过父母、学校、教会和大众媒介来传承的。这一学派认为当政治系统割断与文化系统的联系时,麻烦就会产生。但有两个问题:其一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其二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文化的,那么政治系统就会像互不相同的文化那样呈现出多样性,但是在政治领域,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文化的土地上有着相同的政治态度和模式。D:理性:即把政治当作人类理性的广泛运用来加以研究,如理性选择理论根据的就是人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物的能力。此外,建立在人类理性假设上的政治体系更有可能进行公正的和人道主义的治理,因统治者会尊重被统治者辨别真伪的能力。E:非理性的:非理性主义于19世纪晚期成立,认为人基本上是感性的,是受神话和俗套支配的,因此政治其实就是一种象征符号的操纵。人群就像野兽一般被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煽动着去执行他们的吩咐,如墨索里尼。F:合成的权力:集将上述所有考虑在内,以上因素相互融合在一起。政治权力不能被看作是有限的、可测量的;即使“夺取权力”成功,也不可能自动拥有合法性和权威;权力与政治不是一回事,政治是一些目标或政治的结合,而权力是达成这些目标或政策所必需的。权力是政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力的工具。 四、关于政治科学1、 政治科学就有传统的学术特征:推理的、公正的和用论据支持的。2、 政治科学的好处:不是培养政治家所必需的训练,而是一种平静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政治分析。3、 政治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行为主义的和后行为主义的。A:传统的:包含了相当广泛的研究方法,有哲学的和伦理学的,也有制度的和权力取向的。如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等寻求“应当”,马基雅维利将焦点放在“权力”上,威尔逊则放在制度政府的正式结构上。B:行为主义:上世纪50年代,关注的是人类的实际行为而不是与之相对立的思想或感觉。受孔德的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我们通过社会观察积极有效的资料,就能改进社会科学,并通过它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借用心理学家从选举、民意调查、议会投票等数据赋予了政治理论一个经验性的基础。这在检验政治的“社会基础”时特别有用,这个基础就是每个公民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有助于政治系统按自身方式进行运转。C:后行为主义:60年代末受到批评,认为其所检验的只是一个既定时刻的既存事实,忽略了变化的可能性,这种研究受到时间的约束,还被认为关注的只是相当小的论题,而避开了重大的政治问题。之后后行为主义出现,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统主义的和行为主义的方法的综合,即使用传统主义的定性资料和行为主义的定量资料,将历史和制度与当前的民意等同视之。 五、简化现实关于政治系统1、 模型:对现实的简化,是社会科学家用来整理资料、创立理论和进行预测的。2、 政治系统:把复杂的实体看作系统的思想来自生物学。系统思想的难题在于:你不能改变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改变一个组成部分也将改变其它所有部分。在这一系统模型中,很多人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生物系统一样运作。但是系统模型却总是遇到困境的,目前还没有完美的模型来解释和预测政治行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第2章 民族、国家与政府一、民族的概念1、 民族的概念:最初意思有点像一个大部分,到17世纪,变为今天统治我们的强有力的大型政治实体。国家权力与占有一块领土并有着许多共同点(历史、文化、语言)的民族的概念合并到了一起,这就是民族国家,一个民族和政府结构的结合体。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新的力量出现,即民族主义。2、 民族国家的要素:A:领土:大体上都有明确的地理区域。而当所声称的领土出现重叠时,结果常常是战争。B:人口:一定的人口。理论上,它应该是具有凝聚意识和明确的民族性的。C:独立:意味着它是作为一个“主权”实体来管理自己的。就定义而言,所有国家都有主权和独立,但是有的国家却要比其它国家拥有更多的主权和独立。支持主权独立的是其它国家的“外交承认”,特别是那些主要国家。D:政府:一个国家必须明显拥有一些针对民众的有组织的力量。没有政府,就没有国家。然而,政府在一定情况下能够独立于国家而存在。合法政府的存在并不必然意味着它能有效控制它的领土和人口。3、 民族国家构建的危机:五个阶段,国家的结构取决于解决这些危机的成功与否。通常一个国家要同时面临很多危机,而不是足够幸运地一步一步来。A:认同性:原先认同于部落、地区或其它亚国家团体的人必须认识到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第一批公民这并不会轻易、快速或自动地发生。B:合法性:一个政府必须培养公民对它的尊重和自愿服从,要让人民广泛认识到政权的统治是合法的。C:渗透性:意指国家实际上必须让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即使在偏远的或文化迥异的地方。缺乏渗透性意味着一个政府的法律只能停留在局面上。D:参与性:当人们充分意识到自己被统治时,他们就要求能在政府里说得上话,即要求有投票权。政府通常害怕扩大选举权所带来的后果,解决参与性危机的最好办法是采取渐进的步骤,如英国。E:分配性: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也得不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涉及到国家经济收入的分配。4、 战争的作用:国家构建中的一个不利方面就是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征服来建立和加强的。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国家的生存是第一要义。为了生存的利益,他们建立军事力量以对付任何威胁的联合,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扩充他们的政治体系并使之现代化。A:必须不断增加税收以供军备之需;B:为了建立更大、更好的军事力量,独裁者被迫加强对其王国的组织与管理,同时需要增加税收与人力。C:通过战争的力量或示范作用,欧洲国家向第三世界传播了它们的组织、技术和民族主义,战争使它们面临着选择:要么现代化,要么灭亡。 