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组.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3205340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哀江南赋赏析第一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哀江南赋序,赏析,【作者小传】,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幼敏而好学,博通经史,犹善吟咏。出身梁朝,其父庾肩吾是当世名士。信为昭明太子东宫讲读,年仅十五。适十九岁,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与徐陵皆充选。信与陵才学相埒,为文并重绮艳,“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一文出,都下莫不传诵。”(北史本传)竟形成新诗风,所谓“徐庾体”。侯景乱起,受命率兵驻守朱雀船(今南京朱雀桥),望敌而逃,一直奔到江陵。梁元帝于江陵继位后,任右卫将军,封武康侯。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庾开府。留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由早期的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哀江南赋和拟咏怀诗可为代表。有庾子山集。,【题解与创作主旨】,据北史本传载,庾信留北,“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其序文概述全赋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作品概括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分析其情感,南北朝文学史归为乡关之思,而乡关之思又包括亡国之痛和羁旅之愁,二者结合于内心的矛盾痛苦中。庾信自谓“不无悲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我们认为仅有亡国痛、羁旅仇远远不能概括庾信所抒发的情感。哀江南赋为赋史名篇,自初唐人撰周书庾信传起,千余年来,它一直被看作庾信抒写乡关之思的代表作,无人异议。鲁同群在庾信传论中曾提出该赋主旨实非乡关之思,而是为向北周朝廷求职。,【古今点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北迁以后,阅历既久,学问弥深。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倪璠:子山入关而后,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独此赋而已。林纾春觉斋论文: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钱钟书谈艺录: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课文梳理】,开篇一段概括了作者命运转折的两件亡国大事件。“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几乎同时,西魏发兵五万,江陵失陷,梁国从此灭亡,庾信被滞留长安。侯景暴乱时,他失防而逃。其后出使魏国,不但结盟使命没有完成,反遭遇魏梁两国敌对矛盾激化,“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社稷将倾,拯救国家忠臣良将义不容辞,可他却被扣西魏,动弹不得,此乃痛心之处。,“昔桓君山之志士,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及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著书作序是庾信在绝望中为自己寻求的最后慰籍,也是暗淡失色的生命中点燃的唯一亮点,是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为自身寻出的生存理由。仿效桓谭、杜预、潘岳、陆机等人,作赋写序,弥补辱家败门的不幸。本名门之后,但生逢乱世,做官失职,且救国无门,实是有辱祖宗,庾信于万般无奈下转而作诗,述家风,借先人荣光为自己羞愧的颜面挂一丝光彩;陈先德,以为自己对先人的愧疚做一些补偿。这是作赋的缘由。“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直白地表明全赋以悲家国沦丧为主调的宗旨。,【课文梳理】,“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將軍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荊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橫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义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首六句用冯异、荆轲两典,兴起出使西魏,有往无归的喟叹。接着反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毛遂定盟而还的故事,自伤使命不成年事已高,然而归途飘渺,只能像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如行人季孙那般,留住在西河的别馆,其悲痛惨烈,不减於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於地,头破脑碎;也不减於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这四句以不见钓台移柳,不闻华亭鹤唳,喻自己怀念故国而不可见。这段古代忠臣良将义士的故事,饱含作者立功无望、仕周无奈、忠於故国,思乡难归的复杂感情,悲苦欲绝的痛心和日暮凄凉的境况,宛然可见。,【课文梳理】,最后一段感叹梁朝的腐败而亡。“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藉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崖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以孙策、项羽凭少量兵力崛起,却能剖分山河,割据天下的史实,与梁朝百万军队一朝卷甲溃败,以致西魏长驱直入,杀戮平民如割草摧木,构成强烈的对比。不仅使文势因此起伏跌宕,而且述古讽今,暗含对梁朝腐败怯懦的谴责。“山岳崩頹,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作者认为梁亡既是天意又是人事,虽不无委运於天的宿命论思想,但又认识到正是梁朝士族腐朽,同室操戈,引狼入室,才导致了不可避免的亡国惨祸。,【课文梳理】,【修辞特色】,“对”声调韵律上讲求平仄相对;谴词用字上讲求意义相对。言要对,事要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犹,正对为劣。庾信处于骈文极盛的南北朝,哀江南赋序全文以骈文写成。前人取庄子“骈拇”与“枝指”对举,来比喻“骈”“散”之别,在于骈文“四六拘对耳”,至于“其立意措辞,贵浑然有味,与散文同。”而所谓“拘对”,又有句对、事对等等,就庾信此序来看,由于借叙事以“纪言”,故更重在“事对”如序云:“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壁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修辞特色】,2、典造语,即依照古文的言辞;用事,即依照故事的话题。造语用典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是言能达意、言不尽意的直观体现。六朝尚“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如序云:“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潘岳之文才,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写作风格艺术特色】,篇制宏大,头绪纷繁,感情深沉,集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在古代赋作中罕见其例。艺术特色:以“悲哀”为主基调,感情充沛,文气流宕;表情达意具用典故,精切自然,浑无痕迹;对偶工稳而不呆滞,词气鼓动,笔意纵横。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小结哀江南赋及历史影响】,哀江南赋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兴而衰的经过,朝廷腐朽无能,侯景之乱以及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哀叹个人身世,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性质。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并表达自己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以及厚重的文章风格,不免艰深难懂,是谓利弊两见,不可执一而谈。文字真实,凄惋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亲切感人,如实记录历史真相,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有“赋史”之称。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骈文、骈赋,与鲍照并举,代表南北朝骈文,骈赋的最高成就;其诗歌,则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