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41265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史常识,姓名,1,姓,1、何谓“姓”?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姓的目的:据文献记载,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姓”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2,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字,明代学者郑晓考订出上古“八姓”:姜、姬、妫、姒、嬴、妘、姞、姚。 上古“八姓”,多加女旁,反映出我国最早的姓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3,姓,“姓”的本义是“生”。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隐公向众仲询问有关氏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分封有德之人以之为诸侯,依照他的生地而赐姓。”,4,姓的起源,2、姓是怎么来的?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社会,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5,姓的作用,3、姓的作用是什么?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上古姓氏产生之初就与人类的繁衍进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远古部族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姓氏最初是作为各氏族的图腾标记或识别符号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姓氏的功用也不断增加扩大。 我国古人命姓定氏,最基本功用之一就是用来规范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6,姓的作用,汉代史学家班固撰白虎通姓名云:“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祟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 班固的话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姓是用来“纪世别类”的。 上古有姓有氏。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族的称号。 如: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皞,嬴姓等。,7,姓的作用,第二,姓有“别婚姻”的作用。 我国先民的得姓与“远禽兽、别婚姻”紧密相关,而“别婚姻”的核心内容就是“同姓不得相娶”。 班固认为,先民的姓,不仅可以使人类与禽兽相互区分,还是先民们用来确定婚姻嫁娶、识别血缘亲疏远近的重要依据。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就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这表明古人已经知道,近血缘的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8,姓的作用,第三,姓有“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 什么叫“崇恩爱、厚亲亲”? 一是指人伦关系以及思想感情亲疏厚薄; 二是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 西周以前,君主卿士大夫都是世袭的。无论君主还是大小官吏,均由同姓或异姓贵族充任,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授以不同的高低官职。 “氏族的名称一开始就同氏族的权利密切联系在一起。”恩格斯,9,小结,1、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2、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 3、姓最重要的作用:“别婚姻”。 4、其核心内容:“同姓不得相娶”。,10,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11,氏,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胙:zu,赐 )此言:诸侯可以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地并赐给他“氏”。 孔颖达疏:“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12,氏,据左传地记载,累代为官的,后人可以以官名为氏;也有的以封邑地为氏。例如: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名为氏,姓司寇氏 。 召公,姬姓,名奭,周王室的宗亲,史料记载周文王庶子。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13,氏,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所以顾炎武日知录原姓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例如:春秋末年楚国的伍子胥,本以伍为氏,他在吴国被杀后,儿子逃到齐国避难,改为王孙氏。(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以至于一般平民都可以有姓了,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14,姓氏的来源,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这些姓多带女字旁。如:上古八姓中的姬、姜、妫、嬴等,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龙;柳、梅、李、叶;谷、麦、桑、麻、粟;林、木;风、江、金、石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15,姓氏的来源,(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晋国的荀林父曾任中行之将,荀林父的后代就为中行氏;再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职官) 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位于左中军,他的采邑在“知”,于是荀首的后代以“知”为氏(采邑)知罃。 再有:王、侯、公孙等。 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16,姓氏的来源,(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西门豹、北郭骚、南宫适、百里奚、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17,姓氏的来源,(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 B、为避灾难而改姓。陈厉公子陈完,陈国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 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18,“姓氏”应注意的问题,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 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般的平民还是没有姓。 如左传中的鉏麑、灵辄;医缓、医和; 庄子中的庖丁、匠石等。,19,“姓氏”应注意的问题,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 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 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p65,20,上古女子的姓,因为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上古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对于她们的姓必须明确表明,表明方式有: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叔隗(一音wi,又音gu)、季姒。 2出嫁之后,在姓前加上自己所自出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秦嬴、晋姬、陈妫、国姜(国,氏)。,21,上古女子的姓,3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女子姓前加上配偶的国名,例如秦姬、江芈、芮姜。 4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前加上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赵姬(赵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 5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武姜(郑武公之妻)、穆姬(秦穆公之妻)、文嬴(晋文公之妻)、文姜(鲁桓公之妻,文是其本人谥号)。