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2(无答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2656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2(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2(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2(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2(无答案)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假期与新闻盼望着,盼望着,中秋来了,“十一”的脚步近了。中国新闻网做了一篇让媒体同行哭笑不得的稿子打个赌,国庆期间你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作者“突然发现”每年国庆假期的新闻都高度相似,于是“大胆”预测。 从“高速部分路段拥堵提前小时,今日时开堵”到“假期出游人挤人,有关部门提醒注意安全”,从“黄金周游客再现恶习,文明出游任重道远”到“节后综合征来了!教你满血复活”盘点不可谓不全面,而且确实都是似曾相识的“新闻”。 要说这是“打赌”,中新网定然稳操胜券,不信等着瞧。不过这个发现也不是秘密,但凡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这个秘密。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 可预测的新闻还是新闻吗?只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当然还是。但这样的新闻总是怪怪的,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 一个老人摔倒了,讹人了,很快各地媒体都会报道老人摔倒的事,讹不讹人都是新闻。讹人的话,开腔讨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没讹人的话,那是正能量。是摔倒的老人突然变多了吗?是老年人群体的道德水准突然变化了吗?都不是。只因为“扶不扶老人”成为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还不容易?这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国庆节新闻的可预测性,道理同样如此。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又岂会有一成不变的国庆假期?不变的或许不是国庆假期,而是媒体发现新闻的眼睛。当然,也不能全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首先,人人都放假的时候,媒体总要留人值班。他们还不像交警等特殊岗位可以得到人们的点赞,而只能默默奉献,有时连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再者,每逢佳节新闻少,除了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真没有太多办法。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媒体可以偷懒,还是因为报道对象配合,毕竟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如果被监督对象重复犯一些低级错误,监督者却自己先进化到高级层次那也说不过去。这就好比,村民还食不果腹,大喇叭没办法去宣讲肥胖症的危害。因此,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节选自南方都市报2015-9-29,有删改)1从中新网中作者“大胆”预测,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胆”预测的一项是( )(3分)A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庆期间许多新闻相识度极高,所以网友一定会看到这“十条新闻”。B我们将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新闻,此类新闻主要涉及交通堵塞、文明出游、文化差异、学生教养等内容。C只要符合事情的真实(真实性),即使它被发现了,可以预测的新闻也还是新闻。D只要有过几年从业经历的媒体人,都知道新闻是有套路的,很多都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闲心,新闻是可预测的。2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一些是( )(3分)A对于热门话题,各媒体的记者、编辑便都来蹭流量。中国这么大,发现几个老人摔倒的故事十分容易。B在作者看来,编写老人摔倒的故事和国内女星去戛纳蹭红毯没有境界高下之分,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C因为它们是被刻意“发现”的,与人们对 “新鲜事”的预期不相符,所以可预测的新闻总是怪怪的。D如果你写的新闻不想被别人预测到的话,你必须转化写作套路。3通读全文,下列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媒体应当具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正如世上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叶子,国庆假期也是变化的。B因为报道对象配合,媒体可以偷懒。媒体不能改变报道对象的客观属性,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高速公路如果不堵了,媒体肯定不会虚构拥堵。游客如果都文明观光了,媒体自然无由开启批判模式。C只能默默奉献的他们经常替其他群体呼吁的加班工资都拿不到。每逢佳节新闻少,他们只有带着预设的视角去注定会发生新闻的地方守株待兔。D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本应是同步进化的。新闻的“可预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就会懂得。二、古诗文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豫僭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注】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完颜宗弼:金兀术。僇辱:僇l,羞辱。僭号:冒用帝王称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B时秦桧当国 当国:主持国事。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蝶恋花晏几道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8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6分)9词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做分析。(5分)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 ”两句, 赞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描写五壮士牺牲自己,开通了秦蜀两地交通的句子是“ _ _。 (3)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国,回想旧时宫廷犹在,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这之后唱出了:“ _ _。三、大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相关链接】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一大家精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表达12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C在网络上流行像微博这样的片段式读物,让某些不爱阅读的人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个读书人了。D2008年末,约旦河西岸刀兵再起。以色列开展铸铅行动对加沙地带实施军事打击,十几天后,已有超过4000人死伤,其中包括妇女、儿童和大量平民。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有素,治学严谨,所写文章更是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C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D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B C 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在运营商大佬中收获最多好评的王晓初,在8月执掌联通后的第一个大招,符合“粉丝们”的猜测:做大做强基础网。_,王晓初直接提出停止3G扩容投资、全力投入4G,强化公众对联通4G感知。随后,联通集团正式发布了这一战略。今年2月至今,联通累计流失用户较多,_ ,移动4G用户更达226亿户,与联通移动用户287亿户相差不多,联通在3G上积累的制式优势,已荡然无存。所以说,王晓初的这个决策,_,也是与其性格相符的果断。