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截面抗剪计算》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310128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截面抗剪计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斜截面抗剪计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斜截面抗剪计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1概述4.2无腹筋简支梁斜裂缝的形成4.3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4.4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4.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6构造要求,2,4.1概述,箍筋,弯起钢筋(斜筋)纵筋弯起形成,抗剪钢筋:腹筋(Webreinforcement),实际工程钢筋砼梁内一般均需配置腹筋,但为了解梁内斜裂缝的形成,需先研究无腹筋梁的受剪性能(beamswithoutwebreinforcement),为了防止受弯构件发生斜截面破坏,应使构件有一个合理的截面尺寸,并配置必要的箍筋。,3,4.无腹筋简支梁斜裂缝的形成,.2.1斜裂缝形成前应力状态,1、裂缝出现前,采用换算截面,可以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4,5,.2.1斜裂缝形成前应力状态,当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的组合超过混凝土在拉压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时,将出现斜裂缝。剪弯段受拉边先出现较小竖向裂缝,向上斜向发展,形成弯剪斜裂缝,如果腹板较薄,将在中和轴附近出现腹剪斜裂缝,向梁底和梁顶斜向发展。,2、斜裂缝形态:,6,出现斜裂缝后,不能视为匀质弹体梁,不能采用材力公式计算。,.2.1斜裂缝形成后应力状态,1斜裂缝出现后脱离体上的作用:,脱离体上作用分析:荷载产生的剪力V,裂缝上端砼截面的剪力Vc及压力Cc,纵向钢筋的拉力Ts,斜截面骨料咬合力Vi.,7,.2.1斜裂缝形成后应力状态,8,斜截面破坏为脆性,设计中通过截面尺寸和配置腹筋避免,.2.1斜裂缝形成后应力状态,9,4.3.1剪跨比剪跨比是截面所承受的弯矩与剪力的相对比值,反映了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相对比值。是一个能反映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变化规律和区分发生各种剪切破坏形态的重要参数。对于矩形截面,4.3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称为广义剪跨比,简称剪跨比。,10,4.3无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对于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有,a为集中荷载到相邻支座的距离,称为剪跨,a/h0称为计算剪跨比(注意多个集中荷载作用时剪跨比计算不能应用上式)。,11,4.3.2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破坏形态取决于剪跨比的大小,有斜拉、剪压和斜压三种破坏形态。,1、斜拉破坏,3(均布荷载作用下当跨高比9)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即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延伸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破坏截面整齐而无压碎痕迹。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荷载与刚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相当接近,破坏时梁的变形很小,并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过程具有明显的脆性。,12,4.3.2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2、剪压破坏,13(均布荷载作用下当跨高比39)发生。剪弯区下边缘首先出现初始垂直裂缝,随荷载增加,这些初始垂直裂缝将大体上沿着主压应力轨迹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延伸。弯剪斜裂缝可能不止一条,当荷载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在几条弯剪裂缝中将形成一条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梁还能继续增加荷载。最后,剩余截面缩小,剪压区砼达到砼复合受力时强度而破坏。破坏处可看到很多平行的短裂缝和砼碎渣。与斜拉破坏相比,剪压破坏时的梁的承载力较高。,13,4.3.2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3、斜压破坏,1(均布荷载作用下当跨高比3)时发生,常发生斜压破坏。斜裂缝首先在梁腹部出现,有若干根,并且大致相互平行。随荷载的增加斜裂缝一端朝支座,另一端朝荷载作用点发展,梁腹部被这些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倾斜的受压柱体,梁最后是因为斜压柱体被压碎而破坏,故称为斜压破坏。除上述主要破坏形态外,还可能发生纵筋的锚固破坏或局部挤压破坏等破坏形态。,14,一、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特点,4.3.3有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1、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之前,腹筋的应力很小,受力性能和无腹筋梁相近;,2、斜裂缝出现以后,形成“桁架拱”的受力模型,斜裂缝间的混凝土相当于压杆,梁底纵筋相当于拉杆,箍筋则相当于垂直受拉腹杆;,1)箍筋(或弯起钢筋)可以直接承担部分剪力(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应力显著增大);,3、腹筋的作用:,2)腹筋能限制斜裂缝的延伸和开展,增大剪压区的面积,提高剪压区的抗剪能力;,3)腹筋还将提高斜裂缝交界面上的骨料咬合作用和摩阻作用,延缓沿纵筋劈裂裂缝的发展,防止保护层的突然撕裂,提高纵筋的销栓作用。(砼保护层薄,已被撕裂),配置腹筋可使梁的受剪承载力有较大提高。