二、政府:是什么和做什么?1、 关于人类需要一种方式以组成共同体并进行治理,其理由有:A:弗洛姆认为:人由于害怕孤立于社会和独立承担责任,因而组成大型团体来逃避这种紧张并要求个人自由和自治。B:洛克认为:政府是保护人民财产和权利的工具,代表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同意。C:政府扮演着类似裁判员的角色:定下基本的规则,让每个人都必须遵守。E:之所以能够厉行规则,部分原因在于它控制着死刑判决并垄断依法使用暴力的权利。2、 政府的一般目标:最高目标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生存、稳定以及经济的和社会的福利。为此,一个国家必须自我保护以保证国家的生存,而要得到其它国家的承认,要依赖于自身的政治稳定。自身的政治稳定在于权力转换体系的固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换来的支持等等。提高普遍的福利包括努力消除贫困,最大限度提供全民受教育的机会以推动技术进步。3、 国家面临着两个经济方面的问题:应归国家所有或监督的经济是多少?有多少国家财富应当用于再分配以帮助社会上的贫困人口?由此产生四种方法:A:自由放任:亚当斯密的追随者,认为人们的成几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营状况,政府无权干预这个自然过程。国家所有低,社会福利低。如美国、瑞士。B:福利国家: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来帮助景况较差的人。国家所有低,社会福利高,如西北欧的福利国家,瑞典、丹麦等。C:政府统制:早于自由放任的古老体制,开始于法国国王为了法国的财产和权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来监督企业,包括国家对铁路、银行、石油和其它大企业的所有权。很多发展中国家追随这种模式。国家所有高,社会福利低,如法国、巴西等。D: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广泛的社会福利。4、 作为现代化原动力的国家:认为国家是并且应当是现代化的原动力,即国家组织现代化生产与发展政府,如战后日本等。5、 政府类型:A:亚里士多德的论政府的六种类型: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民主制、暴君制、寡头制B:亚系统的自治:把亚系统的自治程度或多元化的程度当作关键特征来区分不同的政府类型,如极权主义政府、民族的或宪政的政府。C:国内政治权力的集中:政治权力在不同阶层分享的方式也是划分标准,如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 三、现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1、 公共政策:是一种政府官员和机构的权威性行动,它是用来满足被感知的国家需求的,包括法律、司法布告、执行命令和行政决定。政策是通过规划来实施的,这些专门措施的目的在于对政府行为和公共生活产生影响。政府选择政策和规划是与国家的广泛目标相一致的。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价值的优先顺序。这是一个复杂的决定过程,它是政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由于公共政策包含着一种选择,所以常常引起争论,并且不得不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来辩护,而事实上这个词不能被很好的界定。2、 公共政策:实质性与象征性。A:实质性:实质性的公共政策决定公共资金开支,公共资金是每个国家都稀缺的国家资源。B:象征性:通常不需要很多的财力或人力,也常常不是立法过程的一部分。3、 实行象征性或非实质性的公共政策指:那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上的关键人物。象征性政策比实际的政府行为和结果更为重要,因为人们所想的通常要比政府的实际作为更重要。A:创造推广制度象征是为了创造一种可以认同的东西。B:道德象征也常被政府官员用来营造氛围。C:象征甚至可以导致战争。 第3章 个人与宪法一、现代世界的宪法:1、 定义:通常认为宪法是一个为社会治理设立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而政治学家却在更宽广的意义上界定这个词汇,认为是一套规则和习惯,不论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法定的或超法的,政府要据此处理事务。在现代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成文宪法,它规定了政府的形式、机构制度以及各种限制,还设立了平衡多数和少数利益的指导原则。2、 本国的最高法律:宪法是社会的基本法律,它意味着不能轻易改动。A:宪法条文的概括性。(司法审查制度)B:宪法和立宪政府。宪法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被解释的方式,所以两个不同的国家完全可以采用同样的宪法,但却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政府形式,而且给予公民的权利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英美等国的政府是立宪政府立宪主义指的是政府权力受到限制以及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的程度。3、 宪法的目标:把国家的理想目标写入条文从而提供一种象征功能,它们规定了政府的结构形式,并试图为政府统治的权利进行辩护。A:表述国家的目标:序言和权利清单是象征性的表述,它们所表明的价值、观念和目标看来是国家政治文化的最好表达。虽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目标,但对这些目标和价值的解释还需要政府决策者灵活掌握。B:形成政府的结构:如描绘政府具体结构和职能,联邦制国家的宪法也概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C:确立政府的合法性:虽然这个作用是象征性的,但它的实际功效却不容否认。许多国家甚至不会承认一个新建立的国家,除非它采纳一个成文宪法,宪法是持久和责任的标志。当然,宪法的成文与否对一个合法的、稳定的政权来说并不是绝对必需的,而即使在拥有成文宪法的国家里,也有无数的传统、习惯和律例构成宪政秩序的一部分。4、 宪法的适用性:A:美国宪法:观察其文件的灵活性:持有与携带武器的权利。联邦权力平衡的变化。两者都与现实不符,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使其可以继续存在,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解释。B:宪法的适用性:它能保护权力吗?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名解),用来保障世界各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世界观点的象征性表述(没有实际的制裁权力),世确立了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违犯的基本道义和目标。