,22,姓氏小结,中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其“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 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23,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24,名,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 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25,名,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 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 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如殷代的君王成汤(天乙),其后有太甲、太戊、祖乙、盘庚及武丁(盘庚曾孙)六位贤君,直至帝辛(纣)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26,名,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 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则。 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 即:不以国 不以官 不以山川 不以隐疾 不以畜牲 不以器币。,27,名,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 魏晋以后,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 如王羲之子献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28,名,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风尚 。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 如朱熹(火),其父名松(木),其子名在(土) 其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明清以后,按辈谱命名最为盛行。,29,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名与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常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冉耕,字伯牛。,30,名与字之关系,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文天祥字景瑞 由于词义的变迁,有些同义词我们已经看不出它们的关系: 如:颜回字子渊。说文解字中:“渊,回水也。”(回水,旋转的水)回,旋转也。 再如:樊须,字子迟。(须、迟,古代都为“待”),31,名与字之关系,反义相对。 如晋大夫赵衰,字子馀。衰,为减少,而馀为增多。 又曾点,字子晳。说文中:“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 又朱熹(明亮),字元晦, 元赵孟頫(俯),字子昂。,32,字的表示方法,周代贵族男子在字前常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为了和未婚的成年女子相区别,字的后面有时加“父”或“甫”表示性别。用这个方法构成的男子字的全称一共有三个字。 例如: 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叔兴父 比较常见的是省去“父”(甫)字,如仲尼。有时也省去排行,如尼父。 有时也只以排行为字,如管仲。,33,字与名连称,上古时期,名与字常常连说。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 例如: 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叔梁(字)纥(名),武力绝伦。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34,字与名连称,汉代以后,则往往是先名后字。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35,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36,号,以居住地或居住环境自号: 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龟堂。,37,号,以旨趣抱负自号,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自号: 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 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38,号,别人赠号有以其轶事特征为号: 如李白,人称谪仙人。(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 宋代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39,号,有以官职、住所或出生地为号: 王安石称王临川(江西临川人);杜工部(杜甫) 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 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 有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40,古代名医的名字别号,仓公,本名淳于意。临淄人,汉初医学家。曾任齐太仓令,故又称仓公。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 成无己,聊摄(今山东)人,古书亦称成聊摄。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41,古代名医的名字别号,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居于金代的河间(河北河间市),故又名刘河间。号河间居士。 朱震亨,字彦修。因世居丹溪,人尊称“丹溪翁”。 喻昌,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称西昌)人,晚号西昌老人。 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42,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 秦嬴政时不满谥号的赐予要经历“子议父、臣议君”的过程,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 西汉又恢复了谥号。,43,谥号,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 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上谥、美谥 。 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下谥、恶谥 。周厉王,“暴慢无亲”、“杀戮无辜”,故谥“厉”。 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属于中谥。,44,谥号,称谥号也是一种表示尊敬的办法,有些有名望的人的谥号经常被人称呼,几乎成了别名。例如: “欧阳文忠公尝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舆世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召卖药者厚遗之求其方乃肯传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其气水道利则清浊分榖脏自止矣”,45,避讳,避讳是我国古代所特有。 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尊者之名,必须避讳。 由于各朝所讳不同,避讳的方法也不一致。 史书上常因避讳改易文字,甚至改变前人的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等。,46,避讳,避讳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改字、空字、缺笔。 秦汉时,改字常以同义互训的字相代,避讳之字见于现存的汉碑上: (高祖)邦国;(惠帝)盈满,盈数作满数; (文帝)恒常,史记中恒山改常山, (景帝)启开,微子启是纣王的庶兄,在史记中改为微子开。,47,避讳,空字或作,或曰某,或径书“讳”字。 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於禾部光武讳,艸部明帝(莊)讳,火部章帝(炟d)讳等等,皆注曰“上讳”,空其字而不注。 避讳缺笔是到唐代才开始的, 宋代是避讳最严的一个朝代。 清朝避讳之风亦十分盛行。 参考书:陈垣史讳举例,48,避讳,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讹误。 但如果能掌握它,却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识别其真伪,因为造假者图一时之快往往很少顾及避讳问题,前代避了后代的讳,或该避的讳没有避,都可以成为确定其伪品的依据。,49,思考题,1、何谓姓?何谓氏?上古姓与氏的作用是什么? 2、了解古人的名字别号,对阅读古籍有何帮助? 3、什么叫谥号? 4、避讳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5、阅读古籍为什么要注意避讳的问题?,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