,15,4.3.3有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腹筋能限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腹筋的数量对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和受剪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剪跨比的影响相对减小),16,4.4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主要因素,剪跨比,砼强度等级,配箍率,纵筋配筋率,17,4.4.1剪跨比,18,2、对有腹筋梁,在低配箍时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在中等配箍时剪跨比的影响次之,在高配箍时剪跨比的影响较小。,有腹筋梁,4.4.1剪跨比,19,4.4.1剪跨比,20,当3后,梁受剪承载力超于稳定,的影响已不明显,与Vu之间基本上为一水平线。,取偏下限(偏安全取值)值:,4.4.1剪跨比,21,斜拉破坏主要取决于砼抗拉强度,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主要取决于砼抗压强度。在和其他条件相同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随砼强度等级t的提高而增大。二者大致是线性关系。,4.4.2砼强度等级,22,配箍率及箍筋强度影响,4.4.3配箍率和箍筋强度yv,在配箍量适当的范围内,箍筋配置愈多,箍筋强度愈高,受剪承载力愈大。配箍率和箍筋强度yv的乘积与抗剪承载力成线性关系。,n为同一截面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s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箍筋间距;b矩形截面宽度,T形或I形截面腹板宽度。,23,增加纵筋配筋率将提高梁的受剪承截力,二者大致成线性关系。纵筋屈服与粘结破坏前能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使剪压区砼的面积增大,提高了剪压区承受的剪力。同时,纵筋数量增加,其销栓作用也增大。,纵筋配箍率影响,4.4.4纵向钢筋配筋率,24,4.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5.1剪力传递机理,1无腹筋梁拉杆拱模型,解释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结构模型已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破坏情形是:临界斜裂缝的发展导致砼剪压区高度不断减小,最后砼剪压区在切应力和压应力共同作用下被压碎发生破坏。破坏时纵筋拉应力往往低于屈服强度。,25,2有腹筋梁拱形桁架模型,斜裂缝形成前,主要由砼传递剪力;临界斜裂缝形成后,腹筋依靠“悬吊”作用把内拱(II、III)的内力直接传给基本拱体I,再传给支座。腹筋限制了斜裂缝的开展,加大了斜裂缝顶部的砼剩余斜截面,提高了砼骨料的咬合力,腹筋还阻止了纵筋的竖向位移,因而消除了砼沿纵筋的撕裂破坏,也增强了纵筋的销栓作用。,26,抗剪承载力组成,忽略骨料咬合力和纵筋的销栓作用。,仅配置箍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27,建立计算公式的原则,4.5.2仅配有箍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通过构造措施来避免;规定箍筋的最少数量,可以防止斜拉破坏的发生;不使梁的截面过小,可以防止斜压破坏的发生。,2、对于剪压破坏,受剪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基本公式根据剪压破坏形态的受力特征而建立。,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由三部分组成:,3、由于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因素较多,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机理和计算的理论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目前各国规范采用的受剪承载力公式仍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28,结构设计的目的,不是要求正确估计梁的实际受剪承载力,而是要求保证梁不发生斜载面破坏;可以根据试验结果给出满足一定保证率的下包线公式,在设计时,只要梁承受的剪力不超过按下包线公式计算的值,就可以保证不发生斜载面破坏。,29,4.5.2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0,虽然给出了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绝不表示允许在设计中梁不配置腹筋。考虑到剪切破坏有明显的脆性,特别是斜拉破坏,斜裂缝一出现梁即告破坏,单靠混凝土承受剪力是不安全的。除了截面高度不大于150mm的梁外,一般梁仍应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4.5.2无腹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1,受集中荷载为主指受不同荷载形式时,集中荷载在支座截面所产生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1受集中荷载为主的矩形、T形和I形独立简支梁,4.5.3仅配有箍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2均布荷载下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简支梁,上式不能理解为:第一项为配置箍筋梁砼承担的剪力;第二项为箍筋承担的剪力(尽管在形式上如此)。应理解为:二项之和为综合效果,代表有箍筋梁的受剪承载力。,32,Asb配置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弯筋梁纵轴夹角,一般取45;当梁h800mm,取60,4.5.3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较大剪力梁,除配置一定数量箍筋外,有时还需设置弯起钢筋。,式中,-配置弯起钢筋处截面剪力设计值,当计算第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时,取用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当计算以后的每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剪力值。,说明:弯筋仅在穿越斜裂缝时才可能屈服,当弯筋在斜裂缝顶端越过时,因接近受压区,弯筋有可能达不到屈服。