当然,其价值是象征性的。世是依照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制定的,确定了许多西方政治思想家所认为的基本公民权利,宣称所有人都具有这些权利,如生存权、集结社自由等,政府不应任意剥夺。除了在公民和政治权利之外,世还为各国公民规定了许多经济的和文化的需求。少数派团体和公民自由:世写明少数派团体有权保持它们的文化独立性,而困难则在于第一要如何确定什么是少数派团体,第二它们的权利是什么。5、 美国的表达自由:表达自由是任何标榜民主的国家的一个标志。而同时表达自由也必须受到限制,在美国的做法即是如此。因此关于言论自由的争论从未停止。A:表达自由的历史:言论自由和煽动罪:煽动罪在普遍法里指任何企图通过对政府或官员的批评在群众中制造不满或反抗的言行,在权利法案通过后的若干个时期,美国政府都曾以煽动叛逆罪压制过一些激进的言行,第一个法案通过是1798年。第二个则是在内战时生效。20世纪的煽动罪法案:1940年的史密斯法是国会通过的最为广泛的煽动罪法案,而美国历史上最为严厉的立法可能是二战后的麦卡锡时期通过的反对共产党人颠覆威胁的法案。B:要在国家保护安全的需要和自由表达和自由结社的实践之间寻求平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法院也从未能够对政府可以限制言论自由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立宪政府:它能保护一切吗?1、 两个问题:A:几乎每个国家都采用成文宪法;B:尽管成文宪法几乎是通用的,但该文件仍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权者的解释。2、 宪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规定对人权的不变的保护,也不在于勾勒政府的组织结构。3、 更为合适的是把成文宪法看作目的和理想的表达,是人民最高目标的体现。宪法的功能必须是象征性的而不能拘泥于字面。作为象征性的表述,它的功用看起来显然是来自它的普遍性,它是普遍使用的关于现代世界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文本,它的最高检验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本本。 第4章 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一、现代民主制1、 代议制民主:在现代世界民主制不再是人民直接制定所有的政府政策,今日的民主制是一种政治系统,该系统为定期更换政府官员提供合乎宪法的机会;一种社会机制,该机制允许尽可能多的人通过在政治职位竞争者中作出选择,以影响重大决策。“合乎宪法”意味着政府是有限的,而对权力的合法使用的限制不仅适用于人民,而且也适用于政府。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A:人民对政府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对现代民主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检验,因为在民主制度下政策制定者的合法性常常依赖于他们所得到的支持,这种支持的形式就是选举中的多数票。这种对领导者的支持由其继任者继续保持下去,这是支撑民主制的关键因素。民主政府的各个机构也维持着较少的对自身行为负责的官员并为他们因不再胜任而被免职作好准备,因此,再度选举是人民表达支持和控制政府政策一般方向的方式。B:政治竞争:当对政策的选择被放到选票上时,人们通过投票拒绝不满意的官员的权利就得到了支持。C:权力交替:在民主制下,执政党将定期得到更替,这种更替既根据实际的任职者也根据普遍的观念,由此多数党变成了少数党。D:民众的代表:在代议制民主里,选民选出代表作为立法者并由此表达和保护他们的共同利益。有些理论家认为除非议员们把选举当作实现选民意愿的授权,否则一个体制就是不民主的。代议制民主并不意味着代表必须是选民的摆设,相反,它意味着人民作为一个实体必须能够控制政府政策的大体方向。E:多数原则:包括重要政策在内的任何政府决定都很少得到完全的认可。通过一个团体赞成的问题,另一个团体可能反对。相较于古希腊民主社会的多数人决定,更为现代、更为实际的民主概念是“多数人的统治同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理论上,在民主体制下应该有高度的社会整合,这样社会就会容忍其成员的多样性,政治冲突将会是利益取向的,即直接针对问题和政策。F: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如果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就应该有权反对那些不再服务于公共意志的政府命令。G:政治平等:在民主制下,至少在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政府和自由竞选公共职位。另一方面则在于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实现个人的进步,那么每个人也应该在道义上抵制利用社会以达到个人进步的诱惑,即个人的自制。H:征求人民的意见:大多数政府领导人都认识到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懂得人民需要什么,并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I:新闻自由:新闻界向公民提供事实真相,提高公民的认识,并使统治者保持对大众需求的回应。没有自由的、批评性的新闻,统治者就可以掩饰失误和腐败并使人民安于消极的支持。 二、极权主义政府1、 什么是极权主义?极权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技术的独特产物,在本质上是这样一个政府体制,在其中一个政党掌握所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和司法的权力。这个政党试图重新组织社会、决定社会的价值观,它还通过控制公民的偏好、监视他们的行动和限制他们的自由等方式来干预公民个人的生活,利用现代电子设备,国家可以控制沟通和私人行为,并由此对政治生活和思想进行管制;通过电子数据控制,国家可以调节和集中利用资源,并由此对经济生活进行管制。(查布热津斯基归纳的六个特点)2、 完全控制的设想与现实。右翼极权主义:如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和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是在饱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和虚弱折磨的工业化国家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民主根基和民主传统肤浅而微弱。它并不寻求完全变革社会,它的目的在于加强既存的社会秩序和使国家更加荣耀。 三、权威主义1、 权威主义:不同于极权主义,它是一个政府系统,在其中权力由一个小团体行使,很少有大众输入。