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3505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D卷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53分)1. (2分)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 . 滞留(zh) 麾下(hu) 诘难(ji) 重蹈覆辙(zh)B . 旁骛(w) 亵渎(xi) 聒噪(gu) 一抔黄土(png)C . 睿智(ru) 陨落(yn) 相契(qi) 廓然无累(gu)D . 扶掖(y) 恣睢(z) 别墅(y) 庶竭驽钝(sh)2. (2分)请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 ) A .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讨论,意见纷纭,对此我真的有点莫衷一是。B . 美国高举贸易战的大棒,损人而且不利己,只会让自己的经济一泻千里。C . 耳聋这可怕的疾病,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将贝多芬牢牢困住。D . 好的作家就是这样,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针砭时弊,都能做到惟妙惟肖。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B .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C . 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D . 拒绝为救护车加油的行为不可原谅,应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4.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迅先生曾把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B . 今天卫生值日的是七、八小组的同学。C .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D . 我已经不记得2015年的最后一天,是在家追着芈月传,还是去影院看了场电影?5. (2分)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 A . 马致远B . 郑光祖C . 石君宝D . 白朴6. (14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特别痛快.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错别字:_改正:_ 错别字:_改正:_错别字:_ 改正:_错别字:_改正:_错别字:_改正:_错别字: _改正:_ 错别字:_改正:_。7. (15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_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过尽千帆皆不是,_。(温庭筠望江南)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_,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更深月色半人家,_。(刘方平月夜)因思杜陵梦,_。(温庭筠商山早行)_ ,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亲小人,远贤臣,_。(出师表)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 _。” 表达了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8. (14分)走进名著。(1)冰心原名_。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于_、_、_的见解。(2)聪明人!在这漠漠的世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这个诗集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上面三首诗来谈一谈。(3)上面三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3分)9.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本诗根据体裁划分属于_,诗中的韵脚为_。 (2)本诗颔联巧妙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相衬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请结合诗句进行简析。 (3)品析尾联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10. (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节选自世说新语)【丙】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节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1)选出下列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万象更新B . 明公方以孝治天下/来日方长C . 君不能共忧之,何谓/太守谓谁D . 籍由是不与世事/与世无争(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裴 楷 往 吊 之 籍 散 发 箕 踞 醉 而 直 视 楷 吊 唁 毕 便 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4)世说新语一共有三十六门,根据你对乙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乙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哪一门?( ) A . 文学B . 雅量C . 自新D . 任诞(5)酒能浇愁也能助兴,你认为甲文中的张岱“强饮三大白”、乙文中阮籍“饮酒二斗”和丙文中“醉六十日”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从中分别可以看出张岱和阮籍怎样的性情? 11.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 .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 . 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和“出”的方法D .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和“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2)本文第段划横线的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12.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往事依依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的老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代课的老师同学们都被深深感动(3)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生动地再现了老师当时读书入情的情景,突出老师的阅读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或在窗前,给你带来夏的清凉与秋的金黄;或在远方,唤起你的乡愁与梦想;或在名人笔下,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引发你的情思与遐想。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那么一棵树,呵护你,陪伴你,指引你。或许,你也是一棵树 请以“有那么一棵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和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53分)1-1、2-1、3-1、4-1、5-1、6-1、7-1、8-1、8-2、8-3、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3分)9-1、9-2、答案:略9-3、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12-1、12-2、12-3、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