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选)》学案1(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871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任安书(节选)》学案1(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报任安书(节选)》学案1(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报任安书(节选)》学案1(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报任安书(节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2、学习1-3段,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一、 知识准备1、 作者简介 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字于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2、背景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生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3、字音 头抢地( )伏法受诛( )暴肌肤( )鞭( )圜墙( ) 占卜( )囹圄( )槛( )缧绁( )愠色( )倜傥( ) 二、 文本探究(一)集中学习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特别注意一些重点语句。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刑不上大夫 C、此言士节不可以不勉励也。 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E、且死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F、宁得自引深藏与岩穴邪? (二)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1、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3、结合注释阅读“人固有一死”到“最下腐刑极矣”,概括此段内容。作者受了哪些摧残,写这些事的目的何在?主要采用何手法表现的? 4、结合注释阅读“且西伯”到本段结束,概括此部分内容。说说本部分又是采用何手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5、课文的第二节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三、课后巩固(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魏其(j),大将也,衣(y)赭(zh)衣,关三木。 B.暴(bo)肌肤,受榜箠(chu),幽于圜(yu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缧(li)绁(xi)之辱哉! D.无乃与仆(p)私心剌(l)谬(mi)乎?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不能自免,卒就死耳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则仆偿前辱之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 B. C. D.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4. 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6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人固有一死,_,_,_。 (2)太上不辱先_,_,_,_,_,_,_,_,_,最下腐刑极矣!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3)恨私心有所不尽 (二)、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下列语句中“之”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 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试之以足 A.尺码到达尺码鞋子 B.尺码尺码到达鞋子 C.尺码鞋子尺码到达 D.尺码鞋子到达尺码 9.下列语句中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 ( ) A.吾忘持度 B.郑人有欲 C.无自信也 D.何不试之以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本文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 学习4-5节,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一、 知识回顾二、 集中学习45节 1、 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4、指导学生熟读铺排句和用典句 ,思考:(1)、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什么? (2)、用典有何作用?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5、作者提出怎样的认识? 6、第四五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7、课后小结课后巩固: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报任安书选自_,作者是_时期的_,是我国第一篇_。 (2)司马迁,字_,西汉著名_、_和_。他的作品开创了_的史学体例,对后代的史学产生深远影响,后来的“二十四史”都属于体例。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头枪地() 箠楚() 圜墙() 占卜()囹圄()槛阱() 缧绁()愠色() 倜傥()() 3.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滔滔不绝 惊心动魄络绎不绝 B.言而有信入土为安 魂不附体 C.兴高采烈闲情逸志五大三粗 D.仓皇失措 浑身冰凉卿卿我我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断肢体受辱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仆窃不逊 D.灌夫受辱于居室 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被箠楚受辱B.见狱吏则头枪地 C.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D.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8.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9.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有从横才志,文史星算,无不兼备,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为时知,久不得调。初熙先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脏货下廷尉,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保持之,故免。及义康被绌,熙先密怀报效,以晔意志不满,欲引之,无因进说。晔甥谢综雅为晔所知,熙先藉岭南遗财,家甚富足,仍倾身事综。始与综诸弟共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情意稍款。综乃引熙先与晔戏。熙先故不为敌,前后输晔物甚多。晔既利其财物,又爱其文艺,遂与申莫逆之好。熙先始以微言劝晔,晔不回。晔素有闺庭议论,朝野所知,故门胄虽华,而国家不与姻。以此激之曰:“丈人若谓朝廷相待厚者,何故不与丈人婚,为是门户不得邪?人作犬豕相遇,而丈人欲为之死,不亦惑乎?”晔默然不答,其意乃定。 10.对本文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从横才志(合纵与连横,这里指政治、外交上的策略,“从”,通“纵”。) B.遂申莫逆之交(申,发展。) C.以脏货下廷尉(廷尉,执掌刑狱的官。) D.故为拙行(拙,笨拙。) 11.与“何故不与丈人婚”的“故”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拙行B.熙先故为不敌 C.公问其故 D.故门胄虽华 1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范晔对朝廷不满,孔熙先想拉拢他,又没有机会,就先同范晔的外甥谢综交好。 B.孔熙先用言语鼓励范晔谋反,范晔虽然默不作声,但谋反的主意已定。 C.孔熙先认为皇族不与范晔联姻,是因为门户不相当,以此挑动范晔对朝廷的不满。 D.范晔与孔熙先结成莫逆之交,并非出于政治的动机。 13.请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倾身事综。 (2)情意稍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学习6-8节,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知识回忆:学习过程:一、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三、 师生共同探讨以下内容: 1、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3、最后一段里哪些句字照应前文,哪些句子写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第六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四、 欣赏品味 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学生诵读体会。 四、课堂小结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小结: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 五、练习巩固(一)、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赠书辱:承蒙 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权倾五伯,囚于请室倾:超过 D思垂空文以自见垂:留下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拜:再一次下拜 B推贤进士为务务:事务、工作C若望仆不相师师:效仿 D刑不上大夫刑:刑罚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见狱吏则头枪地 B及罪至罔加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受木索,暴肌肤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固主上所戏弄 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下流多谤议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5、下列各句中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若 若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若有所失B虽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C以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D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灌夫受辱于居室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8、名句默写(1)人固有一死, , 。(2)仆窃不才,近自托无能之辞, , ,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这首诗写于辛弃疾南归后的第15年。当时作者36岁,任江西提典刑狱。鹧鸪的叫声在民间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请你结合诗句具体谈一谈,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答:。10、翻译句子。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1)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答:。(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答:。阅读课内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伏法:受到法律制裁。 B卒就死耳就:走向C其次不辱身身:自己 D被箠楚受辱被:遭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 假令仆伏法受辱便言多令才B固 人固有一死 固主上所戏弄C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用之所趋异也D用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3、翻译句子(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答:(2)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答: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顾:怀念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分:道理C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表:表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 仆虽怯懦,欲苟活 今虽欲自雕琢B然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之 无兄弟之亲 况仆之不得已乎D于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或重于泰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已,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候,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阖庐乃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九年,吴王阖庐(击楚),五战,遂至郢。伍子胥求昭王(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位),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考:审问,核对。B可以其父质而召之质:做人质,扣为人质。C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去:离去,逃走。D伍子胥求昭王求:请求,请求为父报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B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仆以口语遇遭此祸C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D吴王阖庐召伍员以为行人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伍子胥“隐忍”的一项是(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 伍胥逐独身步走,几不得脱止中道,乞食,至于吴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偏听偏信费无忌的谗言,便疏远太子,杀害伍奢,可见其昏愦不明,糊涂透顶。B伍尚为人仁孝,明知去楚都不能搭救父亲,但深怕有违父命,被天下人耻笑,最终还是自投罗网,被楚王杀害了。C费无忌仅为自保,便无数次调拨楚平王父子的关系,明知伍胥父子都是贤臣,却必欲杀之而后快,有此奸臣,国家必生祸乱。D伍子胥从一开始就能洞察费无忌和楚平王的奸计,为了报仇,不怕忍辱受苦,后终借吴国力量,攻破楚都,掘墓鞭尸,得报父兄之仇。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太史公”最后一段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极端窘迫的情况下也决不改变志向的人,即可称为真正的丈夫。B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常伦理是极端不合理的。C充分肯定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忍辱负重的精神。D为人在世,不能平白无故与人结仇,既不能得罪上司,也不可结怨于同事。6、翻译句子(1)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答:(2)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答: 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