若此团体是家庭,则权威政权是一个专断的君主政体;若是一个社会阶层,就像在君主制里由国家或女王在贵族的帮助下进行统治,或者在技术专家治国体制里权力掌握在高级官僚手里。这个团体也可能是个强大的政党,主要关心在国家需要的某个时刻铸造国内团结,这种单一政党体制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政体,然而,它一般是在指军队在军事政变后所带来的权威政治。2、 权威政府一般并不试图控制人类活动的每个方面,许多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文化的和家族的事务都取决于个人,极权主义的六个特点它并不具备。3、 权威主义和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时拒绝了西方式的民主和共产主义体制,试图选择一种第三条道路单一政党统治,但结果常常是可怕的。 四、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化1、 两类政权有助于民主化的趋势:A:热衷于强大经济发展的权威主义政权;B:经济落后的苏联与东欧政权2、 第一类出现原因:A: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B:教育水平的提高。C: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希望表达它。D:市场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3、 第二类:奇怪之处在于:大多数人有中等的经济条件,但在体系内都没有一定的所有权和利害关系;教育水平也高,但不包括宽容、多元主义和避免极端主义;市场体系对于他们而言是可怕。可以看出:民主制,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是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它依赖于这样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只有在一个拥有庞大的、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第5章 实际民主: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的观点一、两种理论: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1、 精英主义A:广义上讲,精英是指这样一个小的群体,他们在决定或反对“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这个意义上进行直接统治。B:政治精英可能对所有人开放,也可能对除了出身或财产的所有人关闭,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久的,可能垄断一个社会的权力,也可能与其他竞争性精英分享权力。C:“寡头统治铁律”: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就不得不进行组织,而组织就意味着领导,而一旦领导者出现,则他们就乐于将自己的角色看作永久性的,要把自己定在权力上。而大多数普遍成员认可这种地位并服从领导,并不想取而代之。因此,领导层成了寡头,只由少数人统治。D:精英主义观点主张:虽然精英政府看起来不利于民主的本质,但的确是我们保护我们的体系的基本信条的工具,因研究表明,精英成员要比普通人更为宽容,后者常常是典型的见识短浅、不宽容和反民主的。2、 多元主义:A:主张美国并不只由单一的精英统治,而是由众多专门的、竞争性的集团统治。几个团体的竞争可以防止任何单一的个人或团体控制政治系统。多元主义者坚持认为政治决定是多个集团军讨价还价和竞争的结果,根据这个观点,政府扮演仲裁者的角色,确保利益各异的集团遵守“游戏规则”。B:认为多元主义体系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在一定意义上,个人和少数派能够通过选举和利益集团来影响决策者,所以主张美国是由众多在公开竞争中互相攻讦的集团统治的。C:也包含着规范的因素,即“应该”或“应当”,被认为政治应该按这种方式进行,它是民主的基础。然而,“一个国家的多元主义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导致崩溃”,因多元主义意味着各个集团按规则行事,不提过分的要求,不诉诸暴力,但若各集团超出这个范围,则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二、谁统治美国?1、 共同点:都不同意美国是一个由普遍大众统治的多元民主制国家,都认识到决定政策的都是那些一小部分比普遍人更为富有、受更好的教育以及有更好的“关系”的人。2、 精英主义观点:那些“高层人物”在一起共同操纵,而选举和利益集团多半只是象征性的。在精英主义者看来,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是“大股东、投资者、大商人、房地产商和种植园主”而不是一般公民。对他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个人免遭暴政和群众运动的侵害,为此设计了宪法来建制政府并保护经济上的个人主义。A:权力精英:浏览一下美国名人录就会发现一个相当小的集团掌管着政府、金融、工业和教育的行政职位,而常常是人事重叠的,这就说明了虽然形式上是分开的,但事实上美国商业和美国政府是由同一班人操纵的。这种人事重叠在政府管理机构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另外一个表现是多数政府官员是家庭富裕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同时大公司的管理者与政府官员一样。B:选举:使选举成为真正有效的民主制度,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参加竞选的候选人应当提出明确的政策抉择;选民应当关心政策问题;选举结果应当反映多数人对这些问题的偏好;当选官员应当信守选举中的诺言,为此,精英主义者认为输入(选举)和输出(政策)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选举不过是用来让人民感到自己是在参与的“象征性演习”。C:利益集团:认为工会组织、职业性协会、群众的政治运动等等都倾向于寡头制。很少有人有时间在利益集团里积极工作,控制权掌握在少数积极分子手里。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在维护社会政治体系和他们的职位时发展出了既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成了精英集团的一部分。3、 多元主义观点:基本上是麦迪逊式民主的延伸,他认为权力会导致腐败。他所设立的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其目的在于监督个人的权力和他们所代表的利益。他认为美国人口的多样性可以防止多数暴政。A:权力分化:反驳权力精英统治美国的证据,多元主义者首先不同意“精英意见一致”。