所以,弯筋所承担剪力等于它的拉力在梁纵轴方向的分力乘上应力不均系数0.8。,33,4.5.4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上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根据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和试验结果建立的。不适用于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1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及最大配箍率(防止斜压破坏),配箍率sv1.2tyv时,继续增加箍筋用量,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几乎不再提高,破坏时剪压区砼压碎,箍筋应力达不到屈服强度,发生斜压破坏,上式为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上限值,相应配箍率称为最大配箍率,即,34,为防斜压破坏,梁斜截面所能承受的剪力应满足V0.25ccbh0,实际上是对腹筋用量作了限制,也相当于对梁的截面尺寸和砼强度等级作了限制。为便于设计应用,规范规定了如下的截面尺寸限制条件:,1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及最大配箍率(防止斜压破坏),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加大截面尺寸。,b矩形截面宽度;T或I形截面腹板宽度;hw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hwh0;T形:hwh0hf;I形:hwhhfhf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35,如果梁内箍筋配置过少,当斜裂缝一出现,箍筋应力会立即达到屈服强度甚至被拉断,导致突然的斜拉破坏。,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sv,min及构造配箍条件(防止斜拉破坏),(2)当梁的受剪承载力不满足(1)所述条件时,应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箍筋的数量,由此计算的箍筋直径和间距除应满足smax和dmin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36,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sv,min及构造配箍条件(防止斜拉破坏),构造规定,在满足了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后,如果箍筋选得较粗而配置较稀,则可能因箍筋间距过大在两根箍筋之间出现不与箍筋相交的斜裂缝,使箍筋无法发挥作用;为此规范规定了箍筋的最大间距,为了使钢筋骨架具有一定的刚性,便于制作安装,箍筋的直径也不应太小。对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了于8mm,对截面高度为800mm及以下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了于6mm,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直径尚不小于,(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37,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承受的剪力较小而截面尺寸较大按计算不需要配置腹筋时,应按构造规定选配箍筋。,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sv,min及构造配箍条件(防止斜拉破坏),38,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连续梁、约束梁和简支梁的不同点是在支座截面作用有负弯矩,在剪跨段有一个反弯点,斜截面受力状态、斜裂缝的分布及破坏特点都与简支梁有明显的不同。,39,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除了与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及配箍率有关外,还与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比值即约束弯矩比有关:,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试验结果,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当荷载增加到一定值时,将首先在正、负弯矩较大的区段内出现垂直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在反弯点的两侧将分别出现两条由弯剪裂缝发展而成的斜裂缝;,2、斜裂缝与纵筋相交后,纵筋的应力显著增大,在反弯点附近纵筋的应力差值也显著增大,从而使纵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发生破坏,并将沿纵筋出现粘结裂缝;,40,3、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粘结裂缝分别逐渐延伸到支座和加荷点附近。由于粘结裂缝伸过反弯点截面,反弯点将不再是纵向钢筋受拉和受压的分界点,无论是上部纵向钢筋还是下部纵向钢筋,在剪跨段内基本上都是受拉的;,4、斜裂缝顶部混凝土受压区的面积减小,而所受的压力要同时平衡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的拉力,因而压应力和剪应力都将增大,和具有相同广义剪跨比的简支梁相比,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有所降低。,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41,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42,偏于安全取用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截面限制条件及最小的配箍率均与简支梁相同。,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43,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承受均布荷载的连续梁,4、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一般不会出现沿纵筋的粘结开裂裂缝(梁顶的均布荷载对混凝土保护层起着侧向约束的作用)。