16阅读此案最新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9月20日消息,因涉及冯志明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及赛罕分局的多名警官接受调查。2014年12月,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被带走接受调查。1996年,“呼格”案后,包括冯志明在内多位警官,因“迅速破获大案”获集体二等功。(1) 请你为此新闻拟写标题。15字以内。(3分)(2)时隔多年,呼格案被爆办案错误,无罪的人却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分)五、作文17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搜狐新闻2014年9月16日报道: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B3D【解析】1试题分析:A项是中新网所写的稿子,并不是作者的预测;根据第二段可知B项“学生教养”无中生有;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果有闲心,相当一部分的新闻都是可预测的”。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于文无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项表述错误,到底是媒体的眼光太死板,还是报道对象多年无变化?大家不妨在这个国庆假期多留个心眼,留个心眼会有收获,但不一定就会懂得。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C5B6A7、标准:伏剑,被处死,1分;岂,怎么、怎能,1分;所事,担任的使命,1分;句意2分)(2)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评分标准:“开陈”1分;“勉以忠义”介宾后置句式,1分;使(之),省略句,1分;句意2 分)【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见其议论英发”中的“英发”如解释为“抒发”,在语法上是讲不通的;此处的“议论”是指谈吐,后面的“英发”是形容谈吐的状态,联系后面的语境可以推知“英发”应理解为“谈吐不凡的样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语境弄懂句子的大意,回归文本,结合语段,可知这句话是说“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然后“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然后依据句中名词“汝为”“神仙”“杨企道”和“之”“者”“曰”等标志性词即可断开。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第二段,原句是“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去见他。7【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抓句式,“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是状语后置句,应变为“岂忍背主(于所事)不忠”;再抓重点词语,“伏剑”,被处死,“岂”,怎么、怎能,“所事”,担任的使命。第二句中,先抓人名,“汝为”“颐浩”;再抓句式,“勉以忠义”,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忠义勉”,“使归朝廷”是省略句,应为“使(之)归朝廷”;最后对译重点词,“开陈”,陈述。8手法拟人,写梅花先试妆;比喻,写梅花如月如冰般洁白;(手法各1分,分析1分)特点:娇媚色白笑对严寒(任意2点,2分)9写出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花喻人,写诗人如梅花一般,被吹落枝头,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10(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1(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给分。(2)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2分)(3)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2分)(4)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每点2分,必须有概括,没有概括酌情扣分)12A【解析】试题分析:B“令人堪忧”重复。C介词句首,“让”缺主语。D“妇女、儿童和大量平民”并列错误。13B【解析】试题分析: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此处属于使用对象不当)成语出自赤壁赋B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C对簿公堂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D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14A【解析】试题分析: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后,排除B; 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C;AD都以续前,写晨风,后面作描写,似乎可以,但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15但没有料到的是 而电信移动都在保持正向增长是市场与竞争发展的必然16(1)因“呼格”案多名官员升官与被带走(3分) (2)围绕法制、办案程序、公平、生命等角度来写,合理即可。(2分)17早点叫醒孩子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老先生全程站立,彰显了一名学者、一个长者对学生的尊重,演讲内容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遗憾的是,先生收获的不是如雷的掌声,而是如雷的鼾声,这些鼾声警示着我们所有的人。这是一群在市场大潮和功利主义盛行中诞生的一代,他们面对的是:学校琢磨的是怎么发展教育经济,学生关注的是读什么学校、哪项专业更容易找薪酬高的 工作, 大学变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场。由此衍生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将学生由人变为做题工具、考试机器,完全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素质,漠视人性。在央视的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在关注复旦投毒案件时,连线了在现场采访到被告人林森浩,在董倩看来,一切都不可思议。如此冷目,如此淡定,如此残 酷。在央视的新闻画面中,还出现了一条横幅,感谢室友四年不杀之恩。这是毕业生挂出的标语。可见,此次是有投毒事件,已经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更在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大家对和室友相处的方式。可以想象,应该有很多类似林森浩成长轨迹的人,当他们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他们又会怎么办?我们的教育元素,经过了怎样的组合,让一个天真好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杀人的凶手?我们又怎么能期望这样的教育下的孩子还懂得尊师重道呢?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乏实业家,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往前飞奔。他们没有兴趣听“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他们更有兴趣听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报告。其实,挟 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到达真正的终点。中华自古即被称作礼仪之邦,就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懂得,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胜枚举。我相信一个懂得礼仪的下一代远比一个只会赚钱的莽夫更能讨家长的欢心。“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耄耋老人的话语不应是催眠曲,而是我们当下教育的警世恒言。可是我们不能等孩子睡熟了以后再来唤醒,你很难唤醒一个睡死过去的人,要叫,请早点!。 参考译文: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做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四次。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为汝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户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