认为有很多证据表明掌权的个人和集团之间是存在分歧和有竞争性的,不论是在政府里,还是在私人领域。其次,对于人事重叠的反驳,多元主义者认为精英主义者混淆了潜在的和实际的权力,而过于强调职位的影响力,并且没有证据可以表明精英之间持续的协调与合作。B:选举责任:多元主义者明确反对选举只是“象征性演习”的说法,认为积极的利益集团却可以直接影响政策决定,沉默的大多数却能间接影响官员们。“预期反应的规则”意指如果官员们无法在他们的权限之内成功调和相互竞争或冲突的行动主义分子,那就很可能制造出新的反对他们的利益集团,当选官员必须经常把积极分子和潜在分子记在脑中,即使公众会沉默上一段时间,官员们仍努力避免做出会激怒人们的决定,所以,即使沉默的人们,也构成一个输入。对于美国人的政治冷漠,多元主义者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同意”,不是对政治体制幻想的破灭,而只是更关心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而不是政治,选举因而成为有利害关系的少数人的意志和沉默的多数人的同意的组合物。同时不同政党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和争夺,可以提供不同的政策选择。C:利益集团:组织化的集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目的:一为他们可以通过提供工作人员、特殊技能、设备、资金和广告宣传来帮助同情他们目标的候选人。二为威胁他们选区的稳定,即影响公共舆论的能力。同样,也可以通过对当选官员施压以做出有利的干预或者制造不利的宣传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因此,认为有组织的少数和社会运动在美国体系中扮演着整合的角色。D:横切分裂:社会由许多集团组成,一些与另一些对立,为什么不会因暴力和内战而分裂呢?解释之一是个人有可能属于或认同多个集团,也就是说他们有“重叠的成员身份”,这即是横切分裂。这种分裂相互交叉,有助于国家的联合与稳定。 三、多元精英:一个综合1、 一个更为准确的图景应是二者的结合,要认识到精英是多元的,会发生相互作用,但不是整个集团与整个集团的互动,而是一个集团的一小部分精英代表与另一集团的精英代表之间的互动。政治科学家们用不同的概念来界定这种情况,如达尔把它叫做“多头政治”,即相互之间达成稳定理解的几个集团的领导者的统治。利普哈特称为“组合民主”,认为一个分立的社会通过它可以防止集团之间的暴力行为。2、 在这里也有普遍的选举权,但在分立的社会里,这可以成为解决集团间的冲突甚至内战的办法。这种社会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重要集团的精英之间要达成按照宪政游戏规则行事的协议,并要限制他们的追随者使用暴力。如荷兰。而反面的例子则是黎巴嫩。3、 “多元精英”模式,又称多头政治或组合政治,试图综合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模型的部分观点,它可以解释政治生活的某些方面,但不是全部,是试验性的和提示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第二篇 政治态度第6章 政治意识形态一、何为意识形态?1、 一种意识形态源自这样一种信念,即事物能够比现在的状态更好;它实质上是一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唐斯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有关美好社会的文字幻象,一种建构此种社会的信仰形式”。特定意识的追随者认为,如果他们的计划得到实施,情况将比现在要好得多。所以,意识形态与政治科学不同,它不是努力以平和的、理性的态度来理解政治系统,而是承诺要改变政治系统。2、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德拉西最早提出这一术语,而相较于哲学概念而言,意识形态家所要的是行动计划,而不是抽象的理念,当理念变得更加实用,现实时,意识形态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凝合剂,能够把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都聚合起来,成为某种信仰的对象。3、 意识形态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经济生活的,因为只有经济才能给社会改良提供基础。4、 可以给意识形态大概按从“左”到“右”的谱系序列。左:激进主义者(要求彻底抛弃旧制度,建立自由、平等的共和制),现在则是拥护平等、福利计划、适当时机的政府干预经济;中:中间立场者(希望某些变革),现在则是努力综合、调和二者的观点。右:保守主义者(倾向于维持君主制),现在则是强调个人自主性、私营经济的创造力5、 评述:一个意识形态其实就是一个计划。而通常意识形态家从不精确地按其拥护者宣称的那样行事,而某些诉诸实践的意识形态是丑恶的失败尝试,所有的意识形态都包括一定数量的满怀希望的思考,经常在现实面前崩溃瓦解,意识形态憧憬着一个完美的世界,然而现实是非常不完美的。 二、主要的意识形态1、 古典自由主义:沃特金将1776年称为“意识形态诞生之年”,因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从此为古典的“自由放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一国的真正财富不是金银的总量增加,而是其国民创造的商品、服务的数量。认为通过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就有可能真正地拥有最好的经济体系。而且他认为市场自身会规制经济生活,能够处理自由竞争中因缺乏政府监督而带来的混乱。这种意识形态称为自由主义:社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地自由。而在19世纪晚期,自由主义开始转变为“现代自由主义”,今天叫它为保守主义,所以古典自由主义要与现代自由主义相区别。2、 古典保守主义:18世纪晚期诞生的伯克的思想,叫作古典保守主义,他赞同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体系,但他所强烈反对的是以革命方式将自由主义理念应用于法国,他认为适用于一地的某种意识形态应用于另一不同环境时就发生扭曲。他认为,将制度全部打碎,人类的非理性冲动就将导致无序和混乱,反过来又产生专制,这比革命者所推翻的要更坏。他使我们发现了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他看到了制度与生物体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长、调适。更重要的是,他看到革命易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社会无法在瞬息间按照人类理性的命令得以重建。他对信仰、传统、道德的强调,在诸多现代保守主义的心灵中奏响了认真负责的音符。因此,保守主义在当代思潮中仍具有生命力。3、 现代自由主义:因自由放任的社会也有某些消极的层面,所以英国人T.H.格林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反思。