,试验结果,44,*试验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不低于(大多情况下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其受剪承载力仍可按简支梁公式计算。,4.5.5连续梁、框架梁和外伸梁受剪承载力计算,45,4.5.6T形截面梁斜截面承载力,46,(1)支座边缘处的截面(取支座边的剪力);(2)受拉区弯筋弯起点处的截面(第一排弯筋取支座边缘的剪力,以后每排弯筋取前一排弯筋的弯起点剪力);(3)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取箍筋开始改变截面的剪力);(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取腹板宽度开始改变截面的剪力)。此外,对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尚应对梁高度改变处,梁上集中荷载作用处和其它不利截面进行验算。,4.5.7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47,1截面设计已知b、h0、t、yv、y;V;求nAsv1、s、Asb,4.5.7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48,1截面设计(3)计算配置腹筋,两种方案:,4.5.7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第二种:同时配置抗剪箍筋和弯筋:,49,2截面复核已知b、h0、t、yv、y,n,Asv1,S,Asb,求V,4.5.7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1)检查截面限制条件,如不满足,应修改截面尺寸;,(3)计算受剪承载力;,50,例题:图示简支梁,c9.6N/mm2,t1.1N/mm2,yv210N/mm2,y360N/mm2,q60kN/m(含自重),试确定腹筋的数量。,解:1计算支座边缘的剪力V,2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51,3验算是否按计算配置腹筋(按计算配置腹筋),4计算腹筋(第一种方案):,52,53,4.6构造要求,按实际配置纵筋绘制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图,又称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或抵抗弯矩图。,4.6.1材料图(抵抗弯矩图),在控制截面,各钢筋按其截面面积大小分担弯矩;在其余截面,当钢筋面积减少时,抵抗弯矩图可假定按比例减少,按这个简化假定作材料图偏于安全且方便。,54,抵抗弯矩图(材料图)绘制方法,55,抵抗弯矩图(材料图)绘制方法,56,抵抗弯矩图(材料图)绘制方法,57,1、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位置,纵筋沿梁通长布置构造简单,但钢筋强度没有充分利用,不够经济。在实际工程中,一部分纵筋有时要弯起,有时要截断,这就有可能影响梁的承载力,特别是影响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需要掌握如何根据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和截断的位置。,通过构造措施,保证钢筋在支座处的有效锚固,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58,简支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59,2、伸臂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图中伸臂梁的一种配筋方案的材料抵抗弯矩图。跨中O点处截面下边配有318,由于钢筋直径相同,抵抗弯矩图的三条水平线可按三等分来画。梁底纵筋弯起118,支座处截面上边另配314,共有314+118,抵抗弯矩图的几条水平线是按每根纵筋截面面积的比例来画的。如果将纵筋在不需要处切断118和114,则相应的材料抵抗弯矩图画成踏步状,同时切断的纵筋须延长一段锚固长度后再切断。,60,4.6.2纵筋弯起应满足的条件,1保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纵筋弯起后,剩下纵筋数量减少,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为保证正截面承载力,要求纵筋的起弯点必须位于该纵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抵抗弯矩图荷载弯矩图)。,充分利用点不需要点理论断点实际断点,61,4.6.2纵筋弯起应满足的条件,2保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纵筋弯起数量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当考虑多排弯筋计算抗剪时,要求纵筋弯起的位置:从支座边缘到第一排弯终点的距离,前一排弯起钢筋的下弯点到次一排弯起钢筋上弯点的距离应小于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以防止出现不与弯起钢筋相交的斜裂缝。,62,3保证斜截面受弯承截力:由于可能斜裂缝形成后,将发生内力重分布,斜截面抗弯承载力降低。但当弯起点与该钢筋充分利用点之间距离sh0/2时,可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起弯点正截面抗弯承载力。,63,为保证不致沿斜截面FG发生斜弯破坏,应使,为弯起钢筋与构件纵轴的夹角,由可得:,有关解释: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说明,64,有关解释: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说明,在i-i正截面弯筋抵抗弯矩为:,在s-t斜截面弯筋抵抗弯矩为:,为保证钢筋弯起后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不低于正截面承载力,65,当纵向受拉钢筋在跨间截断时,钢筋面积骤减,使混凝土应力集中,在纵筋截断处出现裂缝。如果截断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够,将导致粘结破坏。因此对于承受跨中正弯矩的纵筋一般不宜在跨中受拉区截断,而是将计算不需要的钢筋(不能全部弯起,至少有两根钢筋伸入支座)弯起作为受剪的弯筋,或作为支座截面承受负弯矩的钢筋,除非在剪力很小(V0.7tbh0)或在配置较强的箍筋区段。但对于伸臂梁、连续梁和框架梁等,为了合理配筋,通常将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按弯矩图形的变化,在跨中分批截断。为了保证钢筋强度的充分利用,截断的钢筋必须在跨中有足够的锚固长度,也就是延伸长度。实际截断点在理论截断点之外加延伸长度。