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10227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书”指尚书。C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D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末明初小说家。2 .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很少)死而后已(停止)B家喻户晓(了解)呕心沥血(滴)C杂乱无章(条理)迥乎不同(差得远)D锋芒毕露(全)可歌可泣(可以)3 . 下列各项中字词的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襁褓(qing) 勾当(gu)气吞斗牛(du)B避讳(hu)抽噎(y)繁衍(yn)豁然贯通(hu)C禀请(bn)掺杂(cn)拮据(j)味同嚼蜡(jio)D脚踝(hui)带挈(qi)作揖(j)吹毛求疵(c)4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鲁迅呐喊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C谈读书培根法国哲学家,作家D孤独之旅曹文轩草房子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布置取缔眼花瞭乱油然而生B秘诀简练充耳不闻直接了当C污垢引申自出心裁不可名状D就绪提纲不醒人事来势汹汹6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ABCD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为“五经”之一,汇集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B社戏提到的“小丑”“小旦”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滑稽人物、年轻女子。C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品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其代表作有基地登勃朗峰等。8 . 下列歇后语中没有运用谐音双关手法的一组是( )A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B山顶滚石头实打实外甥打灯笼照旧C歪嘴讲故事邪说拉着胡子上船谦虚过度D孔夫子搬家净是输空棺材出殡目中无人9 . 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项是(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人城市。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融入城市。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身份融入城市。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10 .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比)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拟人)D托尔斯泰的目光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夸张)11 . 下列选项中有问题的一项是( )A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颂就选自其中。B小弗朗士是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最后一堂法语课让贪玩不爱学习的他爱国之情觉醒,迅速长大。C从杨绛的老王中,我们读出了小人物的善良、朴实和感恩,感受到了平凡的人性美的光辉。D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民歌。12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那清脆如弹拨者,;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1)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2)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3)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4)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A(1)(2)(3)(4)B(1)(2)(4)(3)C(2)(1)(4)(3) D(2)(1)(3)(4)13 . 把下面句子组成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十九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做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利胚师博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鹏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ABCD1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B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C“好吧。”他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D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信胡耕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15 . 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信口开河B愿陛下亲之信之C通风报信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6 . 第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7 . 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18 . 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链接材料)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曾经,“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19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 .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21 . 第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什么?22 . 结合本文的论点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3 . 积累链接:我们读书人都应该像范仲淹一样有“_,_”的政治抱负。三、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4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即更刮目相待更:(_)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_)25 . 翻译。(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26 . 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四、句子默写27 .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_,_。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三峡中用“_,_”从正面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五、名著阅读28 . 名著阅读。2.我们挥锹舞镐,但空气中的氧气正逐渐减少。 3.船长把气箱交给下一个伙伴,第一个回到船里。 1.诺第留斯号企图打开出路,但都没有成功。 连环画讲述的内容出自作品_,船长是_(填人名)。波兰作家显克微支说:“冒险的步骤通常会有成功的结局。”请你选用连环画的情节并联系作品内容,简要阐述这个观点。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名著阅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