在他看来,自由主义的目标是一个自由的社会,但是当经济发展取代了自由时,政府应当以保护弱者的形式“侵害”自由,应该有某种程度的积极的自由。政府的干预是为了确保足够的自由。古典自由主义把政府从市场中驱除出去;现代自由主义又将政府招了回来,这一次是为了保护公民,使之避免经济体系中某些时候的不公平。现代自由主义者主张的是工资和工作时间的立法、组织工会的权利、失业与健康保险、为所有人改善受教育的机会。为此,愿意对富人课以重税。这即是20世纪美国的自由主义,威尔逊和罗斯福的自由主义。4、 现代保守主义:那些拥护斯密“小政府”理论的人,被称为“保守主义者”,从弗里德曼那里受惠良多,主张,自由市场仍然是最好的路径,斯密的原初的教义是正确的,政府的干预无论在哪里都会把事情弄糟。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则是在80年代复兴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现代保守主义者是斯密经济学思想和伯克传统观念的混合体。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不相信少许的改良好已足够,希望整个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A:经济学:强调“剩余价值”,周期性的经济危机。B:社会阶级:认为社会按照上层阶级的指令运转。C:历史:当决定性的经济基础无法正常运转,统治阶级所建立的结构也随之恶化,系统就将崩溃。6、 社会民主主义:本世纪初,部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社民党成为德国最大的政党,于是提出了改良的观点。伯恩斯坦是代表人物,被称为“修正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已经放弃了企业国有化的计划,取代企业国有化的是社民党人利用福利手段来改善生活条件:失业保险、国家医疗计划、慷慨的救济金、食品和住房补贴。社民党政府变成了福利国家。7、 共产主义:列宁使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几个重要的改变,以适应20世纪初俄国的现实。A:帝国主义:认为通过在海外殖民地扩张,剥削那里的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和新的市场,资本主义使自身得以成功地转化了。变成帝国主义后,资本主义赢得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期,使他们走向改良而不是革命。列宁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点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转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这使无产阶级起来反对资本主义,转变成为被剥削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列强。B:组织:列宁认为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不可能像其他政党那样公开赢得选举,相反必须是小规模的、秘密的,由职业革命家组成部分,在统一的指挥下有严密的组织。之后,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变成天然的敌人,在举行选举的地方,当社会民主党壮大时,共产党就弱小,反之亦然。C:毛泽东主义和铁托主义:前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于贫苦农民和游击战争之上,掌握权力之后开始了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包括一夜之间实现工业化的尝试、对官僚权威的彻底摧毁、甚至1969年与苏联展开全面冲突,这一路线已严重摧残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后者则是另一条道路,发展出更为稳健和自由的共产主义,做法有分权、非官僚化、工人自治管理,希望发现一个位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中间地带”。但事实证明这种结合是不稳定的,铁托的个人魅力一旦不在则走向混乱。8、 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中真正的胜利者,即对于国家的伟大和统一的夸大的信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广为传播,当某一群体,稳定地为知识分子所领导,设想有一个敌人或“他人”可以藐视、斗争时,民族主义就诞生了。其主张是:如果你使自己的民族持续长久与强盛,其它问题将自行解决。A:地区民族主义:旧民族主义的反调,要求从既存的民族中分离出来,组成其成员所言的真正的民族。如加拿大、西班牙等地。9、 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实质是混乱:隐性失业、可怜的经济成就和腐化。希特勒和纳粹证明了走向狂暴的民族主义的危害。法西斯主义至今仍未消亡。 三、当代意识形态:1、 共产主义:苏东剧变。2、 新保守主义:基本理念与现代保守主义相似,却来自一个有趣的群体:充满幻灭感的自由主义者和左派人士。不过新保守主义者并不是旧式的保守主义者,前者强调自由市场经济,排斥过分自由的思想;后者则强调宗教和传统的价值。两股保守主义在里根执政期间找到了共同点:击退自由主义的计划和观念。但是到了80年代晚期,他们愤怒地决裂了。3、 社群主义:90年代,主要是在美国和英国工党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意识形态强调复兴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群。社群主义在许多方面是非常保守的,目前规模还很小。当自由主义者寻求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保守主义者反对个人主义时,社群主义担心的是市民社会的基石社群被侵蚀。4、 女权主义:60年代的新生活产生了一批女性作家,到了70年代,妇女运动已成为美国和西欧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女权主义者认为,问题的核心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男人和女人被迫进入一种与生物意义上的两性区分没有关联的“性别角色”。于是开始在各个领域内开展争取平等的活动,但是在政治上,还未达到她们的目标。5、 环保主义:以环保为纲领 四、意识形态终结了吗?(对历史终结论的疑点)1、 欧洲共产主义的解体并不证明马克思原初的思想是错误的。2、 除社会主义之外还有其它的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观点。 