,4.6.3纵筋的截断延伸长度ld,66,4.6.3纵筋的截断延伸长度ld,纵筋实际截断点和充分利用点之间的距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若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区段受拉区内,则:1)理论截断点外1.3h0及20d;2)充分利用点1.2la1.7h0,67,知识点:钢筋的锚固长度la,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公式:,光面钢筋系指HPB235钢筋,其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做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构;带肋钢筋系指HRB335、HRB400、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68,知识点:钢筋的锚固长度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需要修正的情况:,(1)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4)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宽可乘以修正系数0.8;(5)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其锚固长度可乘以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但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得采用此项修正。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69,4.6.4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1简支板,las5d,当采用焊接网配筋时,其末端至少应有一根钢筋配置在支座边缘内;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应在受力钢筋末端做成弯钩或加焊附加横向锚固钢筋。当板中的剪力V0.7tbh0(一般很少出现)时,配置在支座边缘内的横向钢筋不应少于2根,其直径不应少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一半。,70,当V0.7tbh0时:las5d;当V0.7tbh0时:(1)光面钢筋las15d;(2)带肋钢筋las12d;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在距离支座边缘1.5h范围内作用有集中荷载,且V0.7tbh0时,对带肋钢筋宜采取附加锚固措施,或取锚固长度las15d。伸入支座内的纵筋数量,当梁宽超过100mm,不宜少于两根,否则可为一根。不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在钢筋上加焊横向钢筋、钢筋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端部焊接在预埋件上等措施。,4.6.4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2简支梁,71,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支座,下部纵筋伸入中心支座的锚固长度las应满足:(1)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las同简支梁要求(按V0.7tbh0);(2)计算中利用其抗压强度时:las0.7la(3)计算中利用其抗拉强度时:直线锚固:lasla,90弯折锚固:水平段la;垂直段15d。(4)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3连续梁及框架梁,72,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10d(受压区);20d(受拉区);弯筋的弯起角度:45(h700)或60(h700);可采用单独设置的弯筋即鸭筋,但不能采用浮筋,因浮筋在受拉区只有一小段水平长度,锚固不如两端均锚在压区可靠。,4.6.5弯起钢筋的锚固,73,级别:一般采用I级钢,当h25mm,也可用冷拔低碳钢丝(4.5mm)。形式:采用135弯钩的封闭式;当T形截面梁翼缘顶面另有横向受拉钢筋;且不承受扭矩和动荷载时,也可采用开口式箍筋。肢数:有单肢,双肢,四肢等。梁内一般用双肢:当梁宽b350mm,n=2;当梁宽b350mm,或纵向受拉(压)钢筋在一排中多于5根时,应采用四肢或其它形式的复合箍筋;当梁宽b150mm,可采用单肢箍。,4.6.6箍筋的构造要求,1、级别、形式和肢数,74,级别:一般采用I级钢,当h25mm,也可用冷拔低碳钢丝(4.5mm)。形式:采用135弯钩的封闭式;当T形截面梁翼缘顶面另有横向受拉钢筋;且不承受扭矩和动荷载时,也可采用开口式箍筋。肢数:有单肢,双肢,四肢等。梁内一般用双肢:当梁宽b350mm,n=2;当梁宽b350mm,或纵向受拉(压)钢筋在一排中多于5根时,应采用四肢或其它形式的复合箍筋;当梁宽b150mm,可采用单肢箍。,4.6.6箍筋的构造要求,1、级别、形式和肢数,75,2箍筋的最小直径,3箍筋的最大间距,76,当梁中有受压计算纵筋时,同时要求Smax15d(绑扎)或20d(焊接)及400mm,并做成封闭式。当梁中一排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d18mm时,Smax10d。,3箍筋的最大间距,由计算确定(或构造);当计算不需要抗剪的箍筋时,一般当h300,沿梁全长设置,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l0/4范围内设置,但当在构件跨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全梁长布置;h150mm时,可不设。,4布置,77,4.6.7架立钢筋级纵向构造钢筋,当梁跨度小于4m时,架立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当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跨度大于6m,不宜小于12mm。,1架立钢筋,2纵向构造钢筋,当梁腹板高度超过450mm时,在梁的两侧应沿高度配置,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78,计算跨度是指在计算内力时所采取的跨间长度,其值与构件的支承长度和构件本身的刚度有关。按弹性理论分析和按考虑材料塑性性能分析时,计算跨度的取值有所不同。当按弹性理论分析时,计算跨度可按下述原则确定:对于多跨连续梁和板,其计算跨度均取支承中心线间的距离;当梁、板边支座支承在砖墙上时,还要求,计算跨度的取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