第7章 政治文化一、政府的环境:政治文化1、 政治文化:一个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每个社会都有着自身特色的规范和价值传给它们的成员,人们反过来又有着既定的一套观念,希望政治系统是如何动作的,什么是政府对他们做的和为他们作的,以及他们自己针对政治系统的要求和义务,这些有关政治系统的信念、象征、价值就组成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受到社会多个层面的影响:经济、宗教、传统等。2、 什么是政治文化:维巴将其定义为“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如个人对于政府角色的概念,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合适关系的看法对于政治系统影响就极大。A:政治文化与大众舆论: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有关政治的态度;研究方法也有重叠之处。不同点在于:政治文化指向基本的、普遍的关于政府和政治的情感;而大众舆论则关注于具体领导人和具体政策;政治文化寻求合法性基础,以及维持一个政治体系的基本态度;而大众舆论则寻求对当前问题的反应。研究时所问的问题不同,侧重点不同;政治文化可以不用社会调查的方法而采用人类学的方法等,但大众舆论研究很少脱离数据的范畴。政治文化几近恒久,或变化得非常缓慢,而大众舆论则是不稳定的,变化得很快。3、 公民文化:阿尔蒙德和维巴提出三个变量来衡量:政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公民应对政府履行哪些义务?他们希望从政府那里得到什么?由此区分出三类政治文化:A:参与型:人们知道他们是国家的“公民”,对政治非常关心,显示出较高程度的“政治能力”(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达成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感到他们至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文化是保持民主制的理想土壤。B:臣属型:比参与型稍低一些,人们也知道自己是“公民”,但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他们关于政治能力与政治功效的感觉是低层次的,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的参与者。C:地区型:更低一些,人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是“公民”,只认同于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政治,没有什么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他们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可能性。在这种文化中发展民主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新的制度,而且也需要一种新的公民情感。D:结论是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粹的上述三种之一,而都是不同程度的混合体。也只有三种政治文化的结合中,民主才能找到稳定点:地区型关注家庭、教会、个人的工作;臣属型给予政治体系以服从和支持;参与型则使领袖倍加小心,时刻注意人民的态度。4、 美国的政治参与:即便是在美国,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参与政治,而为什么把美国视为“公民文化”的典范呢?即认为,要使民主正常运作,参与应该是“间歇的和潜在的”,即领导人要遵循“预期反应规则”。民主的政府文化并不总需要高投票率,而需要一种态度,一旦被唤醒人们就会参与的态度,这种态度使民主的政治文化成为可能。二、政治文化的衰败1、 一些人认为美国政治文化衰败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人成立各类组织的愿望减落,当个人只是坚定地要求他们的“权利”,而没有相应的贡献感时,政府就不可能存在;最简单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钱来供养政府。只有存在介于家庭和政府之间的一套社会制度,才可能有发达的“信任经济”。问题在于政治文化是不断变化着的,虽然没有大众舆论那么快,它是政府行为与内部互动创造的产物。政治文化分为精英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亚文化。2、 精英和大众文化: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影响力更大的人,与大众有着没的政治态度,公民文化研究指出:一个人所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就越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精英与大众之间政治参与的差异是民主的一个主要悖论,从理论上说政治是对民主政体中所有人开放的,但在实践中,一些人参与却比另一些人多。3、 政治亚文化:一国的种族、宗教、地域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一个参与群体而言,当差异程度足够强时,就认为它构成了一种亚文化。A:如何定义亚文化是比较困难的。B:在亚文化非常明确的地方,政治体系有可能受到威胁。C:一个国家如果不把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将给政治系统带来威胁,而融入的过程也相当困难。三、政治社会化:1、 政治社会化:是一种对政治态度和社会习性的学习,对稳定政府至关重要,来自于我们看、听、模仿家庭、朋友、其他我们尊敬的人的政治态度和价值,都是政治学习的过程。如果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完全不包括融合,整个政治文化就走向瓦解。2、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A:训练个人:政治社会化给每个人灌输政治系统流行的价值,把个人与系统联结起来。B:支持政治系统:通过教育社会成员遵守系统的规则,履行其应承担的角色,政治社会化有助于维持政治系统与政府的动作,并使其合法化。3、 社会化的机构:由政府和学校所推行的“公开的社会化”,如果与家庭价值取向冲突,通常都会失败。当家庭和政府的价值一致时,两个社会化途径就会交互发生作用。A:家庭:家庭塑造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我们的政治态度,传递一套规范和价值(包括政治内容),以及信念和态度(如政党忠诚度和对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这种塑造常常是无意识的。B:学校:在把散乱的人群变成一个民族的过程中,学校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一个人对其权利和责任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育的直接结果。C:伙伴群体:学校教育虽然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化力量,但也不一定有长久的效力,除非其他因素也把个人向同样的方向推进,与学校和家庭相比,伙伴群体影响力的相对强度在逐渐上升,还可以增加对个人同化的影响。D:大众传媒:现代社会高度依赖于它们。大众传媒构成人们获取外在于日常生活经验、外在于其理解力的信息的革命。E:政府:实际上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被公民所关注,许多行为都明确地向公众解释或展示了政府的态度,所有的政府行为都在影响着人民,因此,它所提供的信息、教育、宣传从未被设计来削弱大众的支持与忠诚。第8章 公共舆论一、公共舆论的定义:1、 公共舆论和政治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与前文的大众舆论结合起来看):它们由相同的影响力组成,并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政治文化或多或少地关注于持久的价值、态度、理念,是人们从社会中学习得到的,专门针对政治问题;而公共舆论则是人们基于长期的信仰和观念,对特殊政策和问题的反应,而非长期的价值体系,针对的是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且并不总是需要强烈的、清晰的、统一的大众认同。2、 公共舆论:有关政治和社会事务散乱的理念与态度,能够很快地改变。 二、公共舆论的作用:1、 公共舆论是否可以直接引导公共政策?有争议。A:公众的忽视使一个政策可能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结果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力B:道德问题C:选举提供了公众对政府进行控制的正规途径,但这也只是公共舆论非常粗略的表达。F:在多数场合,公共舆论是由行政官员制造的,而不是让他们服从的。政府能够创造公共舆论。G:但是在遭到公共舆论强有力的反对时,任何政府都是脆弱的,非民主国家也不例外。2、 公共舆论的结构:A:社会阶级:社会学家发现,社会阶级仍然在起作用,也同样很难测量,不同的工作产生不同的政治态度,会将自己定位于不同的阶级。还有时候,社会阶级按马克思所观察的相反方向运行,所以阶级在塑造舆论时所起的作用很少是完全的,通常只在与其他因素(如宗教和地域)联系在一起时,才是重要的。B:教育:教育程度与社会阶级相关,有时会支持政治态度的分化,有时分割裂社会。但重要的是教育会导致政治参与的增加。C:地域:边远地区通常弥漫着对首都的怨恨,并由此带来“中心边缘紧张”的术语。D:宗教:宗教经常是政治生活中最有爆发力的内容,在塑造舆论方面贡献多,在许多场合,宗教比社会阶级对政治观点的影响更为强大。宗教影响有两种情况:支配性的教派和虔诚程度。E:年龄:从年龄来看公共舆论有两种方式:直接的出生日期和代际区分。F:性别:即使是在妇女运动兴起之前,性别已经构成了政治差异的因素。而在当代政治世界,妇女或许是天生的自由主义者。G:种族群体:种族与地域、宗教联系在一起,但是有时也独立发挥作用,但也并非恒久不变的。 三、公共舆论的民意测验:1、 民意测验: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来测量公众态度的任何做法,都叫作“社会调查”或“民意测验”。2、 民意测验的历史:从1824年的“稻草测验”开始;之后文学文摘认为询问的人越多,结果就越可靠;盖洛普采用新技术,指导规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而不是越多越好;至今加大频率,防止还没决定的调查者做出决定而结果却未被记录的情况,但仍然无法在选举中得出确定的预测。3、 民意测验的技术:A:提问:公共舆论调查的目的是从一个尽可能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那里得到坦率的回答。所以提问的方式(如是电话、还是问卷等等)以及提问的问题的表述方式都是需考虑的。B:选择样本:两种流派:第一是分层配额样本学派,试图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代表,这种非常合乎逻辑,但在实践中很难操作;第二是从一个真正随机的样本中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通过精细地选择和判断,来决定应包括哪一群体。4、 民意测验的可信度:它具有很高的公众信任,但仍有主要的缺陷,即不预知选民的转向,而同时因为不可能有足够大的样本,不能提供和真实对象一样的可信度。 四、美国的舆论1、 总统的支持率:A:典型的情况往往是:总统起初有着高支持率,然后就开始下降。B:“聚合性事件”:当一位总统于危急时刻上台,或从事一项重大行动时,他的支持率会有一段短暂的上升。如果总统面对的艰难抉择是他们想得到的,美国人通常都会极力支持总统。C:外交政策提供了戏剧性的舞台:使总统能提升他们正在下降的支持率。D:总统的支持率是一个基础,它可以渗透到总统的其他行为中。2、 自由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A:美国共和党总统上台并不意味着保守主义的加强,同理民主党也不一定意味着自由主义;B:美国人并没有明显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界,常常在一个领域中是自由主义,而在另一个领域中又成为了保守主义。3、 谁在关注?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假定,美国的公共舆论有三种:A:普通公民:构成美国人的大部分,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他们自身以外的事情。常常是散乱的,因为不同的团体只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B:积极的公民:构成美国人的少部分受过良好的教育,追求更为抽象的政治问题(如外交政策),他们是精英表演时的观众,反过来,他们所表达的观点又在推动着普通大众。有着自己的理念,可以证明其政治能力。C:政策和舆论精英:有着高度影响力,占很少的数量,常常是职业化地卷入政治。D:另一角度是密度,普通公众的冷淡和分散,意味着他们的观点经常难以被发现,对于政策制定也没有多大影响力。少数人密集持有的观点能够抵消大量冷漠的人。4、 民意测验公正吗?民意测验并不仅仅是对公共舆论的监测,它也可以制造公共舆论。公开的民意测验结果指出危机的责任,通常有可能毁掉一次选举。比如说公开性、倾向性明显的测验给选民造成的影响。5、 美国应该按照民意测验来治理吗?不应该。A:公众的注意力非常不同,普通大众没有知识和意见,会被少数人的密集关心主导结果,使得公共舆论追随的是政府的决策,而无法引导政府决策。B:问题的提法和样本的选择能够严重地歪曲结果。C:民意测验的结果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第三编 政治互动第9章 政治沟通和大众传媒一、政治中的沟通1、 政治学家长久以来就意识到政治权力对沟通的依赖。卡尔多伊奇甚至宣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速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